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体育教学同样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这是由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体育课还要培养学生把握技术和规则的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教育。因此,体育学科在学校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可锻炼身体、培养情操,又可教学生学会做人,同时还可使学生在紧张之余得到身心的调节和缓冲。因此,我要说的是学科无主副,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作祟,副科观念使体育学科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再加上体育教师喜好和特长的不同,年龄大小的差异,对动作技术的示范、图文领悟能力的强弱等等原因,致使不同学校,同一套动作,同一套广播体操,同一项竞技项目,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点,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是很深的。体育在多媒体教学和室外课教学的配合过程中,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片崭新的天空的道理,明白了传统体育学科的教学无法取代多媒体教学的客观事实。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师因年龄、性格、爱好、领悟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体育授课偏项、质量下降的问题。体育示范动作有的适合于男的做,有的适合于女的做,有的则适合于年轻的做而不适宜于老的做(如跳高、跳远、空翻等)。再加上一般人的通例,爱好的多教多练,不爱好的则少教少练,易于把握的多教。不利把握的则少教。传统教育很容易走上偏项的极端;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够通过光、电、图的结合,声情并茂,既培养学生兴趣,又能把老师未知的、不感兴趣的、无法示范的动作通过快放、慢放、停放、重复放的方式加以完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
2、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新教材、新内容、新规则层出不穷,任何老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新教材上的新内容。也未必是老师已知、已领悟的东西。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既把规范的动作教给学生,又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经济而高效,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真可谓一举多得。
3、多媒体教学便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通过对比,把握关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找出错误原因。关键动作技能的慢放、停放、切放、重放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式。
显而易见,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使用是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天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体育课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多媒体技术成为特殊的体育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从而正视自己、拓宽思路、勇于尝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以全新姿态成为开启学生全面发展之门的必要的基础性技术科目。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刍议
王航
教育部明确指出:“要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全面完成“全面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高中各学年都应开设信息技术课。高一学年以会考内容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会考任务;高二学年以选修加综合活动课为主要内容,采用实践式教学模式,目的是扩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素质,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高三学年以信息收集为主,采用主动学习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参加高考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下面,笔者详细地说明一下:
一、在高一学年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而高一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能力不强,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高的热情。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适合这个阶段。
1、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任务应精心分析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继而得到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布置:布置任务时,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任务提要,较难的环节和重点知识利用E—cla8s等教学系统简单示范,结合电子举手、语音对话进行个别答疑。
3、适时指导: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和帮助是必要的,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4、及时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是否包含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为下一步教学设计获取准确信息。
5、进度调整:课时安排上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重新调整各个单元的教学进度,以适应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除了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外,我们还要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引入校园网,使学生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接触到各学科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展学习面,也为以后的自主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高二学年采用实践式教学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没有了会考的压力。因此,高二是信息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以学生实践式教学模式为主。
1、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述,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涵盖面授广,信息技术教师也会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2、课程设计;(1)开设大纲要求的选修课程。(2)开设资源浏览课。(3)增开综合活动课。通过以上课程,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及综合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三、在高三采用主动学习式教学
高三学年的时间比较紧,教学任务量大,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应远离计算机、网络,集中精力复习,于是不赞成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信息化学习方式已经形成,适当开设信息课还是有益的。 我们利用校园网并通过其他途径收集好网络资源,有目的、及时、高效地获取高考复习、高考心理准备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打“有准备之仗”。学生每天及时了解高考最新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了复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虽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模式.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干的,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有时世可以交叉进行,最终目的都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点,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是很深的。体育在多媒体教学和室外课教学的配合过程中,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片崭新的天空的道理,明白了传统体育学科的教学无法取代多媒体教学的客观事实。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师因年龄、性格、爱好、领悟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体育授课偏项、质量下降的问题。体育示范动作有的适合于男的做,有的适合于女的做,有的则适合于年轻的做而不适宜于老的做(如跳高、跳远、空翻等)。再加上一般人的通例,爱好的多教多练,不爱好的则少教少练,易于把握的多教。不利把握的则少教。传统教育很容易走上偏项的极端;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够通过光、电、图的结合,声情并茂,既培养学生兴趣,又能把老师未知的、不感兴趣的、无法示范的动作通过快放、慢放、停放、重复放的方式加以完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
2、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新教材、新内容、新规则层出不穷,任何老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新教材上的新内容。也未必是老师已知、已领悟的东西。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既把规范的动作教给学生,又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经济而高效,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真可谓一举多得。
3、多媒体教学便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通过对比,把握关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找出错误原因。关键动作技能的慢放、停放、切放、重放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式。
显而易见,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使用是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天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体育课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多媒体技术成为特殊的体育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从而正视自己、拓宽思路、勇于尝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以全新姿态成为开启学生全面发展之门的必要的基础性技术科目。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刍议
王航
教育部明确指出:“要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全面完成“全面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高中各学年都应开设信息技术课。高一学年以会考内容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会考任务;高二学年以选修加综合活动课为主要内容,采用实践式教学模式,目的是扩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素质,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高三学年以信息收集为主,采用主动学习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参加高考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下面,笔者详细地说明一下:
一、在高一学年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而高一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能力不强,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高的热情。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适合这个阶段。
1、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任务应精心分析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继而得到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布置:布置任务时,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任务提要,较难的环节和重点知识利用E—cla8s等教学系统简单示范,结合电子举手、语音对话进行个别答疑。
3、适时指导: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和帮助是必要的,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4、及时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是否包含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为下一步教学设计获取准确信息。
5、进度调整:课时安排上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重新调整各个单元的教学进度,以适应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除了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外,我们还要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引入校园网,使学生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接触到各学科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展学习面,也为以后的自主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高二学年采用实践式教学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没有了会考的压力。因此,高二是信息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以学生实践式教学模式为主。
1、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述,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涵盖面授广,信息技术教师也会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2、课程设计;(1)开设大纲要求的选修课程。(2)开设资源浏览课。(3)增开综合活动课。通过以上课程,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及综合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三、在高三采用主动学习式教学
高三学年的时间比较紧,教学任务量大,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应远离计算机、网络,集中精力复习,于是不赞成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信息化学习方式已经形成,适当开设信息课还是有益的。 我们利用校园网并通过其他途径收集好网络资源,有目的、及时、高效地获取高考复习、高考心理准备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打“有准备之仗”。学生每天及时了解高考最新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了复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虽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模式.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干的,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有时世可以交叉进行,最终目的都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