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最近,由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等单位主办的“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2004/2005”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税收收入形势分析为切入点,对当前税收收入形势、税制改革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供参考。
一、当前的税收形势与未来展望
(一)2004年税收收入形势及其效应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副司长舒启明:
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收5250多亿;税收收入和增收额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2004年的税收收入有三个特点,一是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二是税收增长比较均衡。三是税收增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税务学会会长杨崇春:
2004年,税收收入月份和季度收入比较均衡,反映了依法治税的进一步加强。税收均衡入库,是我国税务工作明显的进步。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增长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税收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导致“两个比重”不断下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税制改革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4—2003年,税收增长率年均19.3%,高于GDP增长5.6个百分点。2004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19%。这个趋势要值得注意。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副司长丛明:
2004年,税收大幅度地超经济增长,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紧缩效应,在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过热倾向的情况下,税收的紧缩效应是与宏观调控的方向一致的。
(二)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舒启明:
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征管为税收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根本保障。2004年,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使税源变税收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征管措施,包括在增值税管理方面完善了纳税申报一站式管理,加强了“四种小票”的抵扣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新办商业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加强了货物运输的营业税和发票的抵扣增值税管理,加强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清缴,加强了税务的稽查,建立了欠税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审计等。这些措施是保证2004年税收增长的重要原因。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
如果现行税制不进行大的调整,我国的税收收入和税收占GDP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之内仍将继续增长。其原因,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工商业占GDP的比例日益提高;而我们的税制主要是对工商业征税,因此税收占GDP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二是近年来税收征管工作确有进步,征管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国家统计局许宪春:
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一直高于GDP的增长,产业的不断升级会促进税收的增长。二是外贸的快速增长。近年关税和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都大幅度增长。三是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使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快速增长。四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创造的增加值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五是市场化的发展,使课税的范围不断增加。
(三)税收增长幅度远高于GDP增长的原因分析及评价
中国税务学会杨崇春:
对于税收增长大大超过GDP增长的原因,应该做细化分析。一是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的相关系数并不一致。税收收入占GDP比例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宏观税负的理性回归,也是中央提出逐步提高“两个比重”的目标所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二是对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应该做相应的比较,即应将具体税种的增长和GDP相比较。例如,增值税是按照增加值征收的,增值税应该与工业增加值相比较。2004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加了23%,增值税增加了22%,二者基本是一致的。又如,税收是按照现行价格计算征收的,而GDP的增长是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如果GDP也按现价计算,2004年的GDP增幅约15%,税收和GDP增幅的差距仅有10个百分点,如果再扣除4%的物价因素,二者的差距就会大缩小。因此,税收增长与GDP的简单比较,既不能说明税收的高与低,也不能说明税负的轻和重。2004年增长幅度主要是宏观经济良性循环的反映。
国家税务总局舒启明:
税收高于经济增长的原因很多,通常有税制、税政、征管、经济结构和效益变化,以及国民经济和税收在计算和统计口径上的差异等。具体表现在:税收是按现价计算征税,而GDP是按可比价计算;税收中和GDP直接相关的是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的34.7%,与GDP间接相关的是三项所得税,占总收入的22.6%,这些税收都大大高于GDP的增长。外贸进出口对GDP和税收的影响是不相同的,GDP核算的是进出口的净额,如果大进大出而贸易平衡,对GDP的影响为零,但对税收影响却很大。从这方面来看,2004年的税收收入增长是比较正常的。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
税收收入及其比重的快速提高,不是税收工作或征管的问题,而是税制的问题。这个税制在几个主要税种方面的法定税负偏重了。如我国已实行多年的生产型增值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还有折旧问题、计税工资问题等等。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保持原税负”,但随着征管的加强,过去的法定税负就显得偏高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
任何税收收入都和GDP有关系,因为它都是GDP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某一年或某几年税收大幅度超过GDP是有道理的,但是长期超过肯定是没有道理的。
(四)2005年税收形势展望
国务院研究室丛明:
2005年的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态势,有可能会适当减缓。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些导致税收高增长过热行业的增长有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拉动税收增长的作用会相应减弱。但税收超经济增长态势还是存在的。
国家税务总局舒启明:
2005年的税收工作有很多有利条件,2004年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为2005年税收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如控制过热行业、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等。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
我国税收运行情况,已经搅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使我们不断调高税收收入的预期。今天的税收收入增长态势,是1994年税制改革设计时没有想到的。照此预测,2005年税收收入将要突破3万亿元大关。如果我国的税制格局不出现大的变动,到“十一五”期末有可能实现5万亿元。
二、积极推进税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抓住时机,推进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米建国:
税制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深化改革已成为共识。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推迟改革的理由。因此,需要转变观念,切实推进税制改革。
福建省地税局科研所副所长潘贤掌:
推迟税制改革的主要理由,一是担心税制改革引起减税,会影响财政安排。二是对宏观经济产生逆向调节。其实这两个理由都值得商榷。减税从静态看会减收,但从动态看则不一定。减税可以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并遏制地方政府在“形象工程”、基础设施方面的过度投资,从而有利于宏观调控。因此,要加快税制改革,特别是加快地方税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
要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作为设计税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制改革,一方面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征管加强,通过分步实施,逐步消化偏高的法定税负。这样既能维持政府占有资源的水平,同时又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好处。
国家统计局许宪春:
要利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还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2003年我国消耗了世界水泥的53%、钢材的36%,但只创造了世界GDP的4%,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经济。利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三)税制改革的若干设想
国家统计局许宪春: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税收主要分为初次分配环节税和再收入环节税两类。1992年以来,我国的生产税(初次分配环节税)占GDP的比重,从13%上升到18%,呈逐步上升趋势,和其他的国家比较是偏高的(一般在10—14%之间,其中美国为8.5%,乌克兰最高为24.4%);我国的所得税(再收入环节税)比重,1991—2001年平均为2.4%,其他国家平均为11.7%。因此,我国的生产环节税高于其他国家,而再分配环节税远低于其他国家。这种税制,生产环节税征得过多,对企业生产有抑制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加大高收入者的征税有利于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控制贫富差距加大。
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
应加快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等税制改革的步伐。在支持改革方面多花点钱,是值得的。因为制度创新是根本,是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这对我们的财政收入不会有多大影响,因为减税后企业偷漏税的动机少了,创新能力提高了,通过加强管理,将来很可能是增收的。改革的根本原则,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现在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弱,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再不合并,竞争环境不平等,它们怎么发展呢?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
现在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能说农民没有税负了,农民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都是有税的。统一城乡税制,并不是要对农民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也不是城里征什么税农村就征什么税。要深入研究工业反哺农业的税制,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十六大”方针,又符合“五个统筹”的税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米建国: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头号问题。通过减少农业税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回到了土地上去,从长远看对城市化和现代化是不利的。我们要研究工业如何反哺农业的问题,更要研究通过税收支持农民“脱农”的问题,这样才能和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结合起来。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孔凡来整理)
一、当前的税收形势与未来展望
(一)2004年税收收入形势及其效应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副司长舒启明:
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收5250多亿;税收收入和增收额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2004年的税收收入有三个特点,一是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二是税收增长比较均衡。三是税收增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税务学会会长杨崇春:
2004年,税收收入月份和季度收入比较均衡,反映了依法治税的进一步加强。税收均衡入库,是我国税务工作明显的进步。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增长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税收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导致“两个比重”不断下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税制改革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4—2003年,税收增长率年均19.3%,高于GDP增长5.6个百分点。2004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19%。这个趋势要值得注意。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副司长丛明:
2004年,税收大幅度地超经济增长,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紧缩效应,在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过热倾向的情况下,税收的紧缩效应是与宏观调控的方向一致的。
(二)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舒启明:
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征管为税收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根本保障。2004年,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使税源变税收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征管措施,包括在增值税管理方面完善了纳税申报一站式管理,加强了“四种小票”的抵扣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新办商业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加强了货物运输的营业税和发票的抵扣增值税管理,加强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清缴,加强了税务的稽查,建立了欠税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审计等。这些措施是保证2004年税收增长的重要原因。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
如果现行税制不进行大的调整,我国的税收收入和税收占GDP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之内仍将继续增长。其原因,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工商业占GDP的比例日益提高;而我们的税制主要是对工商业征税,因此税收占GDP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二是近年来税收征管工作确有进步,征管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国家统计局许宪春:
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一直高于GDP的增长,产业的不断升级会促进税收的增长。二是外贸的快速增长。近年关税和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都大幅度增长。三是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使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快速增长。四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创造的增加值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五是市场化的发展,使课税的范围不断增加。
(三)税收增长幅度远高于GDP增长的原因分析及评价
中国税务学会杨崇春:
对于税收增长大大超过GDP增长的原因,应该做细化分析。一是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的相关系数并不一致。税收收入占GDP比例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宏观税负的理性回归,也是中央提出逐步提高“两个比重”的目标所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二是对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应该做相应的比较,即应将具体税种的增长和GDP相比较。例如,增值税是按照增加值征收的,增值税应该与工业增加值相比较。2004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加了23%,增值税增加了22%,二者基本是一致的。又如,税收是按照现行价格计算征收的,而GDP的增长是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如果GDP也按现价计算,2004年的GDP增幅约15%,税收和GDP增幅的差距仅有10个百分点,如果再扣除4%的物价因素,二者的差距就会大缩小。因此,税收增长与GDP的简单比较,既不能说明税收的高与低,也不能说明税负的轻和重。2004年增长幅度主要是宏观经济良性循环的反映。
国家税务总局舒启明:
税收高于经济增长的原因很多,通常有税制、税政、征管、经济结构和效益变化,以及国民经济和税收在计算和统计口径上的差异等。具体表现在:税收是按现价计算征税,而GDP是按可比价计算;税收中和GDP直接相关的是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的34.7%,与GDP间接相关的是三项所得税,占总收入的22.6%,这些税收都大大高于GDP的增长。外贸进出口对GDP和税收的影响是不相同的,GDP核算的是进出口的净额,如果大进大出而贸易平衡,对GDP的影响为零,但对税收影响却很大。从这方面来看,2004年的税收收入增长是比较正常的。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
税收收入及其比重的快速提高,不是税收工作或征管的问题,而是税制的问题。这个税制在几个主要税种方面的法定税负偏重了。如我国已实行多年的生产型增值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还有折旧问题、计税工资问题等等。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保持原税负”,但随着征管的加强,过去的法定税负就显得偏高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
任何税收收入都和GDP有关系,因为它都是GDP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某一年或某几年税收大幅度超过GDP是有道理的,但是长期超过肯定是没有道理的。
(四)2005年税收形势展望
国务院研究室丛明:
2005年的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态势,有可能会适当减缓。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些导致税收高增长过热行业的增长有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拉动税收增长的作用会相应减弱。但税收超经济增长态势还是存在的。
国家税务总局舒启明:
2005年的税收工作有很多有利条件,2004年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为2005年税收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如控制过热行业、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等。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
我国税收运行情况,已经搅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使我们不断调高税收收入的预期。今天的税收收入增长态势,是1994年税制改革设计时没有想到的。照此预测,2005年税收收入将要突破3万亿元大关。如果我国的税制格局不出现大的变动,到“十一五”期末有可能实现5万亿元。
二、积极推进税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抓住时机,推进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米建国:
税制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深化改革已成为共识。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推迟改革的理由。因此,需要转变观念,切实推进税制改革。
福建省地税局科研所副所长潘贤掌:
推迟税制改革的主要理由,一是担心税制改革引起减税,会影响财政安排。二是对宏观经济产生逆向调节。其实这两个理由都值得商榷。减税从静态看会减收,但从动态看则不一定。减税可以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并遏制地方政府在“形象工程”、基础设施方面的过度投资,从而有利于宏观调控。因此,要加快税制改革,特别是加快地方税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
要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作为设计税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制改革,一方面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征管加强,通过分步实施,逐步消化偏高的法定税负。这样既能维持政府占有资源的水平,同时又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好处。
国家统计局许宪春:
要利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还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2003年我国消耗了世界水泥的53%、钢材的36%,但只创造了世界GDP的4%,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经济。利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三)税制改革的若干设想
国家统计局许宪春: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税收主要分为初次分配环节税和再收入环节税两类。1992年以来,我国的生产税(初次分配环节税)占GDP的比重,从13%上升到18%,呈逐步上升趋势,和其他的国家比较是偏高的(一般在10—14%之间,其中美国为8.5%,乌克兰最高为24.4%);我国的所得税(再收入环节税)比重,1991—2001年平均为2.4%,其他国家平均为11.7%。因此,我国的生产环节税高于其他国家,而再分配环节税远低于其他国家。这种税制,生产环节税征得过多,对企业生产有抑制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加大高收入者的征税有利于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控制贫富差距加大。
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
应加快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等税制改革的步伐。在支持改革方面多花点钱,是值得的。因为制度创新是根本,是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这对我们的财政收入不会有多大影响,因为减税后企业偷漏税的动机少了,创新能力提高了,通过加强管理,将来很可能是增收的。改革的根本原则,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现在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弱,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再不合并,竞争环境不平等,它们怎么发展呢?
国家税务总局许善达:
现在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能说农民没有税负了,农民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都是有税的。统一城乡税制,并不是要对农民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也不是城里征什么税农村就征什么税。要深入研究工业反哺农业的税制,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十六大”方针,又符合“五个统筹”的税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米建国: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头号问题。通过减少农业税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回到了土地上去,从长远看对城市化和现代化是不利的。我们要研究工业如何反哺农业的问题,更要研究通过税收支持农民“脱农”的问题,这样才能和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结合起来。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孔凡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