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是专职人员的事,更是在语文教学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才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果。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语文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它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效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们有的语文教师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仍然认为,只要考好中考,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只是一个小问题,并不是语文课堂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是专职人员的事,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即可。同时,初级中学并未开设专门的语言文字课,所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就成了语文教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语言文字功底就必须过硬,同时应该意识到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社会文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越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高。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发展科技,实现信息化、标准化,步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前提条件。西方发达国家早在 300多年前,日本也在100多年前就基本完成了这个任务。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都对语言文字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我曾让学生做过一次社会调查,发现只就商店招牌这块来说,就存在不少问题,店名中用繁体字或简化字、店名全用英文字母、掉字掉笔画等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发廊”的“发”,有绝大部分商家都是写成繁体的“髪”,又如“真皮皮鞋”的“真”凭空多了一横,“鸡蛋饭”变成了“鸡旦饭”,“篮球”写成“兰球”等等。语言文字上的混乱现象、倒退行为,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地混乱,有的学生就问我:“老师,到底是‘随心所欲’还是‘随心所浴’?”所以,我认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是专职人员的事,更是在语文教学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才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果。为此,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
一、初中生普通话测评
初中学生是学知识较快的阶段,这一时期教导他们说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是完全可行的。但这个时期并没有专门的普通话教材,而且,只是枯燥乏味的讲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什么是“齐齿呼”,什么是“撮口呼”,“普通话的四声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因此,我仿照国家普通话测评的方式,把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初中语文课文编成了一张张普通话测评的试卷,从学生七年级进校开始,针对学生学习情况,首先教会学生发音,再进行普通话测评。我同样把测试分成四个部分:朗读100个单音节字、50个双音节词语,朗读一段课文,说三分钟的话。前面两个部分完全是初中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只是根据年级的不同来调整字词,第三部分是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的语段,而第四部分是学生平时会碰到的作文题。而且,测试也分等级:一级甲等95分以上,一级乙等90分以上,二级甲等85分以上,二级一等80分以上,三级80分以下。这样一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既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普通话到底在哪个等级,也想着这样顺便学习了课文,一举两得。所以,他们乐于做这件事。他们拿着老师发的资料自觉复习,甚至上学放学路上、课间时间,只要有机会就拿出来看,遇到不会发的音,就赶快问老师,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轻声儿化等问题,又对语文的课文一次又一次朗读,增加了语感,同时快速作文、口头作文的能力也有了提高,语文学习也不觉得枯燥乏味了,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做题中规范语言文字
现在有的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商品,在打广告时,无意中误导了学生,比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学生会因此产生很多的迷惑,到底是书本上的成语正确,还是眼前看到的词语准确?因此,有必要就这样的现象进行一次归纳总结。我采用了做题的方式,把这些广告用语设计成一道改错题,题目是“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词语有“一明惊人、默默无蚊、无可替带、一网情深、琴有独钟、一见钟琴、:随心所浴、终生无汗、衣帽取人、衣衣不舍、万室俱备、步步糕升、一不到胃、乐在骑中、:百衣百顺、烧胜一筹、闲妻良母、大石化小、小石化了、百闻不如一键”等,同时在改错后附加一个思考题:“你认为广告公司的这种对成语的改变是更有趣呢还是篡改了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一来,学生既知道了上面的文字确实是错别字,又对这种用词情况进行了思考,既规范了学生的用词,又学到了语文知识,真正做到了乐在其中。
三、走入社会,亲身实践
初中生走入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因此适当的安排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能做得很用心。比如前面提到的安排学生去街上找出不规范的文字,学生听后兴趣极大,当天就积极行动起来,三五人自动组成“纠错小组”,由语文科代表统一分配纠错目标,每一组查找什么街道,什么商店……分配得井井有条,两天后,用两节语文课,要求各组同学向大家分别汇报自己的检查结果,汇报形式不限。因此,有的小组用流利的普通话向大家作介绍,有的组用题板把自己拍摄下来的错别字向大家作介绍,有的组用相声小品的形式进行汇报,总之,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语文课变成了既是一节语言文字规范的汇报课,又是同学们才艺表演的大舞台,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天地。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让学生查找网络中不规范用语,如“斑竹”、“大虾”、“菜鸟” “偶”“稀饭”等,让学生展开大讨论,学生会因此学到更多的规范用字,因而“乐亦无穷”!
当然,让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是一两天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除了语文教师的力量外,更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媒体的专业导向。我们只能期盼:让我们能携起手来,做到更好!让我们为下一代,提供一个更为优良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语文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它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效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们有的语文教师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仍然认为,只要考好中考,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只是一个小问题,并不是语文课堂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是专职人员的事,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即可。同时,初级中学并未开设专门的语言文字课,所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就成了语文教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语言文字功底就必须过硬,同时应该意识到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社会文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越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高。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发展科技,实现信息化、标准化,步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前提条件。西方发达国家早在 300多年前,日本也在100多年前就基本完成了这个任务。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都对语言文字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我曾让学生做过一次社会调查,发现只就商店招牌这块来说,就存在不少问题,店名中用繁体字或简化字、店名全用英文字母、掉字掉笔画等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发廊”的“发”,有绝大部分商家都是写成繁体的“髪”,又如“真皮皮鞋”的“真”凭空多了一横,“鸡蛋饭”变成了“鸡旦饭”,“篮球”写成“兰球”等等。语言文字上的混乱现象、倒退行为,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地混乱,有的学生就问我:“老师,到底是‘随心所欲’还是‘随心所浴’?”所以,我认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是专职人员的事,更是在语文教学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才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果。为此,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
一、初中生普通话测评
初中学生是学知识较快的阶段,这一时期教导他们说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是完全可行的。但这个时期并没有专门的普通话教材,而且,只是枯燥乏味的讲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什么是“齐齿呼”,什么是“撮口呼”,“普通话的四声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因此,我仿照国家普通话测评的方式,把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初中语文课文编成了一张张普通话测评的试卷,从学生七年级进校开始,针对学生学习情况,首先教会学生发音,再进行普通话测评。我同样把测试分成四个部分:朗读100个单音节字、50个双音节词语,朗读一段课文,说三分钟的话。前面两个部分完全是初中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只是根据年级的不同来调整字词,第三部分是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的语段,而第四部分是学生平时会碰到的作文题。而且,测试也分等级:一级甲等95分以上,一级乙等90分以上,二级甲等85分以上,二级一等80分以上,三级80分以下。这样一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既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普通话到底在哪个等级,也想着这样顺便学习了课文,一举两得。所以,他们乐于做这件事。他们拿着老师发的资料自觉复习,甚至上学放学路上、课间时间,只要有机会就拿出来看,遇到不会发的音,就赶快问老师,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轻声儿化等问题,又对语文的课文一次又一次朗读,增加了语感,同时快速作文、口头作文的能力也有了提高,语文学习也不觉得枯燥乏味了,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做题中规范语言文字
现在有的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商品,在打广告时,无意中误导了学生,比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学生会因此产生很多的迷惑,到底是书本上的成语正确,还是眼前看到的词语准确?因此,有必要就这样的现象进行一次归纳总结。我采用了做题的方式,把这些广告用语设计成一道改错题,题目是“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词语有“一明惊人、默默无蚊、无可替带、一网情深、琴有独钟、一见钟琴、:随心所浴、终生无汗、衣帽取人、衣衣不舍、万室俱备、步步糕升、一不到胃、乐在骑中、:百衣百顺、烧胜一筹、闲妻良母、大石化小、小石化了、百闻不如一键”等,同时在改错后附加一个思考题:“你认为广告公司的这种对成语的改变是更有趣呢还是篡改了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一来,学生既知道了上面的文字确实是错别字,又对这种用词情况进行了思考,既规范了学生的用词,又学到了语文知识,真正做到了乐在其中。
三、走入社会,亲身实践
初中生走入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因此适当的安排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能做得很用心。比如前面提到的安排学生去街上找出不规范的文字,学生听后兴趣极大,当天就积极行动起来,三五人自动组成“纠错小组”,由语文科代表统一分配纠错目标,每一组查找什么街道,什么商店……分配得井井有条,两天后,用两节语文课,要求各组同学向大家分别汇报自己的检查结果,汇报形式不限。因此,有的小组用流利的普通话向大家作介绍,有的组用题板把自己拍摄下来的错别字向大家作介绍,有的组用相声小品的形式进行汇报,总之,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语文课变成了既是一节语言文字规范的汇报课,又是同学们才艺表演的大舞台,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天地。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让学生查找网络中不规范用语,如“斑竹”、“大虾”、“菜鸟” “偶”“稀饭”等,让学生展开大讨论,学生会因此学到更多的规范用字,因而“乐亦无穷”!
当然,让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是一两天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除了语文教师的力量外,更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媒体的专业导向。我们只能期盼:让我们能携起手来,做到更好!让我们为下一代,提供一个更为优良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