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启蒙教育环节的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上课数学课基础知识,感受数学学科内在价值。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习数学能力、把数学探究、实践实践、讨论交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培养
数学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且是增进学生内在学习潜质的一类改善,增进学生学习力的高效做法。学习数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对学生必修的数学素养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强、观察和学习推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参加数学探究、学习合作、讨论等。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突显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塑造,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使学生在多种多样学习数学主题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课综合能力。所以,在组织数学课堂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创新发展教学模式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理论性课堂教学既是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融入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过程,完成学习数学方法的转型。因此,自学能力在学生日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力,学会做数学题,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教师要依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遇,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体会不到1毫米到底有多长,就让他们量体感兴趣的物品,不妨让他们量体裁衣,自己去做一步有多长,练习本有多长,有多宽。并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下课后,让学生回家量床的宽度,起居室的长度等,知道更大的单位长度。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再进行畅谈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观测能力是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基本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观察中学会主动思考,更清晰地揭示数学基本规律,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包含的基本规律,往往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若拿出“1、3、4.0、7、13、20”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许多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有些学生发现,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例如,有些学生发现这个数是比较特殊的,比如,有些学生发现这个数和其他的数不一样;有些学生发现这个数是不是正确的。当然,有些学生观察得比较仔细,能够深入观察,并对结果逐一加以验证,有些同学只是肤浅的观察,不够深入,不能对数据特征做出正确的概括,需要教师的指导。观察力是数学学科必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巧妙地设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观察、获取基本信息,总结观察结论,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理、总结、归纳,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为将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诚然,塑造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并不是一劳永逸,反而是一个长期性而长久的环节,必须老师在每一节课中渗入。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以具体指导,让他们直面复杂的问题,理清思路,正确分析,找准问题的本质,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在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时要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题目前后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逐层分析,探索需要解决的一个个小问题,学会思考与分析。例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96公里,汽车以36公里每小时,摩托车以45公里的速度先后从两个城市相向而行,遇上汽车216公里,问那辆摩托车晚了几小时?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几个“点”,(1)想要摩托车晚发几个小时,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2)要求步行几个小时的汽车,需要什么条件?(3)要求一辆摩托车行驶多少公里,需要什么条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学会寻根问底,一步步深入题目过程,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教学环节,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题中的量关系,把握住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最后正确解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突出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要自觉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学会主动交流与实践、探索与合作,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学生数学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青山.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3(3):78.
[2]王新强.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1):104-105.
[3]陈凌芳.如何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152-15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培养
数学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且是增进学生内在学习潜质的一类改善,增进学生学习力的高效做法。学习数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对学生必修的数学素养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强、观察和学习推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参加数学探究、学习合作、讨论等。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突显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塑造,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使学生在多种多样学习数学主题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课综合能力。所以,在组织数学课堂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创新发展教学模式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理论性课堂教学既是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融入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过程,完成学习数学方法的转型。因此,自学能力在学生日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力,学会做数学题,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教师要依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遇,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体会不到1毫米到底有多长,就让他们量体感兴趣的物品,不妨让他们量体裁衣,自己去做一步有多长,练习本有多长,有多宽。并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下课后,让学生回家量床的宽度,起居室的长度等,知道更大的单位长度。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再进行畅谈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观测能力是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基本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观察中学会主动思考,更清晰地揭示数学基本规律,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包含的基本规律,往往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若拿出“1、3、4.0、7、13、20”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许多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有些学生发现,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例如,有些学生发现这个数是比较特殊的,比如,有些学生发现这个数和其他的数不一样;有些学生发现这个数是不是正确的。当然,有些学生观察得比较仔细,能够深入观察,并对结果逐一加以验证,有些同学只是肤浅的观察,不够深入,不能对数据特征做出正确的概括,需要教师的指导。观察力是数学学科必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巧妙地设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观察、获取基本信息,总结观察结论,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理、总结、归纳,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为将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诚然,塑造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并不是一劳永逸,反而是一个长期性而长久的环节,必须老师在每一节课中渗入。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以具体指导,让他们直面复杂的问题,理清思路,正确分析,找准问题的本质,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在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时要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题目前后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逐层分析,探索需要解决的一个个小问题,学会思考与分析。例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96公里,汽车以36公里每小时,摩托车以45公里的速度先后从两个城市相向而行,遇上汽车216公里,问那辆摩托车晚了几小时?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几个“点”,(1)想要摩托车晚发几个小时,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2)要求步行几个小时的汽车,需要什么条件?(3)要求一辆摩托车行驶多少公里,需要什么条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学会寻根问底,一步步深入题目过程,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教学环节,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题中的量关系,把握住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最后正确解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突出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要自觉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学会主动交流与实践、探索与合作,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学生数学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青山.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3(3):78.
[2]王新强.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1):104-105.
[3]陈凌芳.如何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