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各类数学问题的不同形态的信息,创造出知识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恰当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类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了数学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创造出知识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有助于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而枯燥,因此数学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可让这一考虑水到渠成。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轴对称”的概念课时:可先利用Flash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样,知识便有了生命,知识就有了灵魂,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又怎么会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于理解呢?
二、有助于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融入恰恰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采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制作一个课件,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性,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例如:在教学《旋转》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图形,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通过大量的课件演示继续进行学习,探索出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五、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就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发散思维,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性的空间里,在拓展的无
限信息的视野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思想意识在乐学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升温。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指示。
六、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内容得以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传统教学虽然可通过提问或课堂练习,收到一定的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但由于人数有限,其所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全体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矫正。教师往往要等到批改作业甚至考试以后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特点,学生的大量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迫切心理愿望,又可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只要我们恰当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分挥它的优越性,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类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了数学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创造出知识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有助于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而枯燥,因此数学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可让这一考虑水到渠成。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轴对称”的概念课时:可先利用Flash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样,知识便有了生命,知识就有了灵魂,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又怎么会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于理解呢?
二、有助于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融入恰恰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采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制作一个课件,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性,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例如:在教学《旋转》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图形,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通过大量的课件演示继续进行学习,探索出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五、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就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发散思维,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性的空间里,在拓展的无
限信息的视野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思想意识在乐学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升温。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指示。
六、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内容得以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传统教学虽然可通过提问或课堂练习,收到一定的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但由于人数有限,其所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全体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矫正。教师往往要等到批改作业甚至考试以后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特点,学生的大量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迫切心理愿望,又可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只要我们恰当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分挥它的优越性,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