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乡下来的。”他说。
是吗?我们听了,大吃一惊:怎么会有如此直率的开场白?不由抬头,仔细打量眼前的这个男子。他,目光如炬,黝黑的皮肤散发着健康的气息。也许,男人的年龄永远是一个谜。他也一样。在叙谈中,他对我们谈起了他的家庭、他的爱妻和一双儿女。他说,妻子是他的事业伙伴;一双儿女,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中国台北,都是住读学生。还有,让他无限牵挂的是从台南移居台北的老母亲。他的脉脉温情,打动了我们。这是一个心中充满了爱的人。
这个男子,就是上海巧帛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漳。
“没关系,我们随便聊吧。”一口浓浓的闽南乡音,拉近了我们的地域距离,气氛顿时松弛了下来。
我们聊起了“巧帛”,这是由他创立的品牌。还有,他的慈善事业、他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看法……
“巧帛”,Since 1984
“巧帛(Chaber)”,蕴涵有人间的暖意。一个“巧”字,说出了巧夺天工的内在;一个“帛”字呢,那可就是中国高级织品的统称了。“巧帛”,是李锦漳夫妇钟爱的另一个孩子。当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夫妇俩就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对这个“孩子”的厚望中了。用“帛”作品牌名称,追求的就是源自天物的单纯,而“巧”则是一种巧思,代表了手工的精巧。“巧织衣帛”,是蕴涵其中的原创精神。巧帛品牌的服装设计,重点在精致的蕾丝和手工绣花的变化运用、精细剪裁的高品质做工,追求由此创造的一系列自然舒适、唯美浪漫的人文风格。“巧帛”采用棉、麻、丝和毛等天然的纤维作为主要材质,辅以刺绣、蕾丝、古典花卉及局部皮革等装饰,充分表达了品牌的一种精神。细品巧帛的衣服,你会为那些精巧的工艺所折服。“Since 1984”,纪录的是时间的跨越,从1984年的孕育到如今的成长,李锦漳和太太宋爱玲倾注了全部的心智。
“从务农的乡下抱着憧憬来到都市,一个年轻刚退伍的我、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开启的人生,这个时候所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激动,都是充满新鲜的!”李锦漳回首25年的创业之路,不胜感慨。
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场景:一个纯朴的青年在烈日下奔波,白天忙着送货到商场,下班后要到工厂去收货,为的是第二天将货送到销售人员的手上。虽然辛苦,但是这个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从一个服饰的外务送货做起,在老板的赏识中不断学习服装营销、商品生产,还有百货知识。他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艰辛,但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爱拼才会赢”,李锦漳的奋斗路径,为之作了诠释。
先成家后立业,太太是李锦漳的贤内助,也是他出色的事业伙伴。创业之初的那个年代,专业咨询非常匮乏,公司还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一切都要夫妻两人亲历亲为,太太宋爱玲是设计师,李锦漳是销售,“除了努力,还是努力”——这是李锦漳夫妇唯一的信念。他们常常忙到深更半夜,甚至天都快亮的时候,他们还在忙,能够到床上去躺一觉,哪怕是一会儿,也是一种奢求;太太从怀孕那时起,到孩子出生前,没有好好休息过。这样的日子,他们相互帮衬,相互依靠,将近六年……
要创立一个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坚持,需要耐力。李锦漳一谈起品牌的培育,不禁唏嘘。巧帛,面临过无数次转折,品牌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立马获得成功。幸好,台湾经济开始腾飞,通过自身努力和朋友帮助,再加上市场定位清晰,所以巧帛一投放市场,反映不错。1993年,台币升值,劳动力缺乏,外销成衣厂生存状况每况愈下,李锦漳选择进入中国大陆成立生产中心,以降低生产成本。可是,由于缺乏生产管理经验,最初投入的资金超出了预期的三倍!当时,面临的压力是:“还要投入多少资金?会不会是个无底洞?”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李锦漳夫妇面临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在关键时刻,大部分人也许会选择放弃,而他们没有,依然继续坚持,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们渡过了难关。
他们在上海成立销售网点,仍然从零开始摸索。他们要克服因受不同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认知,导致错误判断,诸如色彩喜好的不同、身材比例的差异、气候不同引起的需求落差等,经过亲身体会,一点一滴地积累。
时间转瞬又是十年……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巧帛除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知名度,在日本也有二十多个销售点,在新加坡相继成立了三个销售点。
李锦漳不由感叹:“我想,今日的成果,简短地说,源于我这个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坚持认真、努力与永不放弃的信念。未来的一个十年或二十年,我依然是这样的态度。”李锦漳又一次强调了他的出身。
但是,我们面前的李锦漳,举手投足间,无不透着时尚、透着艺术气息。不断地历练,或许他已然脱胎换骨,但他的那种自然与真诚依然还保留着淳朴的乡村泥土气息。这份淳朴,在现代生活的磨盘里是无论如何碾不出来的。
美和爱,品牌的灵魂
2008年,“巧帛08秋冬新品发布会”现场。后台,梦幻的蝴蝶结和花瓣,皮草、羽毛和流苏,蕾丝和花朵在衣架上舞动。满眼望去,酒红、紫萝兰、深野鸭蓝,那些独具匠心的巧帛色彩与米、黄、橘粉、深绿、灰、黑,形成了寒冷季节独特的风景线。一场精心准备的新装发布已一切就绪,但是,华彩的乐章并未马上奏响。开场了,全体嘉宾肃然起立,为四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公司董事长李锦漳先生当场宣布,巧帛捐款25万元人民币,用于灾区重建,解决众多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这是一台美的发布会,也是一台爱的奉献盛会。李锦漳为抗震救灾献爱心,“巧帛”这个品牌,从此又多了一层爱的涵义。
其实,早在2005年,江西省九江县发生地震,李锦漳得知地震造成26所学校严重受损,许多中小学生上学难,就发动公司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慷慨解囊,捐建了第一所“巧帛希望小学”,并捐赠了25万人民币给希望工程,用来帮助灾区学校全面复学。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和江西省九江县永安爱民小学学生代表接受这笔捐款时,场面十分感人。2007年4月,“巧帛”再次出资12万元人民币,为巧帛希望小学建立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同时,巧帛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江西九江永安巧帛希望小学挂牌成立。
2006年,“巧帛”又向江苏省春蕾小学捐赠20万元人民币慈善基金,用以改善当地的师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失学女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呼吁各界人士站出来为贫困地区多作一点努力。我国每年面临250万辍学儿童的惊人数据,令李锦漳感到十分心痛。2007年3月,巧帛全国第一所“春蕾小学”——江苏淮安巧帛春蕾小学投入使用;2007年,巧帛捐建四川广安巧帛春蕾小学。迄今为止,李锦漳已经捐建了6所希望小学,它们分布在甘肃、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并已与中国妇联合作,为自己确立了一年捐建2所希望小学的目标。不仅要建小学,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他要让孩子们学到更加先进的知识。他还为每所学校设立了奖学金,鼓励成绩好的学生继续升学。所有这些,都是上海巧帛有限公司今后将持续努力去做的事。
当我们一谈起慈善和社会公益,李锦漳淡淡一笑,他觉得他做这些事,并没有什么,只是想对社会有所回报而已。其实,这也是一种积德行为,他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像我们在乡下长大的人,最能体会需要帮助的那种渴望。”也许,在他的眼里,那些孩子令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身影,他的愿望就是要鼓励那些贫穷的孩子有如当初年少的他一样,开启美好的人生之门……
坚持,坚持,李锦漳认定了这项工作,他会一直去做这项工作。他希望将捐赠行为变成公司的一种文化,培养员工济贫助困的美德。
“深耕”,应对金融危机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李锦漳早就有所察觉。做服装销售的,销售量就是最敏感的风向标。按照以往情况,巧帛每年的销售额增长都会保持在35%,但是,2008年,巧帛只达到20%的增长。市场的疲软,令做销售多年的李锦漳已经预感到了冬天将要来临。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使公司的运行成本日益增加,巧帛一直在做着自己的战略调整。
2005年,巧帛在日本开设了以东京为主的34家店柜,踏上了国际化之路。作为中国自有品牌的巧帛,要想在日本市场打开销路,和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抗衡,实非易事。幸好,那些手工精巧、定价不菲的服装受到了日本高级白领有一定经济实力、讲求生活品质的女性的追捧,巧帛在日本市场确立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日本市场的销售难度在增加。巧帛在针对日本等国外市场时,不断调整营销策略,除了投入更多人力进行产品和市场开发,在定货下单的方式上也有所改进。以前,日本专柜下单时100%会以巧帛每一季开发的新品为参照,现在,只占60%的比例,剩下40%的订单改成为当地市场量身定制的机动性产品。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更为灵活,具有针对性。日本是非常成熟的消费市场,巧帛要做的就是要随时依据市场最需要的,以最快的速度去开发市场,例如在原料方面,一旦有从欧洲反馈过来的最新时尚讯息,研发部门就会马上和日本专柜的负责人交流,确认哪些面料是对方看好的,总部就会多开发这方面的产品,做到产销对接。现在,巧帛的原物料采购主要在日本、中国和台湾地区。由于中国的纺织品开发已非常成熟,这几年,巧帛70%的原材料都是在国内采购,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而一般的高级毛纱面料,则从欧洲进口。夏天的一些化纤面料,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口。
经历过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李锦漳,在看待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显得很豁然。他笑言,可以慢下脚步来思考一些问题了。以前由于发展速度太快,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往前赶路,无法静下心来回头看看,现在,正是总结过去,思考未来的时机。也许,经济危机会带来市场不景气,营业额增长会减速,但作为自有品牌的巧帛还是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的。现在,巧帛要做的就是修炼内功,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提升品牌的形象,用李锦漳的话来讲,就是“作一次深耕”。
从“帛”到“巧帛”,再到“Chaber”,记录着这个中国品牌日益迈向国际化进程的点点滴滴。近年来,“Chaber”与欧洲的企划公司合作,将流行趋势从色彩到轮廓线条等元素带入设计之中,让巧帛除了贴近人心外,更能与时尚接轨。巧帛在传统的手工刺绣工艺中加入了流行的元素,力争把民族的工艺推向国际市场。目前,李锦漳正带领他的团队准备着新一轮的举措:位于上海江桥的新总部2009年5月份即将动工,两年后巧帛的总部将令人耳目一新;与一家行销企划公司的合作正在进行,巧帛的企业形象和视觉传达设计(CI、VI)将被重塑;在管理上,内部成本控制的加强、工作效率的提升都在有序地策划与进行中。李锦漳说他感谢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因为员工的工作将更加稳定了,也许这正是一个员工培训的好机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人才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吸纳优秀的人才,然后把还有欠缺的员工送去培训。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开始,巧帛采取了一系列考核机制来加强员工的管理与培训,公司跟员工之间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动,通过每个月的考核,管理层可以了解员工的优、缺点,然后及时作出调整,对那些能力有欠缺的员工,公司会给予教育和培训机会,以此来提升内部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效率。
创品牌难,守品牌更难。品牌做到一定的规模后,品质的保证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由于巧帛的成衣量大、种类繁多,原有的制衣工厂已远远跟不上生产的需求,两年前,巧帛把设计中心由台北迁到上海,上海巧帛有限公司成为品牌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总部,所有服装都外发生产,从牛仔、衬衫、西装到棉衣、毛衣、羽绒、皮草等,分门别类地发包给不同的专业工厂生产,品质怎么控制?李锦漳很快意识到这点。巧帛在2008年年底成立了“品控”中心,每一件巧帛的衣服,都要经由“品控”品检员的全检才能进入市场。
2009年,随着巧帛CI、VI的提升,其市场定位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适度调高。
“要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李锦漳认为面对成熟的消费者,最重要的是把品质做好。中国有着很好的成熟市场,国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很高,这对于他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美丽生活来自巧帛”,把弥足珍贵的手工工艺与服装结合起来,创出品牌特色是巧帛的最初追求。而李锦漳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巧帛做到国内最好,并开发衍生产品,包括生活用品等。在品牌得到提升后,将继续挺进欧美市场。当然他还有更宏伟的目标:实现巧帛的并购上市、交由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再建立一个新的品牌……
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他将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