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秋季使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教学以来,发现此套教材的颇多亮点。诸如,关注语文知识的掌握,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等等。其中,尤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方面的引导最为引人注目。而“学会学习”,拥有“批判思维”,进而成为独立而富有创造性的人,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批判性思維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它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彰显着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能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提倡按照合作的精神,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推理,揭示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信念背后的假设所包含的不一致性,以探求新的可能答案。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目前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长期地传授式教学、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那些熟悉的、常规的、知识获得性的任务方面”能力尚可,但是“在完成那些陌生的、灵活的、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方面”表现较弱。这就说明学生整体欠缺思维能力的训练,出于某种思维习惯或惰于深入思考的原由,他们在课堂环境中的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往往呈现趋同倾向,而鲜有富有个性与创见的见解。
  幸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已引起各方关注,部编教材更是对批判性思维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1.这份重视,体现在篇首“预习”提示语中。如,七年级上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这就是情感体验层面的自我反思与批判。
  2.这份重视,体现在“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中。如,七年级下的课文《卖油翁》,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这就是对约定俗成的课文内容与主题理解提出的质疑。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尝试
  (一)阅读教学:善于开发指向高阶认知的“核心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抓住的那个集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与文本的核心点于一身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可以称之为“核心问题”。它往往具有综合性、生发性和思辨性的特征,属于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不抓关键、不见核心的教学,往往呈现出教师提问太散、变成了满堂问、教师一放了之的“放羊式”教学。一问一答之间,教师操控全盘,鲜有学生自主发现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深度开发教材的意识,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建构,积极开发指向高阶认知的“核心问题”。
  (二)写作教学:倡导“思辨读写”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主要阵地。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思考、有评判、有创造地思辨性写作,应成为语文教学的方向。思辨读写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姿态,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此种写作教学方式关注学习主体及其对阅读的主动介入,表现的是深度思维和自我意识。“读”与“写”有机融合是基本手段,教师导向性的学习任务设计是关键,充溢其中的“思辨性”是灵魂。思辨读写,是理性的阅读和写作,也是一种建构性的阅读和写作。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思辨读写活动中,可以促进自身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精神成长和文化发育,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思辨读写,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敢于质疑的品质,这是一种面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核心素养。
  (三)采用合作学习:提倡合而不同、富有创见的表达。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改革,已试行多年,也日益成为教学常态。随之而来的课堂形式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共同体的组建,的确将“以生为本”落至实处。学生在温暖、安全的同伴学习空间中,挑战各种学习任务,师生间的互助协作,教师对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有机整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串联互动,都一层层在课堂里轻松绽放。但也存在困惑,诸如,在交流成果时如何避免人云亦云?如何避免优秀学生代替组员思考而其他成员坐享其成的情况?如何引导与激励才能令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所收益?如果以上弊病不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仍然仅仅是空中楼阁。
  总之,每位教师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己任,积极用好手头的“源头活水”部编教材,学习、领会、落实教材精神。开发指向高阶认知的“核心问题”,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倡导“思辨读写”的学习方式,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渗透,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富有创见地表达,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新课标设置的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很好地设计,深入挖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而且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特有的魅力。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
期刊
多媒体教学随着技术上的革新逐渐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多媒体教学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辅助技术有利于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下能直观地感受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培育新世纪创新人才的要求,是新时代的呼唤,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和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点,使学生有所创造。  一、讲究授课艺术,设疑启智,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形式。如,用情境演示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用
期刊
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什么样的作文教学才算好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其实,根据目前现状,结合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并非难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理论,展示学法  在这整个思维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更深更清晰的理论上的认识,就是: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又包含哪些思维过程,如:审题审什么?要审范围,审立意,审文体。怎样审题才能符合题意?主要理解试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之余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以及身心的综合发展,作文作为学生情感状态、内在心理以及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体现,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情感特点的一个窗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作文学习指导,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唤起学生的学
期刊
我认为,当班主任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条,一个字“爱”。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恰到好处地关心学生,尤其在学生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班主任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感激、尊敬老师,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变得浓厚。发自内心的关心、欣赏与尊重,才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法宝。我的当班主任的原则是:课堂是师生,课后是朋友。班主任在班级管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阅读为基础,厚积薄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说到底就是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爱与责任。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极强的使命感、责任心,诚信立教,做到淡薄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
期刊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作为一名经常从事公文工作的政工人员,虽然平时的工作并不直接生产产品,但要想写出好文章、好材料,同样也需要有工匠精神。  一、公文写作需要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人称道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的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这样才能做出精品。说白了就是要注意细节,把
期刊
和农村学校相比,同样是学习,一样年龄大的孩子,城市的学生要比农村的学生素质好。细究原因,就是城市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要远远优于农村学生的教育,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要想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并行,必须将农村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做实做坚。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