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那么,作为贯彻实施新化学课程标准的主战场——化学课堂应如何应对?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作为教师,要博学多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执行者,所以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查阅资料等,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提供教学依据。甚至对于课题切入的自然性,能否激起学生参与兴趣也应做充分考虑,防止课堂活跃而无法驾驭,丧失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思维活而不乱,自主地主动参与,感受到探究活动的乐趣。
2.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参与。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质疑诱导时,尽可能地从学生已获知识层面或生活常识中出发,循循善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向未知领域探究,并通过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评价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启迪思维,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留下遗憾,留下“饭后果”,让学生课后享受,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3.规范科学探究模式,但不限于教材。
教材对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这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带来方便快捷,传递很多科学探究信息。但是,教材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内容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势必会对探究内容探究方法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教材,减少思维上的惰性,多去开拓新的领域中的探究内容,使自己教学思维活化,灵活处理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变指令性为指导性和参考性,避免走过去教学的老路。
二、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方法
1.以身作则,敢于创新。
科学探究本身包含风险,并非完全成功。《水的组成》的研究,对得到的气体确定是H2和O2。这是一次冒险,因为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很慢,难于收集检验,况且一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教师很难自圆其说,这时,应冷静下来,好好地向拉瓦锡学习,他能用12天的时间去研究空气的组成,虽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这不需要勇气吗?同时,教材中很多实验比较单一,若增加对比实验,则探究味更浓了,也有些实验装置不是最佳,教师可以动手改进,这样身教优于言教。
2.制作和收集素材,使探究活动呈现多样性。
科学探究是学生向未知领域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它不在乎探究结果是否有用,而是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验探究只是科学探究时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教材呈现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让学生感受拉瓦锡探究历程;教师可以设计“相同质量活泼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多少”的计算探究;“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规律”阅读表格的探究,还可以布置课后的调查访问。
3.课堂教学后加强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很好途径,它既可以总结教学失误,又可以记录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都非常有效,也可以为今后教学中少走弯路。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的是新教材,采用的是新教法,倡导的是新理念。为此,提出几点注意问题。
1.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固然重要,但学习的意志品质毅力对学习也很重要,要注意和谐统一。
2.课堂教学中,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避免走两个极端。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抢占时间,致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造成教师的主导过度;也不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而任由学生发挥,教师不导或主导失控。
3.课堂教学中,避免新教材旧教法。教学中教材是新的,但教法仍是老一套。
4.教学中重视了多媒体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容量大,省时省事逼真,甚至微观世界中实验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复习课,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处理,学生易接受。但它不能替代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课堂教学中注意地域性差别,要因地制宜,不能统一要求。地域性差别主要是指学生对身边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现象的认知水平,以及学校实验、教学设备的条件,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探究实验对一些落后地区根本无法开展,不能强求套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战场,有效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的。
责任编辑杨博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作为教师,要博学多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执行者,所以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查阅资料等,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提供教学依据。甚至对于课题切入的自然性,能否激起学生参与兴趣也应做充分考虑,防止课堂活跃而无法驾驭,丧失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思维活而不乱,自主地主动参与,感受到探究活动的乐趣。
2.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参与。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质疑诱导时,尽可能地从学生已获知识层面或生活常识中出发,循循善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向未知领域探究,并通过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评价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启迪思维,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留下遗憾,留下“饭后果”,让学生课后享受,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3.规范科学探究模式,但不限于教材。
教材对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这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带来方便快捷,传递很多科学探究信息。但是,教材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内容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势必会对探究内容探究方法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教材,减少思维上的惰性,多去开拓新的领域中的探究内容,使自己教学思维活化,灵活处理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变指令性为指导性和参考性,避免走过去教学的老路。
二、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方法
1.以身作则,敢于创新。
科学探究本身包含风险,并非完全成功。《水的组成》的研究,对得到的气体确定是H2和O2。这是一次冒险,因为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很慢,难于收集检验,况且一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教师很难自圆其说,这时,应冷静下来,好好地向拉瓦锡学习,他能用12天的时间去研究空气的组成,虽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这不需要勇气吗?同时,教材中很多实验比较单一,若增加对比实验,则探究味更浓了,也有些实验装置不是最佳,教师可以动手改进,这样身教优于言教。
2.制作和收集素材,使探究活动呈现多样性。
科学探究是学生向未知领域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它不在乎探究结果是否有用,而是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验探究只是科学探究时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教材呈现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让学生感受拉瓦锡探究历程;教师可以设计“相同质量活泼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多少”的计算探究;“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规律”阅读表格的探究,还可以布置课后的调查访问。
3.课堂教学后加强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很好途径,它既可以总结教学失误,又可以记录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都非常有效,也可以为今后教学中少走弯路。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的是新教材,采用的是新教法,倡导的是新理念。为此,提出几点注意问题。
1.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固然重要,但学习的意志品质毅力对学习也很重要,要注意和谐统一。
2.课堂教学中,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避免走两个极端。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抢占时间,致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造成教师的主导过度;也不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而任由学生发挥,教师不导或主导失控。
3.课堂教学中,避免新教材旧教法。教学中教材是新的,但教法仍是老一套。
4.教学中重视了多媒体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容量大,省时省事逼真,甚至微观世界中实验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复习课,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处理,学生易接受。但它不能替代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课堂教学中注意地域性差别,要因地制宜,不能统一要求。地域性差别主要是指学生对身边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现象的认知水平,以及学校实验、教学设备的条件,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探究实验对一些落后地区根本无法开展,不能强求套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战场,有效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的。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