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七乞致仕” 宋朝退休很难吗?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正式实施,这部新公务员法的一大亮点是,无论到不到退休年龄,只要工作满30年,就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我们假设—下,假设宋朝大文豪欧阳修看到这部法律,他会作何感想呢?
  他会羡慕嫉妒恨。
  退休,事关晚节
  欧阳修61岁那年,向皇帝申请提前退休,皇帝没有批准。他继续申请,皇帝又不批准。他锲而不舍地连续申请了六次,皇帝始终都没有批准。直到65岁那年,欧阳修第七次申请,这回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回安徽毫州养老去了。
  大家想必会奇怪,欧阳修申请退休时都六十多了,怎么还叫“提前退休”呢?
  原因很简单:宋朝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晚,年满70岁才可以退休。事实上,不仅是宋朝,整个古代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都是70岁。《礼记·曲礼》上说:“大夫七十而致仕。”欧阳修申请退休和恩准退休时都不到70岁,所以他是提前退休。
  欧阳修退休那年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在得到皇帝的批准之前,他给儿子欧阳发写过一封家书,抄录如下:
  前日吴廷平来,得汝书,知安乐。近郭天锡来后,便遣兵士、作子等去,望人到,汝便离颍。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盖颍、蔡深夏,不免人多不安故也。此中内外甚安。吾十九日已入却致仕文字,若近例,一削便允,则旦暮间便有命,尤要汝归。故更遣急足去,如人到,尚未起来,即速且归。韦业已了,只是屋下生活可委刘宗。其余前书已言,候汝归,商量也。所是准备吾归颍之计,今更未暇。汝但且归,此中旦夕专望。
  路中好将息,四月二十六日午时押。
  欧阳修在这封信里告诉儿子,他身体很好,不用挂念,让儿子好好装修他在亳州买下的房子(信中提到“屋下生活”,那是宋朝人对装修的俗称),他在四月十九日提交了第七份退休申请书,只要皇帝一批准,他马上就回去,再也不出来做官了。
  欧阳修死后,欧阳发撰写《先公事迹》,对他多次申请提前退休这一点大加赞誉:
  先公在亳,年才六十一,已六上章乞致仕。而上方眷留,未听。及在蔡,勤请益坚,遂如素志。公既气貌康强,而年未及礼制,一旦勇退,近古数百年所未尝有,天下士大夫仰望惊叹。
  翻成白话文就是说:先父在亳州做官时,仅仅61岁,就六次上表申请退休,可是皇上爱惜他,不放他走。后来他又去蔡州做官,又一次申请退休,皇上才满足了他的心愿。先父身体很好,年迈体不衰,本来可以再做几年官的,但他急流勇退,不贪权位,风格高尚,是最近几百年来少有的典范,全国的公务员都表示敬仰和赞叹。
  欧阳发是欧阳修的儿子,儿子夸爹是应该的,但他夸得过了头。实际上,宋朝申请提前退休的官员并不少见,欧阳修绝对算不上“近古数百年所未尝有”。据《宋史·王彦超传》,北宋开国元勋王彦超也申请过提前退休。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宋仁宗时的宰相韩亿和韩亿的儿子韩绛都提出过同样的申请,其中韩绛59岁那年就申请了,比欧阳修更早。还有宋朝最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56岁时辞去相位申请退休,一年后被宋神宗重新起用,58岁时再次辞去相位,做了闲官,60岁时辞去一切职务,正式宣告退休。
  在宋朝士大夫的主流舆论中,提前退休确实是一种能在道德上闪闪发光的美好行为。第一,提前退休证明不贪恋权位和俸禄;第二,提前退休可以给年轻人腾出上升空间;第三,年纪一大.耳聋眼花,精力和记忆力都会减退,容易渎职,不如趁着还没有老糊涂的时候,潇潇洒洒地告别政坛。欧阳修就明白这个道理,他曾经对年轻人说:“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俟驱逐乎?”我欧阳修一辈子没犯过大错,早退休早安心,岂能等到被人赶下台的那一天?那多丢人啊!
  不想退休,才是主流
  可是也有很多官员不愿意提前退休,甚至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还占着位置不撒手。
  例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记载,宋太祖时期的大理寺卿剧可久年过七十,还不退休,把宋太祖惹恼了,将其连降两级,并强迫他退休。《宋史·张士逊传》记载,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张士逊77岁还没退休,惹恼了-一群谏官,说他年老无耻,拿政府机关当成“养病之地”。宋神宗时期的宰相曾公亮74岁没有退休,被人写诗讽刺:“老风池边蹲不去,饥鸟台上禁无声。”意思是说曾公亮占位太久,堵住了年轻人的上升通道。
  宋人笔记《贵耳集>用一句诗评价北宋官场:“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一群士大夫自命清高,见面都说自己要提前退休,归隐山林,结果光说不练,没见他们有谁真的归隐。这说明像欧阳修那样申请提前退休的官员是非主流,到了年龄还不愿退休的官员才是主流。
  为啥大多数官员不愿意退休呢?这跟宋朝公务员的待遇有关系。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高薪养廉的朝代,宋朝中高级官员的俸禄是空前绝后的高,高到了非常吓人的地步。无论是知府、知州、提刑、转运使、按察使等地方官,还是尚书、侍郎、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京官,一年的俸禄都能买下几百亩农田。除了俸禄之外,这些官员还有“餐钱”“贴职钱”“薪炭钱”“公使钱”等等补贴,其中“公使钱”主要是官员的招待费,花不完可以装进自己腰包。朝中近臣为皇帝写诏令,写春联,为皇帝讲诗书,给太子当伴读,每次都有丰厚的賞赐,赏赐所得甚至可以超过他们的俸禄。
  可是退休之后呢?能拿到多少退休金呢?据宋人笔记《独醒杂志》:“国朝自章圣,始命致仕者给半俸,然非得旨者不与,遵唐制也。唐人致仕,非有敕不给俸。今致仕者例给其半,与旧制异矣。”北宋初年,官员一退休,一般停发俸禄,后来少年皇帝宋仁宗即位,章圣太后垂帘听政,才有了退休金制度,按照退休前工资减半发放。至于退休前那些赏赐啦、补贴啦,统统都没有了。
  咱们还拿欧阳修举例,看看退休前和退休后的待遇有多大区别。
  欧阳修退休前是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蔡州知府,每月俸禄55贯,外加“贴职钱”80贯、“公使钱”100贯、“薪炭钱”3贯,每年又有10匹绫、30匹绢、50匹绵的“衣赐”,此外还有1500亩的“职田”,可以让他租给佃户耕种,每年有大笔田租进账。将这些收入按照当时铜钱的购买力折算成人民币,年收入大约相当于400万元。   等到退休以后呢?贴职钱、公使钱、薪炭钱和衣赐都没了,职田被朝廷收回了,只剩下按俸禄减半发放的退休金,每月不到30贯,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2万元,年收入则是24万元。
  退休前年薪400万,退休后年薪24万,收入差别如此之大,大多数官员当然不愿意退休,申请提前退休的欧阳修当然会成为风格高尚的典范。
  退休,为朝廷减负
  大家都知道,宋朝“冗官冗兵”也是出了名的,朝廷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和大量的在职官员,财政负担极其沉重,所以宋朝皇帝希望那些能力平庸的官员尽快退休,既减轻财政负担,又能让公务员更新换代,让政治机器充满活力。
  北宋初年,冗官冗兵的现象还不太严重,皇帝对官员退休的问题还不太重视。到了北宋中后期,皇帝已经开始着手诱导和逼迫一些官员退休了。
  宋朝皇帝诱导官员退休的方法很巧妙:“文武官年及七十者,并令自陈致仕,敕与一子官,如分司官给全俸。若不自陈,许御史台纠察以闻,特令致仕,更不与子官及全俸。其已曾自陈,有诏特留者,不在此限。”文武官员年满七十,可以退休,主动申请退休者可以领退休金,还可以让一个儿子得到免试为官的机会。如果到了年龄还不申请退休,则听从监察部门检举揭发,不但没有退休金,儿子也不能免试为官。不过,工作能力特别突出,皇帝特旨挽留的官员除外。
  宋仁宗为主动退休的官员加过一道恩旨:“大两省、大卿监、东西閤门使以上近班致仕者,每年寒食节各赐羊二口、米一石、麦一石、酒一瓶。”近臣退休以后,除了退休金以外,每年寒食节还有一些实物补贴。
  宋神宗也为主动退休的官员加过恩旨:“九品以上致仕官有战功者,给全俸。”九品以上的退休官员,如果在职时立有战功,比照在职时的工资标准,全额发放退休金。
  到了南宋,宋金和议达成以后,朝廷手里有了钱,对退休官员更是优待。第一,凡主动申请退休且在职时没有被记大过的官员,退休时的品级提升一级,按照提升后的俸禄减半发退休金;第二,五品以上官员退休后,一般还能得到一个“提举某某宫”“提举某某观”“提举某某祠”的虚衔,官衔是虚的,不用去某宫某观上班,但俸禄却是实实在在的,每月可以全额领工资。南宋大诗人陆游中年被撤职,在绍兴老家宅了好多年,靠什么养活他那七个儿子呢?靠的就是“提举某某观”这种虚衔给他带来的收入。
  正是因为南宋官员退休之后待遇高,所以主动申请退休的南宋官员要比北宋多得多。南宋洪迈《容斋四笔》记载,当时人们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往往瞒报年龄,本来20岁,报成17岁,以免将来考到60岁还考不中进士,就算最后考中也做不成官了(宋朝年过六十的进士不许做官)。这些人中了进士,做了官,实际年龄到了70岁,档案年龄还是60多岁,不到法定退休年龄,他们就向朝廷解释,说自己实际年龄已经够了,请求皇帝恩准退休。
  洪迈举了两个例子:“江东提刑李信甫,虽春秋过七十,而官年损其五,坚乞致仕,有旨官年來及,与之外祠。”江东提刑李信甫实际年龄70岁,档案年龄65岁,申请退休,得到恩准,皇帝向他承诺:等他档案年龄够70岁的时候,再给他加一个“提举某某祠”的虚衔,让他多领一些退休金。“齐庆胄宁国乞归,亦日:实年七十,而官年六十七。”一个名叫齐庆胄的官员,实际年龄70岁,档案年龄67岁,也申请退休,得到了恩准。
  既然档案年龄不该退休,皇帝为什么恩准这些官员退休呢?还是因为冗官太多,负担太重,多一个官员退休,就能减轻一份负担。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中,十二生肖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精神意象之一。千百年来,生肖文化深入中国民间社会,人们围绕着生肖属相,编织了美好的传说,诠释了幸福的内涵。生肖作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其生命力一直蓬勃至今。  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十二生肖并不只是中国独有。  在其他国家,同样有十二生肖,它们根植于各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与中国的一样,具有着恒久的价值与魅力。各国的十二生肖  在世界范围
期刊
今天去提车了,全款付清的。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感觉辛苦打拼了这么多年,就当礼物犒劳自己了。车子性能不错,前面车筐能放菜,后面车架还能带孩子!  最近參加了一个比赛,看谁的体重增加得最多,头发掉得最快。这个比赛,我们一般称之为“同学聚会”。  我妈正在拖地,我爸看到急忙上前: “你身体不好快歇着,怎么能干这种粗活呢?让其他人来干好了。”然后把拖把递给了正在嗑着瓜子看电视的我。  女友给男友买了两条
期刊
又到了柳絮、梧桐絮纷飞的季节,喷嚏、呛咳、眼痒等过敏症状让人苦不堪言,有网友戏言“口罩就是我的命”。  现代社会中,受过敏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对于为什么会过敏,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说,过敏是身心失调所致;有人说,太爱干净的人更容易招致过敏……但这些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中有四分之_的人是过敏症患者,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人一生中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某种形式的过敏;很多情况下其实你已
期刊
“公婆身体不好,可以选择出钱”“条件不好,可以选择出力”“如果身体和经济条件都不好,可有些尴尬了”……中年闺蜜聚会,公婆是绕不开的话题。  每到这时,36岁的小晴总显得有些落寞。“我们夫妻二人是从西南山沟里走出来的,老人在乡下苦巴巴守着几亩地,自己填饱肚子都难,哪来精力和财力支持我们?”小晴善解人意地说。可环顾身边不少同龄人,她还是难免觉得低人一等。  46岁的公务员王某是个正处级干部,事业春风得
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月23日通报:2019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60.9万件次立案31.5万件,处分25.4万人,包括省部级干部20人,厅局级干部0.2万人。  数字背后有哪些正风反腐的新趋势?  趋势一:主动投案不断增多  2018年底,党中央对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新的重大判断,即“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同时明确重申“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19年1月6日,中
期刊
2019年5月9日至11日,浙江省举办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60周年庆祝活动。陈钢与何占豪创作的《梁祝》是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成功典范,这首优美的旋律不但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也推动了小提琴在中国的普及。  具有500年历史的小提琴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乐器,它發音灵敏、音色华丽、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像一只会唱歌的百灵鸟,既能独奏,也在交响乐团及室内乐队中演奏旋律声部,被誉为“乐器王后”,本
期刊
就在埃塞俄比亚航空坠机事件发生之前,波音公司刚刚发布了2018年年报,公司收入和利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变动的曲线仿佛是客机在大仰角起飞。  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连同波音未来的命运,一切或将因坠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转变。  据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公司董事总经理丹尼尔·普图透露,该公司正计划终止其与波音公司签订的关于737MAX客机的订单,并改为其他型号。  2018年10月29日,狮子航空
期刊
这是一个20世纪大师不断远行的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在一生中创造了许多作品,包括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这些现代设计让他成为20世纪最著名和最多产的建筑师之—。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离开中国,移居美国,学习建筑。1955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当代杰出的现代主义纪念碑式的建筑设计师。不少人评价,贝聿铭
期刊
“妈妈,这个扔哪里?”  “把纸扔进黄色垃圾桶,橘子皮扔进绿色垃圾桶。”祝晶晶教6岁的儿子。  作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龙溪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半年前,祝晶晶还没能习惯垃圾分类,觉得“太麻烦”,现在,教儿子做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从6月开始,东阳乡下辖的12个行政村、2.8万居民已经全部在家主动实行垃圾分类,源头分类准确率达80%—90%,实现生活垃圾减量50%左右。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
期刊
据报道,3月18日上午,赵宇案代理律师范辰告诉记者,赵宇收到福州公安为其颁发见义勇为证书的通知。3月1日,检察机关对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就赵宇见义勇为一案的处理作出纠正,认定赵宇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为了阻止包工头李某向服务员邹某实施暴力,赵宇出手相助,其行为具有正当性、防卫性,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检察机关作出法定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通知其获颁见义勇为证书,于情有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