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学生感知作者情感与思想从而陶冶自身情操,促进高尚高的品质与丰富文化修养形成的主要途径。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正是优化与升华语文教学价值发挥的重要辅助方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更能提升教学效率与育人成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本文从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开始进行分析,研究其有效实施的主要途径,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98-01
情感教育也是一种认知教育,在完整教育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学习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借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情感教育中积极因素效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从情感交流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丰富自身的情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精神的发展,让学生向身心健康、品格高尚的成才方向前进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感教育不单单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
情感特质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可分为理性与感性两种情感状态,他们之间共存的特征具有促进性与协调性,这种共存情感状态的平衡是个人性格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是理性或感性任意一方出现过度偏差,不仅会导致人性格成长产生缺陷,也会使人的思维模式走向极端,制约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重要教育方式,其内容中包含了作者要诠释的所有情感与思想,是情感教育实施与价值发挥的重要途径。而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教师是以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知,这种教学方式的片面性,只重视知识教育的培养,却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制约了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的实施,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思想与情感的理解,也会引发学生自身的情感共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培养提高对语文教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还能够保障学生理性与感性情感的协调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未来的良好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的主要途径
1.构建师生沟通桥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的和谐、良好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也是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桥梁的根基,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维护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纽带。第一,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与培养学生良好性格良好的养成,转变自身对学生的歧视观念,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教育教学;第二,教师与学生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自身情绪与态度表现,要以亲和、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自身不良情绪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从而以愉快的互动和沟通方式,强化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2.探索教学材料中的情感因素,寻找与学生情感共鸣点。
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情感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教师在教学材料中优先被其内容中的情感与思想等因素所打动,才能以自身的感悟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感染,从而使情感教育顺利实施;其次,教师在做备课准备时,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与详细资料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并结合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动态与作者笔下人物的情感动态,从而探索与挖掘作者潜藏在文章中的内心真实情感因素;最后,将探索出的情感因素与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感受、体会等情感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情感自主寻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共鸣点。
3.以情绪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是决定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亲和、真诚、热情态度面对学生,并对教学材料内容富有感性的朗读与理性的讲解,会凭借自身的情绪营造出一个具有温馨、和谐、生动的教学气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情绪发展方向,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笔下描绘与创造的世界中去,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波动与思想走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我们都知道,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或“情绪激昂”,或“寂静无声”,或“兴高采烈”,或“悲凉凄苦”,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血和泪凝集而来的,是感情的海洋。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关于散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历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结语: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有修养、有抱负、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俊峰.“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年31期.
[2]张宝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年05期.
[3]崔香一,李修乐.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的“产生”与“表达”[J].中国教师;2014年0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98-01
情感教育也是一种认知教育,在完整教育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学习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借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认知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情感教育中积极因素效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从情感交流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丰富自身的情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精神的发展,让学生向身心健康、品格高尚的成才方向前进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感教育不单单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意义
情感特质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可分为理性与感性两种情感状态,他们之间共存的特征具有促进性与协调性,这种共存情感状态的平衡是个人性格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是理性或感性任意一方出现过度偏差,不仅会导致人性格成长产生缺陷,也会使人的思维模式走向极端,制约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重要教育方式,其内容中包含了作者要诠释的所有情感与思想,是情感教育实施与价值发挥的重要途径。而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教师是以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知,这种教学方式的片面性,只重视知识教育的培养,却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制约了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的实施,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思想与情感的理解,也会引发学生自身的情感共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培养提高对语文教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还能够保障学生理性与感性情感的协调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未来的良好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的主要途径
1.构建师生沟通桥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的和谐、良好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也是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桥梁的根基,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维护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纽带。第一,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与培养学生良好性格良好的养成,转变自身对学生的歧视观念,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教育教学;第二,教师与学生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自身情绪与态度表现,要以亲和、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自身不良情绪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从而以愉快的互动和沟通方式,强化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2.探索教学材料中的情感因素,寻找与学生情感共鸣点。
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情感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教师在教学材料中优先被其内容中的情感与思想等因素所打动,才能以自身的感悟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感染,从而使情感教育顺利实施;其次,教师在做备课准备时,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与详细资料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并结合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动态与作者笔下人物的情感动态,从而探索与挖掘作者潜藏在文章中的内心真实情感因素;最后,将探索出的情感因素与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感受、体会等情感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情感自主寻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共鸣点。
3.以情绪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是决定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亲和、真诚、热情态度面对学生,并对教学材料内容富有感性的朗读与理性的讲解,会凭借自身的情绪营造出一个具有温馨、和谐、生动的教学气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情绪发展方向,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笔下描绘与创造的世界中去,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波动与思想走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我们都知道,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或“情绪激昂”,或“寂静无声”,或“兴高采烈”,或“悲凉凄苦”,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血和泪凝集而来的,是感情的海洋。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关于散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历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结语: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有修养、有抱负、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俊峰.“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年31期.
[2]张宝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年05期.
[3]崔香一,李修乐.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的“产生”与“表达”[J].中国教师;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