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再现历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初中历史教材,排版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1、每课有导言。2、插图多,形象生动,3、文献资料鲜活。4、正文(宋体)和补文(楷体)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利用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效果很好。
  
  一、课堂语言艺术化
  
  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是把语言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都集于一身而作综合的表达。它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听起来有时象暴风骤雨,有时象小桥流水,有时则妙趣横生。
  1、新课程中许多历史内容仍需教师用精辟的语言,一分为二的观点,政治评论家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点拨
  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主要讲秦统一六国,完成统一,修筑长城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因而教师先以赞赏的态度,热情的语调肯定秦始皇作为政治家的成就,让学生从你的语调中感受到秦始皇让人称道一面,再得出“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诸候长期割局争战的局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的结论。当同学们已承认秦始皇的伟大之时,教师话锋一转,用犀利的语言,严肃的态度,辨证的观点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给劳苦大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加以评析。教师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历史教学需要机智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这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所必须具备的
  恰当的机智,不失时机的幽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长平之战时,用讽刺的语调先说一下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同学不但对长平之战的胜负一目了然,而且对不学无术,不懂装懂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一个震撼。讲“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用讽刺、诙谐的语调叙述,学生自然感到新政的虚伪,立宪的骗局。
  3、在课堂上需要诗歌式的优美抒情的语言
  中国历史上有若干内容属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如果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叙述,则自然更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如:讲唐诗朗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三吏》、《三别》,宋词朗读一段苏轼《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讲元曲读一段《窦娥冤》优美的语言,如:诗如画的叙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陶冶其情操,增添繁荣祖国文化的信心。
  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主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无数生动的教例表明,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都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定语言能力较强。
  
  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无所不包,尽管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内容已经筛选,但仍然很庞杂,且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重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旧教材分章节,呆板,生硬,备课时必须查阅大量资料,且初中生不易理解。而新课程下的教材由单元和课组成,不分章节,其中导言,提纲契领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设问利用学生的悬念心理、追根究底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插图,文献资料,补文中的许多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讲述中做到重点讲解,非重点略讲、或不讲,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用补充、列提纲、设疑看图列表等办法突出重点,并在讲授和板书时,把重要问题和答案要点,渗透其中。在教学中从不满堂灌,从不拖堂,每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消化重点,巩固练习,做到当堂巩固,课上讲重点,作业练重点,以重点带一般,以重点贯穿全部历史知识。
  
  三、训练方法多元化
  
  练习是巩固记忆知识的手段,训练不能单一化,单一训练会使学生枯燥无味,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训练方法:1、答问;2、填空判断;3、填图题;4、比较题;5、古今对照题;(例:三国吴国——建业,东晋、南朝——建康,今南京)6、数字趣填;(例:距今170万年——元谋人,会元841——国人暴动)7、列举题;8、分析题等训练方法,交叉进行,经常训练,收效较好,使学生能形象的记忆已学的历史知识。
  总之,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动量》、《能量》两章的内容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两大途径,也是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对满足“动量守恒,系统最后获得共同速度,损失的动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由功能关系求相对位移”的模型在力学中经常遇见,并延续到《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学生在处理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某一个旧问题没弄懂而遇到障碍,所以对习题的教学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研究,让学生深化理解,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要的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课堂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值得深究的问题。生物课上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物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那么,生物课怎样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课堂的提问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面向多数,点面结合     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体现的是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得以实现依靠接受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即人的主体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这一实践过程,也是实现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的途径之一。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人的主体性 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
期刊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教育。对于熟悉一线教育工作的历史教师而言,课堂是一个重要的人格教育、集体教育的主战场。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从“历史”里可以“体验”历史上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人的情感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同与否而发生变化的,并非所有人都只顾名利。很多人恰恰在此时是通过关怀和帮助他人,关怀和促进社会,关怀和贡献民族与国家才显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期刊
近年来,全国高考制度有很大的改革,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我省近十年采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综合的形式进行选拔考试。纵观文综考试,仍然没有脱离三科知识为载体或背景的模式。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就自己的成功经验谈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政治课的复习效率。    一、打好坚实的基础,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虽然高考是通过特定的材料和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关
期刊
历史难教,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历史更难教。因为历史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去,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同时,历史是无法再现的,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的,就不是历史,而是文学作品了。所以,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但是,在我的教学对象中,就初中学生而言,都认为历史是“副科”,很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所以课堂上表
期刊
“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普遍,但在数学领域中能否应用,却引起了一些同行们的争论。结合自己19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大胆尝试预习。预习好比外出旅游前,先看一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浏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授前,预先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
期刊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必然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语。设计每节课的导入语,其根本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历史教师,应将每节课的导入语引以足够的重视,精心设计,以助于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导入语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歌词导入    歌词是一种
期刊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美育教育在各类学校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呢?笔者认为,美育是一个范畴,不是一门学科,它存在于学校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一、学科中的美育    爱因斯坦曾告诉过我们“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