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青少年成长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由于自我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行为偏差。其行为需在恰当的时候予以引导,否则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以青少年个体发展为着眼点,以务实的角度出发,探讨共建安宁的成长环境。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家庭对学生健康成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常常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父母用适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常常会达到预期目的;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成为孩子犯罪的因素之一。常见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如下。
  1.严厉、粗暴型
  这种家庭的父母往往信奉“棍棒下出孝子”。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往往从开始的表面上屈从内心抵抗,发展到难以服从另寻发泄机会,最后到采取抵抗态度,不认识自身错误,严重的还可能走向极端。
  2.溺爱、迁就型
  父母对孩子的盲目溺爱,不仅有碍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而且会助长孩子的随意性,使其从小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粗暴地对待人和事。
  3.冷漠不一致型
  家庭成员对于要求不一致;这种管教,往往造成孩子两面性,甚至寻找机会,想方设法钻空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期望过高型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同时也对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子女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这时孩子就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焦虑不安,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
  5.情感沟通型
  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或只注重对子女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了与子女的主动沟通,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使孩子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二)家长的素质
  家长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素质低下,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以下影响。
  1.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折,对他们的心理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2.无法执行正常的家教功能。父母的品行不正,因而丧失威信,无法执行正常的家教。
  3.对孩子的不道德行为不能及时评价及纠正。
  4.可能直接起到教唆作用。
  (三)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的误区
  当今中国人复杂多变的家庭变故所形成的婚姻危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1.离异家庭的教育误区
  (1)有些离异家庭的父母,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对孩子过于严厉,百般挑剔。
  (2)溺爱过分,包办代替。
  (3)将孩子扔给祖(外祖)父母,撒手不管。
  (4)对于孩子期望值过高。
  (5)竭力丑化对方,阻止孩子与其往来。
  2.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找不到双亲家庭的温暖,再加上大都是独生子女,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极易形成孤僻、自傲、不合群的心理疾患。
  (2)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抛弃,常常表现为自卑、闭塞、多疑、情感冷漠,不容易被温暖,常感到命运不公,因而不愿付出爱与关怀。
  (3)通常情况下,离异家庭的孩子非常憎恨离开的一方,又因无法对离开的一方表达愤怒,常常迁怒于养父(母),把他们当作发泄的对象,从小就有仇恨心理,滋生出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冷漠,对自我和他人充满不信任的情绪。
  二、学校内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教不严,师之情”,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发展的主要阵地,同时学校也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向下一代传授、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就逐渐上升首要地位。影响学生成长的学校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错误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
  当前片面地只抓智育,抓升学率,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此思想指导下,一方面使学生心理整天处于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有的甚至走上轻生厌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造成了学生心理痛苦。
  (二)不良的学校风气
  校风是一所学校共同的稳定的具有个性特点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它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我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校风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抓得紧,抓得严,教师教学水平高、学生学习风气浓,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友好互助。反之,校风差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纪律松懈、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和道德面貌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极坏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低水平的教师素质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因而教师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1.教师的教学态度
  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形成与教师对其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以热情的态度予以和安慰,而是缺乏耐心,横加责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校及教师感到失望,采取反抗或逃避的手段来应付这种现实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老师的教育方法
  在当前的中小学中,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仍时有发生,不但损坏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给学生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这种惩罚,使学生从表面上可能会循规蹈矩,但却常常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社会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现在,孩子接受的东西、使用的东西以及生活方式和以前都不一样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物质上、经济上改善了,如果精神文明上的改善跟不上,那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还意识不到整个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单纯地强调物质上要达到的标准,而忽视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忽视了全民素质的提高,那么,青少年成长将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工作者要事事身先垂范,严于律己,针对在成长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思考,研究攻关。在学校内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科学研究的氛围。
其他文献
从心理和年龄特点来看,小学生往往是最喜欢体育课的学生群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课程学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具体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对我们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或者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关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广大的地理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该如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其以外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试从教与学两方面
期刊
“中国梦”是新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梦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工作者,我认为“中国梦”思想教育要从小抓起,并要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促使小学生主动加强体育锻炼,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的概念。  一、“中国梦”在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初步形成规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什么是“中国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含
期刊
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型,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主动探求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达到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精心备课,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这种观念形成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模式。诚然,教师的讲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且重要的形式;但是,教学就其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投入语文学习,教师及学生在意识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本文尝试从教师的定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新课改下教师的准确定位:创新+引导  当前高中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语文课教育工作者以后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期刊
在这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学中困惑颇多,羁绊颇多,现就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谈一谈。  语文教学的羁绊之一: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罩在中国教育的头顶上,即便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他所散发出的无尽威慑力仍使得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师不得不唯其马首是瞻。  从学生上高一开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任课教师在头脑中都潜意识地预测三年后高考的
期刊
2014年四月份,北京市颁布并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将首都的特殊教育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残障孩子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在人格权力、政治权力、生存发展权力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的。  融合教育不仅更好地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他们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同时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融合—同在蓝天下  创
期刊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教育的目标。“互联网教育”主要强调在认识教育的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塑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体系。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将在线教育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互联网教育在技术融合、教育价格、教育自由等几大方面展示诸多优势。互联网教育将给传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彻底改变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和行为。  一、教育的本质及传统教育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维教学模式,可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有不小的偏差。不少语文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语文课真难上,课堂上,任你老师如何引导,有些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启而不发,要么偷偷地看课外书,要么东张西望,要么不住地做小动作。笔者是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长期地观察、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