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追求“实”与“活”的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与“活”语文教学思想
  “实”与“活”的教学思想深深扎根于基础教育实践。所谓“实”,则体现了基础教育基础性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学的“实”是指教学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语文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谓“活”,则体现基础教育发展性的时代趋势,语文教学的“活”是指教学要目中有“人”,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与“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既不能孤立地追求“实”,也不能片面地追求“活”。应当说,语文学科追求“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形成“实”与“活”的教学特色,有着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为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1.“实”与“活”的教学思想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
  ⑴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实”与“活”的统一。今天,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价值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因此,人的生动发展和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尊严的人,他不但需要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该是主动的、生动的。所以,无论是主体教育的研究,还是新基础教育的研究,都一致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具体人”的发展的教育。
  ⑵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实”与“活”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都要求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既要把语文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学生身上去,又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特别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的论断进一步说明,语文教学是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过程,也是人的思想、精神丰富、完善、提升的过程,两个过程是统一在一起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于语文来讲是浑然一体的,既不能无视人的存在,抽象地进行语言训练,也不能泛化对人文性的认识,搞与工具性对立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的“实”与“活”的统一。
  2.“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追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们在听课和语文研究中,发现存在必须纠正的教学现状:一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比如,语文教学实践反映出一些教师搞枯燥的、题海战术式的语文训练,教学方式陈旧、僵化,教学上不敢求“活”,认为“活”会降低教学质量。这样的语文教学束缚了师生的发展。二是教学改革搞形而上学,作“表面文章”。教学价值的追求抛开学生实质性的发展,无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追求形式、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和表面的热闹。前者并非真正的“实”,后者也并非真正的“活”。这种把“实”与“活”对立起来,或是将“实”与“活”简单化、形式化的教学实践必然导致低效的教学。因此,我们也努力通过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深化课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正因为“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思想有着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所以,学校语文教师很快形成了共识,并用以自觉指导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二、“实”与“活”语文教学的构建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在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小学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从学科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到教学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整体性的探索。
  1.四个“实”,实现学生实质性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工程。我们必须潜心研究,怎样通过六年的语文教学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实质性的提高?所谓实质性的提高,是指学生扎扎实实地实现所处学段的语文素养的发展,特别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兴趣、语文知识、语文习惯等的发展。因此,六年的语文教学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那么,我们的“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四个“活”,实现学生生动性的发展
  搞好语文教学,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两点:一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观发生了变化。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体的儿童,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目中有“人”,生动活泼。二是语文学习的课程观发生了变化。课程不等同于教材,教材不等同于课本。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一本书”的时代,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要求“实”,而且应该求“活”。那么,我校语文教学的“活”体现于哪些方面呢?
  ⑴在开发资源
  传统的课程观造成教学资源的视野比较狭窄,学习空间比较封闭。而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资源视野,体现出学习的开放性。
  我们认识到,课本虽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或核心)资源,但并不是唯一资源;教科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或基本)凭借,但并不是唯一凭借。学生语文发展的空间也并非几十平米的教室,教室以外有着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因此,我们提出要“走出一本书的时代”,在用好国家规定教材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资源视野。开发网络资源。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还大力开发家长资源、社会资源。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作为充满智慧的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会涌流无限“语文”生机的“泉眼”,精心开发。
  ⑵在方式方法
  教育的变革必然要求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发展。如果说开发资源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那么,方式方法的变革则体现了学习的发展性。   深入的实践研究证明,语文教学不应有僵化的程式,应讲求方式方法的灵活、创新。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特色,利于激发情趣,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一点已被广大的教师所认同。
  同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新课改以来,我们不断摸索,尝试了诸多方式。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了语文社团,开展活动。
  在语文教学探索中,变革考试方式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我校不提倡教师每学期赶课,反对过早结束教学,一味进行枯燥的题海战术式的复习;而是倡导教师补充教材,延伸教学。我们要求基础知识在富有激励性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掌握,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则是随堂进行学科能力调研。考的目的是为了调研,是为了下学期更好地改进教学,而不是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学业,更不以一张试卷评定教师的业绩。这种考试方式的变革,不但激发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家长的称赞。
  教学、学习、考试等变革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学习要求落到实处。
  ⑶过程生成
  教育过程是动态的,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生成性。但能不能实现真正的生成?是不管学情,按原有教案推进教学,还是关注学情,灵活调整,使教学呈现新的有价值的生长点?是把语文课堂搞得压抑沉闷,还是使语文课堂呈现生机勃勃?这取决于教师切实转变课堂的“主导”方式与“组织”行为。
  关注过程生成,使得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使教学方案的视角从“利于教师教”转到“利于学生学”。
  ⑷在学生评价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基础教育改革如何适应学习的个性化趋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应该“盘”活,变以甄别式评价为主,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在语文教学上,我校积极探索、推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种评价方法,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的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提倡赏识性评价、延迟性评价等,不但使所谓“优秀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激励,更使所有的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进步。
  近两年来,我们特别倡导以促进学生个体学业发展的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幅度。为了更好地落实增值性评价的理念,我们在语文学习评价上采用的方法是:“从横比转为纵比”,即自己的发展水平与自己原有水平比;“从比‘高线’转为比‘标准’”,即不是以全班最优秀、最高的标准来评价,而是以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再次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书写、朗读、作文等能力,学生的兴趣、习惯等培养,实现了“可目视”的进步。
  这些因人施评的方式,不但没有降低质量,反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多年的教学经验,不但形成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逐年提高了。我将不懈努力,不断深化实践,用自己的智慧谱写“实”与“活”语文教学的新乐章!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杜拉尔中心校)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可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目前全国约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余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
期刊
小学各年级语文知识的结构不同,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我认为低年级侧重拼音和字词,中年级侧重句段和阅读,高年级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础境界,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学以致用,也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需要将学过的知识分类、整理、融合、贯通,它需要组织材料、布局谋篇、锤炼语言、融入感情、流畅表达,写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写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爱好写作必然喜好读书,也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学校各级组织的桥梁,一个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艰辛和付出,在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我认为好的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身威信  遵其师,信其道,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
期刊
说到教学设计,更容易想到的是每天都要写的教案。我认为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熟识整个知识脉络、了解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某个知识或某系列知识做出相对目标的分析及教学过程的策划。教学的有效性,可能更是众说纷纭。有的教师觉得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会解相应的题,就算是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在此导向之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会偏向于搭桥、引渡。目标直指学会某个知识。我觉得,教学的有效性,更要从教学是否带动孩子对数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数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结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学习的重要性,并对语文科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语文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创新,是社会主义新
期刊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其实,“一杯水”也好,“一桶水”也罢,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点“水”又算得了什么?能否适应不断发展的未来社会,关键还在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我们聋生走向社会,不会自主地学习新的知识,仅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要说参与社会竞争,和正常人一起奔
期刊
好习惯是人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生活资本,人在一生中都可以不断享用它的利息。和语文相关的好习惯很多,自主、认真地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项。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把这两项习惯培养安排在五年级下期,适时而可行。大凡习惯培养,宜早不宜晚。早,白纸作画,易于起笔;晚,荒地种谷,需先除草。然而,早也应有度。过早,生活、知识、能力基础不具备,培养便无可能性。五年级下期,同学们语文学习已近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新课程理念对识字的新精神是不要为识字而识字,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着力语文能力(核心是语感)的培养,同时关注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
期刊
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创造课堂气氛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
期刊
农村的体育课,领导和教师都不大重视,体育场地低标准,体育器材缺乏,教师任意削减体育课,毕业班甚至取消体育课,体育教师师资不足,随意兼职,面对这样的局面,何谈体育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我既是一位体育教师,又是学校校长,面对这种现状,我从学校领导者和体育教师两个位置作为思考切入点,谈谈如何提高农村体育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一、作为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要尽全力搞好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建设配置。因为场地和器材严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