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理念,是历史和社会赋于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近几年,我校注重把绿色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在“绿色教育”方面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保护环境成了全校师生的共识,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绿色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的“绿色”,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
3.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参与“绿色”实践,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在我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时,让学生课前按小组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用计算机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小组选择调查的绿化地点,组内成员分工,测量、记录、计算面积,把成果制作成课件。
上网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校园内可进一步绿化的地点,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将校园绿化设计方案计算出造价,制成POWERPOINT课件,推荐代表利用制作的课件在全班作方案介绍。
1.绿化方案设计过程
(1)分小组选择校园内需绿化的场地。
(2)通过网络、图书查找适宜种在花坛中的植物资料。
(3)利用学过的图形知识设计绿化方案, 以课件方式画出草图, 并分别计算出各种植物的面积。
(4)算出每种植物的价格,合计出总的造价。 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
课堂上小组之间分别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及介绍方案,各组间相互讨论,评价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之后,一起评出 1~2各优秀设计,上交学校,课后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全校展览。
苏教版第七册《我们去秋游》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一例,在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和费用的估算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活动中,当学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欣赏到大自然优美的景色时,自然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就会自觉地落实于实际行动。
三、利用废物,制作“绿色”学具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组合图形”之后,我专门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有趣的图形与生活》,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然后做一系列游戏,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一件件作品时,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验废物制作集合图形的乐趣,同时也能体验数学的价值。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引导学生观察,在掌握基本的拼图要领及照着图形拼图后,再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最后研究成图案的周长、面积的简易计算方法。
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理想象,而且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同时,使学生从小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其次还可开展“环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讨论,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环境,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必然提高了教学教育的质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脚踏实地地践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小学)
一、挖掘教材中的“绿色”,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
3.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参与“绿色”实践,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在我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时,让学生课前按小组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用计算机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小组选择调查的绿化地点,组内成员分工,测量、记录、计算面积,把成果制作成课件。
上网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校园内可进一步绿化的地点,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将校园绿化设计方案计算出造价,制成POWERPOINT课件,推荐代表利用制作的课件在全班作方案介绍。
1.绿化方案设计过程
(1)分小组选择校园内需绿化的场地。
(2)通过网络、图书查找适宜种在花坛中的植物资料。
(3)利用学过的图形知识设计绿化方案, 以课件方式画出草图, 并分别计算出各种植物的面积。
(4)算出每种植物的价格,合计出总的造价。 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
课堂上小组之间分别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及介绍方案,各组间相互讨论,评价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之后,一起评出 1~2各优秀设计,上交学校,课后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全校展览。
苏教版第七册《我们去秋游》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一例,在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和费用的估算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活动中,当学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欣赏到大自然优美的景色时,自然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就会自觉地落实于实际行动。
三、利用废物,制作“绿色”学具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组合图形”之后,我专门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有趣的图形与生活》,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然后做一系列游戏,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一件件作品时,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验废物制作集合图形的乐趣,同时也能体验数学的价值。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引导学生观察,在掌握基本的拼图要领及照着图形拼图后,再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最后研究成图案的周长、面积的简易计算方法。
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理想象,而且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同时,使学生从小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其次还可开展“环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讨论,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环境,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必然提高了教学教育的质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脚踏实地地践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