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作文浅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为了满心的梦想来到罗山高中,开始十年的漫长又激情满怀的教学历程。后来赶上新课改的春风,沐浴在和煦的暖风中,熏陶着母乳般的雨露,享受着各位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十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教授了无数篇的作文材料,批阅了无数篇的考场作文。由初教时的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到渐入其境,再到得心应手。一路走来感受颇深,心得不少,体会亦多。下面就近两年新课标高考作文,浅谈一些看法。
  首先,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新课标版)和河南考试说明进行训练。
  纵观三年课标卷高考作文,在考试内容、题型特点、设题形式等方面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但有适时的变化。变化不多但侧重点不同,考查考生写作技巧的角度不同。
  其次,选材视野宽广,文化内涵丰富,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如,2011年关于:“中国崛起,中国变化”的材料,一是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机构发布的对中国的看法,一是《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公布的中国公众对最值得展示的中国突出变化的调查结果。可谓视野广,内涵丰富,关乎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可谓时代性强,紧扣近十年来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关乎祖国富强、人民富裕等。
  最后,作文命题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考查。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是谈“中国崛起”,属于新闻评述类材料。材料高调地切入了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的是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关心的是社会的发展,感悟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说,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引,有据可用;贴近时代,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查,要把这个材料好写,不跑题,并非易事。必须掌握写作技巧,以小见大,否则就容易写得大而空,空洞无物,无内容,无主题。如,有的学生,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谈中国崛起,大而空。像做政治题,毫无文学色彩,无写作内涵。而相反,一位学生写《我家的土坯房》,全文通过我家房子的变化,从小处着眼,突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彰显了“中国的崛起”。
  而2012年高考,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但是命题的思想有了显著的变化。2012年的“船主与修船工”,仍然是一个社会化、时代化、生活化的命题,只是降低了“社会热点”的热度,变成了“温和”地切入生活。通过“顺手”的行为,来思考生活中的道德、责任、感恩等话题,可以联系三月份“雷锋月”和党关于学习雷锋的精神。这样的命题,让学生好立意,好起笔,好组织作文主题。当然要写得好,得满分,得高分,还是得平时多多训练,多读多写,提升素质能力。
  总之,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无论是考查审题立意上,还是考查写作技巧上,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仿佛找到了让学生考高分的一条捷径。但同时也不敢马虎,平时学生还要多练习审题立意,全方位地训练写作技巧,多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积累。
其他文献
新材料作文的题型,始终坚持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理解上不设障碍等原则。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权交给考生。经过六年的不断尝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比较而言,新材料作文作为高考作文题型,是优于其他题型的,进而备受命题者青睐。  那么新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呢?  一、由果溯因法  方法释义:由果溯因法就是由事件的结果去推究产生结果的原因,追问为什么,事
期刊
新材料作文,既区别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的先进理念,是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  其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可简称为“四自”。同时,它又吸纳了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元素,给予了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点之二是严格的限制性,即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范围,不要套作,
期刊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养成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学校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主要采用“775养成教育”管理理念,即从抓“七个习惯”“七个一分钟”“五个杜绝”开始,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校风,使校容、校纪有较大的改观。  一、“七个习惯”  1.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要养成制定计划的
期刊
观看了姚重远老师的读书报告会,可以说是层层深入,精彩纷呈。先由学生来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一开始是两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从整体意义上谈自己的读书,让学生感觉读书其实没有那么难;然后再由一位学生具体来谈读书的方法、途径和实践的方式,所读内容有经典也有流行,有文本也有歌词台词,从更广阔的层面让学会感觉阅读可以有这样丰富的内容;随后一位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学术和社论评论阅读,让学生感觉到阅读对思维甚至是思想的影
期刊
目前各个学校正在大力打造高效课堂,力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探究、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真实反映。因而,教会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能作文,而且能写出立意深刻、见解精辟、结构精巧、文辞优美的好作文。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学会观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  要让学生作“好文”,首先必须教会学生观察,让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文章是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观察是认识社会
期刊
课堂是一片人生的战场,“问”与“答”在这里不停地演绎。“问”是“帅”的战旗,这一挥一舞中,透出的是敏锐、睿智、有序和俯瞰全局的气势;而“卒”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厮杀拼搏,使教学在正确的调度下,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意气昂扬地取得最后的胜利。老师不应该辜负一堂课上学生生命的投入,提问是一门艺术。以《雨巷》的教学为例,谈一些体会。  一、由浅入深的原则  在浅读——整体感知这层中,最初设问:请大家诵读全
期刊
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载体,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法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一个班就是一个文化环境,班级构建的主流文化,可以主导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倾向,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过于强调班主任的权威。管理方法简单,班规的制定和执行、班级干部的任用、管理的落实和对学
期刊
一首诗艺术价值的高低,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为众多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便属于“怎么写”的范畴,而抒情手法又是表达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多次涉及对此考点的考查。因此,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学会规范作答,是学生应对高考所必备的技巧之一。  那么,在面对此类题目时,该引导学生从何入手,在作答的过程中该抓哪
期刊
诗歌往往以语言的高度凝练取胜,然而寥寥数语却承载着诗人沉甸甸的情感。如何透过文字把握作者的感情,就要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表达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例如,王实甫的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