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材料是异常严格的。材料质量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要点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成因分析
1、混凝土强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混凝土都是在试验室进行配置完成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但是,试验室的环境与现场的施工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混凝土的强度需要根据相应的条件进行再配置或者需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混凝土的配置强度。然而,部分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多考虑经济成本。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定多采用整体系统进行评判,使得整体混凝土配合比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单项的工程缺乏应有的具体分析,单项工程中存在混凝土强度偏低的问题。
2、砂石的含水量与用水量配比问题
砂石含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混凝土的配比,需要及时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根据相关的规定,在混凝土进行的搅拌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砂石的含水量,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含水率的测量,遇到砂石的含水量变化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用水量。一些混凝土搅拌站也使用自动化仪器检测自动进行水量的调整,但是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效果不是很理想,混凝土混合物的强度难以保证。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更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3、工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水灰比
在相同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技术条件下,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都由水和灰的比例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对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例之间的关系认识的不到位,造成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受影响的问题。
二、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建筑项目之中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对实践操作中需要加强改进的部位有着全面了解。下文将针对混凝土施工改进技术和改进方案进行研究,以求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水準的提高。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首先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之中需要保持分层浇筑的原则,首先对斜向分段进行浇筑,然后再向周边推移。而在实践的浇筑过程之中不能够对已经搅拌完毕的混凝土加水,而应当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合理的把控,避免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和不均匀的现象。此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天气和温度季节等影响因素,尽可能的避免在天气频繁变化的时刻进行浇筑,避免剧烈的施工操作。
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特别在进
行搅拌过程中,混凝土里面的钢纤维需要分布均匀。这就对搅拌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强制搅拌机才能够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达到搅拌的标准。除此之外,不定期的抽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又一法宝。在选择搅拌方式的时候,通常有干拌和湿拌两种选择。施工者还需要对搅拌时间加以把控。为了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间能够结成团,施工者还需要注意材料投放的顺序,从而有效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拆模技术
对混凝土进行模板拆除的时候,通常都有一定的顺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是模板拆除的固有顺序。不承重的部分可先拆除,承重的部分之后拆除。由此可见,拆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施工者通常可
以根据气温、强度等级等因素对拆除时间进行设计。对于那些不承重的部分,当
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以后就可进行拆除,这时将其拆除就不会破坏混凝土的
表面和棱角。而对于那些承重的部分,施工者就需要对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
当其强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后即可拆除。这些模板的拆除不可对楼层造成任何的
冲击负荷,并且拆除下来的支架和模板需要及时运走,以免在施工现场阻碍工程
的继续施工。
4、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将已经入模的混凝土进行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
凝土的结构外形的准确和表面平整,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各项性能符合土木工程
的设计要求。混凝土在浇筑之后立即进行充分振捣操作,使得浇筑的混凝土充满
整个模板的空间,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振
捣操作分为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振捣材料用人力对混凝土的成
型进行振捣。采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比较高,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
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在振捣施工中应该大力使用。
5、混凝土养护技术
同时,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也需要加强重视。我国当前不少施工项目的施工均采用泵送混凝土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采用泵送模式,可以显著的改善混凝土整体性能,并且还可以进一步的缩短建筑工期。但是不少施工建筑单位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配合比以及振捣等操作之中,管理不善、操作不规范,进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后期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当前的建筑施工项目要求极高、标准相当严格,如果振捣时间不够充分,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其应有的强度。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证质量达标,避免混凝土由于受到了干燥、风吹、暴晒以及寒冷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裂缝以及非常规收缩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还需要及时的洒水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凝结的现象,尽可能的保障施工建设质量。
三、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技术
1、对混凝土配合比合理设计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原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 28 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运输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 20~30℃时不超过 1h,10~20℃时不超过 1.5h,5~9℃时不超过 2h;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 1h 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 1℃;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5、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方面,是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根据相关的工作制度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制度要求,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另一方面,是加强施工技术操作方面的管理。规范化施工操作技术,系统化施工操作程序,科学化施工管理秩序。例如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2MP,不允许应用于承重较强的位置,当强度达到10MP之后,堆放的重物应当在两根横梁之间。
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开阔创新,提高混凝土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和施工的进展速度。
参考文献
[1]许祥锋.浅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259-260
[2]时永春.浅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5
[3]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09):56-78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要点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成因分析
1、混凝土强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混凝土都是在试验室进行配置完成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但是,试验室的环境与现场的施工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混凝土的强度需要根据相应的条件进行再配置或者需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混凝土的配置强度。然而,部分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多考虑经济成本。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定多采用整体系统进行评判,使得整体混凝土配合比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单项的工程缺乏应有的具体分析,单项工程中存在混凝土强度偏低的问题。
2、砂石的含水量与用水量配比问题
砂石含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混凝土的配比,需要及时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根据相关的规定,在混凝土进行的搅拌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砂石的含水量,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含水率的测量,遇到砂石的含水量变化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用水量。一些混凝土搅拌站也使用自动化仪器检测自动进行水量的调整,但是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效果不是很理想,混凝土混合物的强度难以保证。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更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3、工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水灰比
在相同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技术条件下,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都由水和灰的比例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对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例之间的关系认识的不到位,造成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受影响的问题。
二、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建筑项目之中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对实践操作中需要加强改进的部位有着全面了解。下文将针对混凝土施工改进技术和改进方案进行研究,以求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水準的提高。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首先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之中需要保持分层浇筑的原则,首先对斜向分段进行浇筑,然后再向周边推移。而在实践的浇筑过程之中不能够对已经搅拌完毕的混凝土加水,而应当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合理的把控,避免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和不均匀的现象。此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天气和温度季节等影响因素,尽可能的避免在天气频繁变化的时刻进行浇筑,避免剧烈的施工操作。
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特别在进
行搅拌过程中,混凝土里面的钢纤维需要分布均匀。这就对搅拌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强制搅拌机才能够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达到搅拌的标准。除此之外,不定期的抽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又一法宝。在选择搅拌方式的时候,通常有干拌和湿拌两种选择。施工者还需要对搅拌时间加以把控。为了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间能够结成团,施工者还需要注意材料投放的顺序,从而有效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拆模技术
对混凝土进行模板拆除的时候,通常都有一定的顺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是模板拆除的固有顺序。不承重的部分可先拆除,承重的部分之后拆除。由此可见,拆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施工者通常可
以根据气温、强度等级等因素对拆除时间进行设计。对于那些不承重的部分,当
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以后就可进行拆除,这时将其拆除就不会破坏混凝土的
表面和棱角。而对于那些承重的部分,施工者就需要对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
当其强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后即可拆除。这些模板的拆除不可对楼层造成任何的
冲击负荷,并且拆除下来的支架和模板需要及时运走,以免在施工现场阻碍工程
的继续施工。
4、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将已经入模的混凝土进行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
凝土的结构外形的准确和表面平整,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各项性能符合土木工程
的设计要求。混凝土在浇筑之后立即进行充分振捣操作,使得浇筑的混凝土充满
整个模板的空间,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振
捣操作分为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振捣材料用人力对混凝土的成
型进行振捣。采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比较高,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
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在振捣施工中应该大力使用。
5、混凝土养护技术
同时,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也需要加强重视。我国当前不少施工项目的施工均采用泵送混凝土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采用泵送模式,可以显著的改善混凝土整体性能,并且还可以进一步的缩短建筑工期。但是不少施工建筑单位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配合比以及振捣等操作之中,管理不善、操作不规范,进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后期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当前的建筑施工项目要求极高、标准相当严格,如果振捣时间不够充分,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其应有的强度。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证质量达标,避免混凝土由于受到了干燥、风吹、暴晒以及寒冷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裂缝以及非常规收缩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还需要及时的洒水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凝结的现象,尽可能的保障施工建设质量。
三、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技术
1、对混凝土配合比合理设计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原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 28 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运输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 20~30℃时不超过 1h,10~20℃时不超过 1.5h,5~9℃时不超过 2h;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 1h 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 1℃;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5、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方面,是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根据相关的工作制度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制度要求,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另一方面,是加强施工技术操作方面的管理。规范化施工操作技术,系统化施工操作程序,科学化施工管理秩序。例如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2MP,不允许应用于承重较强的位置,当强度达到10MP之后,堆放的重物应当在两根横梁之间。
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开阔创新,提高混凝土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和施工的进展速度。
参考文献
[1]许祥锋.浅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259-260
[2]时永春.浅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5
[3]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09):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