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然而,我们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的阅读活动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狭窄,很多学生的课外读物只是优秀作文选。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虽然也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操作过程中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一方面,某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导致教师过分钟情教材;另一方面,当前阅读背景虽然相当广阔,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在选择课外读物时盲目、随意,教师(包括家长)担心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早日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两全其美的方法:我们不妨结合课文学习,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围绕文本做超链接,适时地向学生拓展课外读物,保证学生在有充分阅读时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阅读与文本同一体裁的文章
  
  小学里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寓言、童话、诗歌等。课文的体裁不同,阅读方法也就大不—样。
  教师在具体教学某种文体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体裁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运用课堂上领悟到的阅读策略进行课外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收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之效,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古诗《望洞庭》后,学生懂得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解题(包括了解作者)——释词——句译——赏析——背诵。笔者根据学生年龄及知识结构水平,向学生推荐了写景古诗高鼎的《村居》、翁卷的《乡村四月》,放手让学生自学。没想到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从各个角度轻而易举地读懂了这两首诗。
  
  二、阅读文本作者的系列文章
  
  一般地说,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一个时期或一生中总会出现数篇佳作流芳百世,往往这一作品的内涵,可以在同一作者的另一作品中找到注解。我们在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作者的系列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课外去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冰心所写的《雨后》一文后,笔者介绍了她的《小桔灯》、《樱花赞》等儿童文学作品。谁知下课铃声刚响,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走进了阅览室,一头扎进了冰心的作品。这样不仅增加了阅读数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冰心的了解,对《雨后》一文的理解,对冰心写作风格的认识。
  
  三、阅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章
  
  作者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往往要旁征博引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句、人文典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解读文本的需要,在课前巧妙布置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
  如教学苏教版《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根据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诗,课前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唐朝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搞清诗意,体悟诗情。由于学生有了课前的情感铺垫,课堂上学生理解文本时与作者、文章主人公三者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情感始终在课堂里流淌,对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领悟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阅读与文本结构相同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注意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其中文章的行文构思是文章形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别开生面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巧妙自然的过渡、合理科学的照应、匠心独运的构段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揣摩,潜心思考这些方面的妙处,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收益。
  如苏教版《莫高窟》一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现丽的壁画。笔者在课堂上花了一定时间引导学生认识过渡段使文章结构紧凑、联系紧密及概括相邻段落段意等作用,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伟大的友谊》、《友谊的航程》。在之后不久的一次习作中,我欣喜地发现已经有一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过渡段这种表达技巧了。
  
  五、阅读与文本主题类似的文章
  
  作者写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是歌颂赞美,或是揭露批判,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文本主题相类似的文章。
  如教学苏教版《虎门硝烟》一文,笔者向学生推荐阅读《詹天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示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同中寻异,在异中悟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爱国方式,学生对爱国这一主题达到认识的新高度,爱国情感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比空洞的说教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效得多。
  
  六、阅读与文本历史背景相关的文章
  
  习作总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其实,我们的教材也不例外,一般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有感而发,产生不写不快的表达欲望而完成,有时往往会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寻找一些与教材背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文章。比如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比如与课文有关历史背景的文章……
  如教学苏教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后,笔者引导学生读名著《水浒传》,学生在读中既了解了那段扣人心弦的历史,同时对林冲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从片面走向全面,从肤浅走向深刻。
  当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围绕文本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让学生阅读从课堂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狭窄的教材天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的儿童世界向幻想的儿童世界拓展。
  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外阅读质量较高,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视域来审视和接纳文本,能够更加准确、更加深刻地解读文本,而且长期坚持必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增厚,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把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重点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老师创立的布点教学法,因为发现了学的生长图及其运动规律,进而创立了布点图和四步操作,成为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本文拟结合高一化学《氯气》(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①”)这一具体课例,重点谈一谈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的生长图运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思考王国”里的主角——教师与学生,该如何凸现把思维的发展放在首位呢?评价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数
摘 要: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为满足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需要建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探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意义,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后期基地运营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高技能人才培养 实训基地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
实习教学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重要教育环节之一,每年我国的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和技工院校有千万名学生需要在校内外进行各种各样的实习(实训)。技工院校的实习(实训)活动开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着学校的招生任务。  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增长知识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与劳动环境相关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旦实习
2020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针对职业技能人才发展提出提案,社会上关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一方面,近年来高等教育毕业生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放缓,就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市场存在短缺现象,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体部署,不断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对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期《职业》带您走进王森咖啡西点西餐
摘 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利用科学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一是设计弹性教案,二是重塑师生关系,三是尊重学生生成,四是不断反思研究。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构建    “当标新立异被斥责,开拓创新的路口就被阻塞了;当所有的‘答案’被标准化制作,探索和发现的头颅就被切断了;当每一个单个的喉咙都不发出声音,‘声音’就被消灭;而当所有的喉咙都只发出一种声音,那情形便几乎是灾
一、设计理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课我设计了唱一唱、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等教学环节,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情景中学 情景中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的语言材料。”基于此理念,我借用多媒体设计了练习该课语言的语言环境
新课程在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元交叉式作文教学研究”正是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一、“导”在思路的开拓    新课程赋予作文教学新的内涵,作文教学应该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激活作
所谓的活页作文就是将作文不再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而是写在作文活页纸上。作文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放在办公室,等到作文讲评时发给学生。评了上周作文写了本周作文之后,作文本将再一次回到教师案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惯用模式。学生上了三年级以后我们有了作文作业。每每想将一些优秀习作展示给全班学生时,由于作文本展示受到限制我不得不让优秀习作的作者再把文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计划,更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和疑问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怎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