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性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展示其自我爱好、特点和专长,让学生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本文将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研究和探讨民办高校个性化学生培养的模式,真正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个性;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36-02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来自于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学生,其爱好、特点和专长必然会有所不同,并且很难改变,这就是大学生的个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做过这样的精辟论述:“我们的教育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能达到的卓越成绩。”因此与其让学生因个性得不到发展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还不如让其个性特长尽情发展,学有所长。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百年大会讲话中,希望青年学子能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再次把大学生的“个性”提到了教育的前端,同时也让我们再次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并探寻怎样才能使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由于民办大学自身的特殊性,民办大学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状况相比,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和差距。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张扬性、不确定性和前卫性。具体表现在综合素质较好,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社会活动能力强,但自信心不足;家庭条件较优越,但勤奋不够;学习进取心不强,但对文娱及其他课外活动如演讲、舞蹈、社团活动等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行为上缺少自我约束力,喜欢追求比较刺激和有创造性的事物。因此,民办大学应结合自身特点,改进教育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环境。
1.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化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加强个性化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民办高校学生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但学习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激发。我们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加强个性化人才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
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潜能无限,有着独特的兴趣爱好,同时每个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把学生铸造成同一规格的产品,教育将会出现“千校一面”的局面,而采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1.3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培养方案的格式化和人才标准的统一化的观念,就是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将全面教育和个性发展紧紧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成长成才,才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2.研究和探讨民办高校个性化学生培养的模式,真正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作为中国五星级民办大学,针对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途径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层次众多,分为本科、专科、自考。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大多是在省内二本最低控制线20分以内的学生,同时本科生又分为普高升学和职高对口升学;专科生一般考分低,上公办高校无门才来;除此还有一部分连最低专科控制线还没达到的自考生。如果按照同一个培养方案,既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我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分类、分层培养,通过开展素质教育,从而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2.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2.1.1领导、辅导员、教师高度重视,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领导、辅导员、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给予学生绝对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的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1.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确定“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学生意味着没有生存的空间。为此,我们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把选择权和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
2.2职业规划为引导,分类培养,实施因材施教。
我校是一所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因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学生,其文化素养和目标定位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不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类培养,我们将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以2009级文法学院学生为例,我们在学生大二期间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121名学生中,有20人想考研,有28人想考公务员,有69人想直接就业,有4人想自主创业。了解了学生的求职意向之后,我们采取分类培养的模式,针对有意向考研的大二学生,邀请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分享备考研究生的经验,明确考研的目标;针对有意向考公务员的大二学生,邀请在职的优秀公务员校友分享考“公”之路,了解公务员备考的相关信息和应具备的相关素质;针对有意向就业、创业的大二学生,邀请就业、创业的优秀校友分享职场心得,帮助大家做好求职准备。分类培养效果显著,09级学生毕业时,有14位学生考上研究生,51人参加司法考试有28人通过A证司法证,18人考上公务员,就业率100%,1人创业成功。其中,有一位法学专业的学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还有一位同学考上广西海关的国家公务员。 考虑到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一样,针对每一个年级的教育和引导的侧重点不同,我们也需进行分类教育。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对大一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召开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专场报告会,帮助大一新生提信心,顺利渡过“适应期”;对于大二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个性讲座,如公务员、研究生、创业等不同类别讲座帮助大二学生定规划,平稳渡过“调整期”;对于大三学生,采用配备导师的形式,帮助他们充实渡过“成长期”。而对于即将为大四四年学习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学生,则是尽可能的提供服务,帮助安心渡过“冲刺期”。
2.3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3.1个性化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发挥潜能平台。相较于课堂上的教授,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更能获得学生的点赞。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为例,通过“新生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来。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3.2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强化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
潜能,我校启动了大学生孵化基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平台,营造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同时强化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3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他是一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如我校学生积极参加的“新苗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语言文字功底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等。
总之,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因材施教,致力于个性人才的培养途径研究,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引路人”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员团队(项目编号15F2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金昌,施建祥.基于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7).
[2]邓晶晶.基于个性化培养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研究[J].工作研究,2012(2).
[3]胡恒庆.“个性化培养目标”与“个性化办学”[J].交流,2013(10).
[4]陈英.新型大学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个性;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36-02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来自于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学生,其爱好、特点和专长必然会有所不同,并且很难改变,这就是大学生的个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做过这样的精辟论述:“我们的教育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能达到的卓越成绩。”因此与其让学生因个性得不到发展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还不如让其个性特长尽情发展,学有所长。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百年大会讲话中,希望青年学子能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再次把大学生的“个性”提到了教育的前端,同时也让我们再次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并探寻怎样才能使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由于民办大学自身的特殊性,民办大学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状况相比,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和差距。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张扬性、不确定性和前卫性。具体表现在综合素质较好,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社会活动能力强,但自信心不足;家庭条件较优越,但勤奋不够;学习进取心不强,但对文娱及其他课外活动如演讲、舞蹈、社团活动等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行为上缺少自我约束力,喜欢追求比较刺激和有创造性的事物。因此,民办大学应结合自身特点,改进教育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环境。
1.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化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加强个性化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民办高校学生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但学习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激发。我们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加强个性化人才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
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潜能无限,有着独特的兴趣爱好,同时每个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把学生铸造成同一规格的产品,教育将会出现“千校一面”的局面,而采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1.3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培养方案的格式化和人才标准的统一化的观念,就是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将全面教育和个性发展紧紧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成长成才,才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2.研究和探讨民办高校个性化学生培养的模式,真正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作为中国五星级民办大学,针对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途径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层次众多,分为本科、专科、自考。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大多是在省内二本最低控制线20分以内的学生,同时本科生又分为普高升学和职高对口升学;专科生一般考分低,上公办高校无门才来;除此还有一部分连最低专科控制线还没达到的自考生。如果按照同一个培养方案,既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我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分类、分层培养,通过开展素质教育,从而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2.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2.1.1领导、辅导员、教师高度重视,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领导、辅导员、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给予学生绝对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的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1.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确定“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学生意味着没有生存的空间。为此,我们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把选择权和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
2.2职业规划为引导,分类培养,实施因材施教。
我校是一所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因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学生,其文化素养和目标定位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不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类培养,我们将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以2009级文法学院学生为例,我们在学生大二期间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121名学生中,有20人想考研,有28人想考公务员,有69人想直接就业,有4人想自主创业。了解了学生的求职意向之后,我们采取分类培养的模式,针对有意向考研的大二学生,邀请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分享备考研究生的经验,明确考研的目标;针对有意向考公务员的大二学生,邀请在职的优秀公务员校友分享考“公”之路,了解公务员备考的相关信息和应具备的相关素质;针对有意向就业、创业的大二学生,邀请就业、创业的优秀校友分享职场心得,帮助大家做好求职准备。分类培养效果显著,09级学生毕业时,有14位学生考上研究生,51人参加司法考试有28人通过A证司法证,18人考上公务员,就业率100%,1人创业成功。其中,有一位法学专业的学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还有一位同学考上广西海关的国家公务员。 考虑到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一样,针对每一个年级的教育和引导的侧重点不同,我们也需进行分类教育。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对大一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召开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专场报告会,帮助大一新生提信心,顺利渡过“适应期”;对于大二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个性讲座,如公务员、研究生、创业等不同类别讲座帮助大二学生定规划,平稳渡过“调整期”;对于大三学生,采用配备导师的形式,帮助他们充实渡过“成长期”。而对于即将为大四四年学习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学生,则是尽可能的提供服务,帮助安心渡过“冲刺期”。
2.3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3.1个性化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发挥潜能平台。相较于课堂上的教授,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更能获得学生的点赞。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为例,通过“新生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来。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3.2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强化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
潜能,我校启动了大学生孵化基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平台,营造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同时强化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3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他是一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如我校学生积极参加的“新苗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语言文字功底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等。
总之,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因材施教,致力于个性人才的培养途径研究,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引路人”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员团队(项目编号15F2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金昌,施建祥.基于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7).
[2]邓晶晶.基于个性化培养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研究[J].工作研究,2012(2).
[3]胡恒庆.“个性化培养目标”与“个性化办学”[J].交流,2013(10).
[4]陈英.新型大学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