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出奇制胜之招。
关键词 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才培养
1 现在社会上的某些现象
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金钱权威的崇拜远远高于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现象比较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领域越来越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在专业与专业之间、门类与门类之间实现有机的综合。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专业单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创新能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竞争,茫然失措。
2 什么是素质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及身心素质等。
3 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思想道德素质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是个体人格和心性的完善,着力提升人的精神道德水平。其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其崇尚道德风尚、公平竞争、平等互利和团结合作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它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认识,是人类长久以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价值追求。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高校不仅要成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应该是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公平竞争、平等互利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发源地。
3.1 要让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义而轻利”、“舍身而取义”这些气节和德行,是中华民族精神瑰宝,也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3.2 要让大学生懂得公民基本的职责和义务。它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法制观念、社会公德等社会意识,是最基本的素质。
3.3 要深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大学生通常要处理多种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
3.4 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对人文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将熏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4 专业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
专业素质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熟悉相关专业的学科发展情况;具备专业研究、专业开拓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管理能力;熟练地使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
大学是人生学习的最佳阶段,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今后踏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基地,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①要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不断的调整完善。②要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懂学通,举一反三。③要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掌握最新信息。最新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关系到现代条件下工作能力的提高。④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岗位上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⑤要培养大学生自动调节能力。从成才的要求来讲,自动调节表现为自动调节成才目标、自动调节知识结构。⑥要培养大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要从传统的接受阶段性教育转向接受终身教育,以持续的广泛的接受知识,迎接竞争带来的挑战,建立完整的受教育体系。
5 身心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前提,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可用“三良”来衡量。所谓“三良”,包括①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胸怀坦荡,豁达樂观。②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视友情。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的关系良好。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应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信息员作为支撑点,构建三级心理疏导体制。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及时掌握和反馈大学生思想动态。
6 创新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升华
创新素质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①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现有成果,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思考。②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其还可以从更广泛的含义上去理解。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需要创新思维,而且在政治、军事、政治决策过程中和生产、艺术活动中都需要创新思维。③培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提供学生把创新思维转化成创造性硬件和软件环境。
7 结语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一方面各国竞争激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人才培养是高校,社会和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家竞的是人才,人才竞的是培养,培养竞的是出奇制胜,唯有深切领悟素质教育,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才是制胜之招。
参考文献
[1]王林,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德育对策探析[J],德育心理,2008(12)
[2]江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侯兵,谈创新教育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
关键词 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才培养
1 现在社会上的某些现象
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金钱权威的崇拜远远高于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现象比较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领域越来越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在专业与专业之间、门类与门类之间实现有机的综合。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专业单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创新能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竞争,茫然失措。
2 什么是素质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及身心素质等。
3 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思想道德素质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是个体人格和心性的完善,着力提升人的精神道德水平。其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其崇尚道德风尚、公平竞争、平等互利和团结合作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它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认识,是人类长久以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价值追求。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高校不仅要成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应该是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公平竞争、平等互利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发源地。
3.1 要让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义而轻利”、“舍身而取义”这些气节和德行,是中华民族精神瑰宝,也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3.2 要让大学生懂得公民基本的职责和义务。它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法制观念、社会公德等社会意识,是最基本的素质。
3.3 要深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大学生通常要处理多种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
3.4 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对人文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将熏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4 专业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
专业素质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熟悉相关专业的学科发展情况;具备专业研究、专业开拓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管理能力;熟练地使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
大学是人生学习的最佳阶段,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今后踏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基地,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①要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不断的调整完善。②要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懂学通,举一反三。③要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掌握最新信息。最新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关系到现代条件下工作能力的提高。④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岗位上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⑤要培养大学生自动调节能力。从成才的要求来讲,自动调节表现为自动调节成才目标、自动调节知识结构。⑥要培养大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要从传统的接受阶段性教育转向接受终身教育,以持续的广泛的接受知识,迎接竞争带来的挑战,建立完整的受教育体系。
5 身心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前提,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可用“三良”来衡量。所谓“三良”,包括①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胸怀坦荡,豁达樂观。②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视友情。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的关系良好。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应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信息员作为支撑点,构建三级心理疏导体制。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及时掌握和反馈大学生思想动态。
6 创新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升华
创新素质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①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现有成果,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思考。②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其还可以从更广泛的含义上去理解。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需要创新思维,而且在政治、军事、政治决策过程中和生产、艺术活动中都需要创新思维。③培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提供学生把创新思维转化成创造性硬件和软件环境。
7 结语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一方面各国竞争激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人才培养是高校,社会和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家竞的是人才,人才竞的是培养,培养竞的是出奇制胜,唯有深切领悟素质教育,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才是制胜之招。
参考文献
[1]王林,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德育对策探析[J],德育心理,2008(12)
[2]江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侯兵,谈创新教育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