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燃烧是人类认识最早、应用最广泛一类普遍的、重要的化学反应。目前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章主要阐述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装置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操作更为简便,既能获得较为明显的实验现象,又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燃烧条件;白磷;装置;创新
一、教材中的实验及其不足之处
1.重现教材中的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中演示实验7-1。具体为: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一),观察现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如图二),观察现象。
观察上述实验: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②水中的白磷之前无明显现象,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后开始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2.分析实验中的不足
通过实验分析,最终只能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可燃物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以及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燃烧的第三个条件: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并没有通过该实验说明。之后书本得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结论,难免让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
同时,该探究实验方案所用仪器较多,准备时间较长。进行该实验第二步时,需要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时,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块白磷会受到水流的冲击乱动,那么如何固定水中的白磷是值得思考。为了使现象更为明显,一般我们会选用通入足量的氧气而不是空气,那么就需要利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或者提前制取好一瓶氧气,使实验程序变得繁琐。
此外,该探究实验方案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在实验时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健康等造成不好的影响。铜片上的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仅会污染周围环境,执教者或者學生吸入,也会对其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的改进
我在长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思考,把“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装置简化成了一套轻便的装置,并且能够很好的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该改进实验装置能够很好的展示对燃烧三个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能够达到绿色化学的相关要求。
1.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三)
2.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石块。
实验仪器:注射器1个、气球1个、硬质玻璃管1根、铁架台1个、酒精灯1个、500mL烧杯1个、水槽1个、药匙1个、导管若干、玻璃管若干。
3.实验步骤及现象分析
①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照上图依次装入药品。(白磷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
③从硬质玻璃管外向三种物质的物质浇热水,观察现象。(只有白磷燃烧,证明燃烧时,即可证明: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④将硬质玻璃管外的水擦去,用酒精灯对红磷和石块进行加热,观察现象。(红磷、石块都未燃烧,原因:白磷燃烧时,消耗装置中大部分的氧气。)
⑤用注射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或氧气,观察现象。(红磷开始燃烧,即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⑥整个实验过程中石块始终未燃烧,即可证明: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⑦待装置冷却后,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水,充分反应后,将水倒入废液缸待进一步处理。
⑧整理实验仪器。
4.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
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一气呵成,通过一个实验就能探究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并且全部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很好的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同时,所选用实验药品分别为白磷、红磷、石块,整个实验过程均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进行,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不会逃逸到空气中。并且反应后利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水,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有利于后续的处理,更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健康等造成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奕.一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7):24
[2]李名忠.陆军.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64):20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竹市孝德中学)
【关键词】燃烧条件;白磷;装置;创新
一、教材中的实验及其不足之处
1.重现教材中的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中演示实验7-1。具体为: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一),观察现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如图二),观察现象。
观察上述实验: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②水中的白磷之前无明显现象,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后开始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2.分析实验中的不足
通过实验分析,最终只能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可燃物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以及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燃烧的第三个条件: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并没有通过该实验说明。之后书本得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结论,难免让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
同时,该探究实验方案所用仪器较多,准备时间较长。进行该实验第二步时,需要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时,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块白磷会受到水流的冲击乱动,那么如何固定水中的白磷是值得思考。为了使现象更为明显,一般我们会选用通入足量的氧气而不是空气,那么就需要利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或者提前制取好一瓶氧气,使实验程序变得繁琐。
此外,该探究实验方案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在实验时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健康等造成不好的影响。铜片上的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仅会污染周围环境,执教者或者學生吸入,也会对其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的改进
我在长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思考,把“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装置简化成了一套轻便的装置,并且能够很好的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该改进实验装置能够很好的展示对燃烧三个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能够达到绿色化学的相关要求。
1.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三)
2.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石块。
实验仪器:注射器1个、气球1个、硬质玻璃管1根、铁架台1个、酒精灯1个、500mL烧杯1个、水槽1个、药匙1个、导管若干、玻璃管若干。
3.实验步骤及现象分析
①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照上图依次装入药品。(白磷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
③从硬质玻璃管外向三种物质的物质浇热水,观察现象。(只有白磷燃烧,证明燃烧时,即可证明: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④将硬质玻璃管外的水擦去,用酒精灯对红磷和石块进行加热,观察现象。(红磷、石块都未燃烧,原因:白磷燃烧时,消耗装置中大部分的氧气。)
⑤用注射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或氧气,观察现象。(红磷开始燃烧,即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⑥整个实验过程中石块始终未燃烧,即可证明: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⑦待装置冷却后,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水,充分反应后,将水倒入废液缸待进一步处理。
⑧整理实验仪器。
4.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
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一气呵成,通过一个实验就能探究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并且全部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很好的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同时,所选用实验药品分别为白磷、红磷、石块,整个实验过程均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进行,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不会逃逸到空气中。并且反应后利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水,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有利于后续的处理,更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健康等造成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奕.一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7):24
[2]李名忠.陆军.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64):20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竹市孝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