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初中历史教材,排版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1、每课有导言。2、插图多,形象生动,3、文献资料鲜活。4、正文(宋体)和补文(楷体)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利用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效果很好。
一、课堂语言艺术化
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是把语言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都集于一身而作综合的表达。它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听起来有时象暴风骤雨,有时象小桥流水,有时则妙趣横生。
1、新课程中许多历史内容仍需教师用精辟的语言,一分为二的观点,政治评论家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点拨
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主要讲秦统一六国,完成统一,修筑长城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因而教师先以赞赏的态度,热情的语调肯定秦始皇作为政治家的成就,让学生从你的语调中感受到秦始皇让人称道一面,再得出“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诸候长期割局争战的局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的结论。当同学们已承认秦始皇的伟大之时,教师话锋一转,用犀利的语言,严肃的态度,辨证的观点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给劳苦大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加以评析。教师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历史教学需要机智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这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所必须具备的
恰当的机智,不失时机的幽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长平之战时,用讽刺的语调先说一下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同学不但对长平之战的胜负一目了然,而且对不学无术,不懂装懂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一个震撼。讲“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用讽刺、诙谐的语调叙述,学生自然感到新政的虚伪,立宪的骗局。
3、在课堂上需要诗歌式的优美抒情的语言
中国历史上有若干内容属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如果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叙述,则自然更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如:讲唐诗朗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三吏》、《三别》,宋词朗读一段苏轼《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讲元曲读一段《窦娥冤》优美的语言,如:诗如画的叙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陶冶其情操,增添繁荣祖国文化的信心。
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主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无数生动的教例表明,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都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定语言能力较强。
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无所不包,尽管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内容已经筛选,但仍然很庞杂,且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重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旧教材分章节,呆板,生硬,备课时必须查阅大量资料,且初中生不易理解。而新课程下的教材由单元和课组成,不分章节,其中导言,提纲契领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设问利用学生的悬念心理、追根究底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插图,文献资料,补文中的许多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讲述中做到重点讲解,非重点略讲、或不讲,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用补充、列提纲、设疑看图列表等办法突出重点,并在讲授和板书时,把重要问题和答案要点,渗透其中。在教学中从不满堂灌,从不拖堂,每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消化重点,巩固练习,做到当堂巩固,课上讲重点,作业练重点,以重点带一般,以重点贯穿全部历史知识。
三、训练方法多元化
练习是巩固记忆知识的手段,训练不能单一化,单一训练会使学生枯燥无味,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训练方法:1、答问;2、填空判断;3、填图题;4、比较题;5、古今对照题;(例:三国吴国——建业,东晋、南朝——建康,今南京)6、数字趣填;(例:距今170万年——元谋人,会元841——国人暴动)7、列举题;8、分析题等训练方法,交叉进行,经常训练,收效较好,使学生能形象的记忆已学的历史知识。
总之,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
一、课堂语言艺术化
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是把语言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都集于一身而作综合的表达。它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听起来有时象暴风骤雨,有时象小桥流水,有时则妙趣横生。
1、新课程中许多历史内容仍需教师用精辟的语言,一分为二的观点,政治评论家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点拨
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主要讲秦统一六国,完成统一,修筑长城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因而教师先以赞赏的态度,热情的语调肯定秦始皇作为政治家的成就,让学生从你的语调中感受到秦始皇让人称道一面,再得出“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诸候长期割局争战的局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的结论。当同学们已承认秦始皇的伟大之时,教师话锋一转,用犀利的语言,严肃的态度,辨证的观点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给劳苦大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加以评析。教师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历史教学需要机智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这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所必须具备的
恰当的机智,不失时机的幽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长平之战时,用讽刺的语调先说一下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同学不但对长平之战的胜负一目了然,而且对不学无术,不懂装懂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一个震撼。讲“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用讽刺、诙谐的语调叙述,学生自然感到新政的虚伪,立宪的骗局。
3、在课堂上需要诗歌式的优美抒情的语言
中国历史上有若干内容属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如果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叙述,则自然更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如:讲唐诗朗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三吏》、《三别》,宋词朗读一段苏轼《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讲元曲读一段《窦娥冤》优美的语言,如:诗如画的叙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陶冶其情操,增添繁荣祖国文化的信心。
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主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无数生动的教例表明,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都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定语言能力较强。
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无所不包,尽管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内容已经筛选,但仍然很庞杂,且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重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旧教材分章节,呆板,生硬,备课时必须查阅大量资料,且初中生不易理解。而新课程下的教材由单元和课组成,不分章节,其中导言,提纲契领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设问利用学生的悬念心理、追根究底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插图,文献资料,补文中的许多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讲述中做到重点讲解,非重点略讲、或不讲,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用补充、列提纲、设疑看图列表等办法突出重点,并在讲授和板书时,把重要问题和答案要点,渗透其中。在教学中从不满堂灌,从不拖堂,每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消化重点,巩固练习,做到当堂巩固,课上讲重点,作业练重点,以重点带一般,以重点贯穿全部历史知识。
三、训练方法多元化
练习是巩固记忆知识的手段,训练不能单一化,单一训练会使学生枯燥无味,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训练方法:1、答问;2、填空判断;3、填图题;4、比较题;5、古今对照题;(例:三国吴国——建业,东晋、南朝——建康,今南京)6、数字趣填;(例:距今170万年——元谋人,会元841——国人暴动)7、列举题;8、分析题等训练方法,交叉进行,经常训练,收效较好,使学生能形象的记忆已学的历史知识。
总之,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