走出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现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常常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原来没有使用多媒体,全凭教师一张嘴,这是比较原生态的教学模式;而现在多媒体在课堂上全方位使用,占尽了风头,教师学生却成了看客。完全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唱了主角,教师和学生却唱了配角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误区,用课件充当了课堂的主要角色——一节课中教师不停地按动着鼠标,屏幕上则不停地出示着文字、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课堂上真是五彩缤纷,而学生则是应接不暇,由于放映的频率较快,虽然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但是学生对于知识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这样一来,教师轻松了,指导学生的时间少了,学生舒坦了,练习的时间也少了,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本语言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完全成了课件的观看者,成了多媒体课件的俘虏或配角。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量和适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他们理解;对于学生还不会朗读的文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加以指导。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练习的地方和需要学生体验的文章,我们切不可用课件代替,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二、多媒体课件过于直观,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无用武之地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常常看到多媒体中的图像、音乐等代替了学生思考和想象。太多的图片、录象等完全把课文图型化,这样的确显得直观一些,但是完全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可以适时、适度地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多媒体成为配合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好帮手。
  三、多媒体课件的幻灯片成了活动的黑板,而真正的黑板成了“白板”
  我们常常发现上完一堂课,黑板上竟然没有写一个字,把原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字都搬到了课件里。这样一来,一节课上完了,学生看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仍然十分模糊。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黑板上作适当板书,把课文里的那些重难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随时都能看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避免课件放映的内容把这些重难点覆盖了,使学生看不到。
  四、多媒体课件里的答案成了标准答案,往日学生的探究从课堂上销声匿迹了还有一种误区是,我们常常在语文教学课件里事先已经设置好了答案
  上课时,就把学生的思维往这个方向上引,引到老师事先设置好的伏击圈里,让学生全部当了这个答案的俘虏;或者干脆把答案一下子活盘端出,就像是事先准备好的一道菜,让学生别无选择。这样教学的结果毫无疑问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其实,每个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科里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千万不能把课件里答案作为唯一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而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意近即可。五、多媒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交流荡然无存了在用多媒体上课的时候,往往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教师在前面不停滴放映着幻灯片,学生就被动地跟着幻灯片接受着课件里显示的事先设置好的知识信息。这样一来,学生所面对的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之间,学生和作者之间,学生和文章里的人物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几乎没有了。这样的语文教学完全体现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完全无法实现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对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空间。
  当然,以上几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走出上述所讲到的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我们就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始终树立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在教学中既适当利用多媒体,又不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以课文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那么,我们才能如虎添翼,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尽善尽美,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是新大纲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根据教材的需要,如何借助网络上的资源或自制课件,并适时地使用,让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笔者通过执教一年多教学尝试,获得一些深刻的体会。  一、借助网络,扫除课文障碍  网络具有储备的信息量大,查找方便、快捷之优势,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适时采集网上信息资源,这不
期刊
〔摘 要〕重视写字教学决不只是重视技能,它是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大事。多媒体是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懂得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采取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写字兴趣直观 高效 及时评价 事半功倍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加文化内涵,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汉字的书写由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此过成中我接触过很多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对我有很多启发,为此,我也交流一下自己的课堂教与学设计的想法和做法。  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前准备阶段:  1、设计好教学目标:即平时所说的教学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就以较为明显的标志符号标明哪一个目标是教学重点,哪一个目
期刊
电化教育,即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媒体,二是教育过程。只有把电教媒体应用于教育过程,使二者有机结合才构成电化教育。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期刊
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充满了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带给了我们许多惊喜和思考。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老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物进行新的审视。还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不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拓宽信息渠道,丰富教学
期刊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的书面表达采用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在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实例并加以应用,始终营造把学生带入探究实践的学习氛围中,将趣味和科学在课堂中有效结合;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永远保持好奇探究的创造力。  〔关键词〕趣味 科学 初中信息技术 科学思维性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门类,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技能培训角度出发,对应用者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从学术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首先得益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三机一幕还未普及的时候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思考问题、理解所学内容而创设最佳的情景、环境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在教学中,并非所有时候都要画蛇添足地采用情境教学,用不用应
期刊
语文素养具体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合金”。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学科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总和。它的这些特征,能够使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