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阐述当前我国绿色农产品市场状况,并提炼出绿色农产品的特征,而后分析当前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从而为精准营销平台建构寻找落脚点,最后指出当前绿色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精准营销的含义为绿色农产品营销平台建构提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精准营销 平台建构
1 引言
绿色农产品主要是指遵循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过国家省市专门的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又健康的农产品,如绿色小麦、绿色水稻、绿色肉类、绿色蛋类、绿色水果等[1]。
中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面积只占到总的生产面积的千分之一,消费总量只占到食品消费总量的千分之二,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不平衡,主要还是以杂粮、杂豆、蔬菜为主,像葡萄酒、化妆品这样的加工品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近些年来,绿色农产品一直在向中型城市扩展,绿色农产品有着广大的受众,潜在的消费群体主要有追求健康的高收入人群、追求时尚的乐购一族,以及一些特殊的群体,如孕妇和婴儿。
2 当前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分析
2.1 订单式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
订单式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来源于订单式农业。订单式农业就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使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其订单内容包括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及价格,在产前确定销路,是一种产销结合的模式。该模式的好处在于避免了盲目生产,确保了生产者的基本利益,稳定了市场价格。我国于2015年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经济性改革,其中订单式农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结构改革至关重要。这种模式打破了过往“因地制宜式”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进入按市场需求生产的新局面。
2.2 中间商转销模式
中间商转销模式是指种植户通过中间商的收购转而进入各大商超、大型批发市场或直接进入餐厅。这一模式仍然是当前我国农业销售模式的主渠道,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较为零散的特点导致的,也与物流运输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一模式使产品的价值至中间商或代理商这层就停止了,是以卖家为主导的市场。就消费者而言,时间是审核绿色产品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中间环节的增多会降低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对种植户而言,中间商占去了相当一部分利润,在绿色农产品成本较高的情境下,难以提高种植积极性。
2.3 产源地销售模式
产源地销售模式主要是以观光农业生态园、采摘式果园和乡村农家乐为代表。产源地销售模式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各种体验与知识,换言之,是通过绿色农产品将旅游、观光、采摘等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是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的,也是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导致的。传统的销售模式只满足了物质需求,产源地销售模式还满足了消费者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这样就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也将绿色理念的含义拓宽。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资金和土地的投入,并且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由于“绿色”难以界定,消费者往往将其等同于环境的绿色,就会出现打擦边球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2.4 网络销售模式
网络销售模式是在网络购物的大潮下出现的,绿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是从属于网络购物的一个细分市场。当前网络销售模式仍然处于一个小范围的市场中,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网络消费者市场总量较少,消费者对物流能力和保鲜技术是否认可决定了他们是否会购买产品,这是该模式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参与者较少,网络营销是一种新式营销,需要一定的设备和专业知识,对零散的种植户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种植户而言准入门槛高。这一模式的好处是打破了时空限制,产品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关乎产品各种信息的流通。
3 当前绿色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農产品的购买与绿色农产品的认证脱节
我国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着极其庞大的需求,但当谈论到去哪买绿色农产品和什么是绿色农产品时,消费者难以回答。这是因为,一是绿色农产品的种类太多,二是绿色农产品的分销渠道与普通产品的分销渠道重合,为此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产品绿色认证标识来区分,加大了消费者选购的难度。
3.2 价格贵,市场不规范,假冒品层出不穷
由于绿色农产品近年来需求较大,形成了卖家主导的市场情境,给一些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伪造绿色农产品的事例层出不穷。另外,绿色农产品是纯天然、无公害的产品,其价格一直都高于普通产品,使部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产生了望而却步的心理。而购买了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者则对产品给予极大期望,一旦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就容易使绿色生态农产品陷入“价高质不优”的口碑困境中,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4 精准营销策略构设
精准营销主要是指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从而细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这是伴随大数据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营销概念[2]。
精准营销是指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目标市场的不同消费者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现代技术、方法和指向明确的策略,实现对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群体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手段。用户的消费行为极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大数据营销可以及时地记录消费者的变化数据,可以在用户需求最旺盛时及时进行营销策略实施。
4.1 实施个性化、差异化营销
精准营销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时间点的需求,做到细分用户实施一对一的营销,让业务的营销做到有的放矢,并可以根据实时性的效果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精准营销可以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关联分析,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数据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和相关联系。例如,通过发现用户购物篮中不同商品之间的联系,分析出用户的其他消费习惯,通过了解哪些商品频繁地被用户同时购买,这种关联的发现可以帮助营销人员从用户的一种商品消费习惯,发现用户另外的商品消费规律,从而针对此用户制定出相关商品的营销策略[3]。 4.2 网络精准营销平台建构的方法
4.2.1 以产品为依托,打造产品+网络社区的新型营销平台
营销简单概述就是如何连接买卖双方,即买卖关系,过往的营销模式中买卖双方之间的连接是机械的,两者的连接起源于买卖关系,也终结于买卖关系。而产品+网络社区的营销平台是通过卖家发布信息、营销平台整合信息及消费者接收并反馈信息,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其中,产品是营销平台的基石,网络社区是消费者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讨论产品的优劣、怎样使用产品,甚至是通过产品表达情感,从而形成对产品或品牌的归属感。当下,特别是网络购物,人们购买产品不仅关注产品的功用、品质等基础属性,还关注产品内含的情感,如生活理念、品牌调性等附带属性。这使卖家营销时不仅在产品上做文章还要做好消费者洞察,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进行划分,从而迈出网络精准营销平台建构的第一步[4]。
4.2.2 推动用户生产内容,打造品牌调性
用户生产内容又称UGC,即用户来提供网络社区中的内容。用户生产内容的优势是提升了身份认同,对消费者来说更愿意听使用者的说辞,也使部分消费者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用户生产内容首先要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内容分类、话题引导、模块化发布工具等手段,且对网络社区的日常运营来说,用户生产内容使运营的难度、成本降低。品牌调性就是基于品牌的外在表现而形成的市场印象,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其有利于加强品牌黏性,形成粉丝效应。网络社区的另一好处是可以洞察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充分挖掘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心理期待,以及他们期望从产品或品牌中获取什么,是打造品牌调性时有利的条件[5]。
4.2.3 充分洞察消费者,建立数据库
网络社区为消费者提供了话语空间,同时为卖家提供了大量关于消费者的数据。这些数据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建立营销数据库,通过分析整合数据,检索出关键信息,如服务信息、折扣信息,以及與消费者个性关联的信息,从而为个性化推送服务寻找落脚点。互联网时代,数据库的建立对营销而言是事半功倍的,个性化推送更是精准营销的活力所在,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使网络精准营销平台的构建具有前瞻性。
4.2.4 进行消费者分层设计
拥有了数据库之后,还要将消费者进行分层,不同层级的消费者要差异化对待。这里的差异化指的是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购买偏好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从而提升营销效率。这样做的好处是,卖家节省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例如,价格的差异化策略,同一产品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有些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可采取组合营销的方式,有些消费者购买数量较大时可采取阶梯式定价策略。差异化营销策略发挥了卖家的主体性作用,也使买家获得了一定“优惠”,是一种双赢策略。
4.2.5 线上与线下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之间交通成本的降低。网络精准营销平台的建构需要看到一些线下模式的迅速发展,如以观光农业生态园、采摘式果园和乡村农家乐为代表的产源地销售模式。网络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精准营销平台也就是这些线下模式的传播渠道,认识到这一点既丰富了“平台”的含义,也使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并且两者的结合是符合市场状况的[6]。
【参考文献】
[1]黄鹂著.绿色农业发展简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时炼波,张俐华.论精准营销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企业经济,2009(8):90-92.
[3]林小兰.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精准营销研究[J].农业经济,2010,14(12):137-138.
[4]刘洁,牛亚丽.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精准营销策略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27):20-22.
[5]王忠阳,蒋丽艳,郭志军.“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策划与实施[J].农村电工,2018,301(5):14.
[6]倪雪琴.大数据精准营销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4):56.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精准营销 平台建构
1 引言
绿色农产品主要是指遵循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过国家省市专门的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又健康的农产品,如绿色小麦、绿色水稻、绿色肉类、绿色蛋类、绿色水果等[1]。
中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面积只占到总的生产面积的千分之一,消费总量只占到食品消费总量的千分之二,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不平衡,主要还是以杂粮、杂豆、蔬菜为主,像葡萄酒、化妆品这样的加工品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近些年来,绿色农产品一直在向中型城市扩展,绿色农产品有着广大的受众,潜在的消费群体主要有追求健康的高收入人群、追求时尚的乐购一族,以及一些特殊的群体,如孕妇和婴儿。
2 当前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分析
2.1 订单式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
订单式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来源于订单式农业。订单式农业就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使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其订单内容包括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及价格,在产前确定销路,是一种产销结合的模式。该模式的好处在于避免了盲目生产,确保了生产者的基本利益,稳定了市场价格。我国于2015年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经济性改革,其中订单式农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结构改革至关重要。这种模式打破了过往“因地制宜式”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进入按市场需求生产的新局面。
2.2 中间商转销模式
中间商转销模式是指种植户通过中间商的收购转而进入各大商超、大型批发市场或直接进入餐厅。这一模式仍然是当前我国农业销售模式的主渠道,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较为零散的特点导致的,也与物流运输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一模式使产品的价值至中间商或代理商这层就停止了,是以卖家为主导的市场。就消费者而言,时间是审核绿色产品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中间环节的增多会降低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对种植户而言,中间商占去了相当一部分利润,在绿色农产品成本较高的情境下,难以提高种植积极性。
2.3 产源地销售模式
产源地销售模式主要是以观光农业生态园、采摘式果园和乡村农家乐为代表。产源地销售模式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各种体验与知识,换言之,是通过绿色农产品将旅游、观光、采摘等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是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的,也是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导致的。传统的销售模式只满足了物质需求,产源地销售模式还满足了消费者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这样就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也将绿色理念的含义拓宽。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资金和土地的投入,并且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由于“绿色”难以界定,消费者往往将其等同于环境的绿色,就会出现打擦边球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2.4 网络销售模式
网络销售模式是在网络购物的大潮下出现的,绿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是从属于网络购物的一个细分市场。当前网络销售模式仍然处于一个小范围的市场中,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网络消费者市场总量较少,消费者对物流能力和保鲜技术是否认可决定了他们是否会购买产品,这是该模式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参与者较少,网络营销是一种新式营销,需要一定的设备和专业知识,对零散的种植户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种植户而言准入门槛高。这一模式的好处是打破了时空限制,产品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关乎产品各种信息的流通。
3 当前绿色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農产品的购买与绿色农产品的认证脱节
我国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着极其庞大的需求,但当谈论到去哪买绿色农产品和什么是绿色农产品时,消费者难以回答。这是因为,一是绿色农产品的种类太多,二是绿色农产品的分销渠道与普通产品的分销渠道重合,为此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产品绿色认证标识来区分,加大了消费者选购的难度。
3.2 价格贵,市场不规范,假冒品层出不穷
由于绿色农产品近年来需求较大,形成了卖家主导的市场情境,给一些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伪造绿色农产品的事例层出不穷。另外,绿色农产品是纯天然、无公害的产品,其价格一直都高于普通产品,使部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产生了望而却步的心理。而购买了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者则对产品给予极大期望,一旦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就容易使绿色生态农产品陷入“价高质不优”的口碑困境中,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4 精准营销策略构设
精准营销主要是指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从而细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这是伴随大数据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营销概念[2]。
精准营销是指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目标市场的不同消费者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现代技术、方法和指向明确的策略,实现对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群体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手段。用户的消费行为极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大数据营销可以及时地记录消费者的变化数据,可以在用户需求最旺盛时及时进行营销策略实施。
4.1 实施个性化、差异化营销
精准营销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时间点的需求,做到细分用户实施一对一的营销,让业务的营销做到有的放矢,并可以根据实时性的效果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精准营销可以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关联分析,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数据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和相关联系。例如,通过发现用户购物篮中不同商品之间的联系,分析出用户的其他消费习惯,通过了解哪些商品频繁地被用户同时购买,这种关联的发现可以帮助营销人员从用户的一种商品消费习惯,发现用户另外的商品消费规律,从而针对此用户制定出相关商品的营销策略[3]。 4.2 网络精准营销平台建构的方法
4.2.1 以产品为依托,打造产品+网络社区的新型营销平台
营销简单概述就是如何连接买卖双方,即买卖关系,过往的营销模式中买卖双方之间的连接是机械的,两者的连接起源于买卖关系,也终结于买卖关系。而产品+网络社区的营销平台是通过卖家发布信息、营销平台整合信息及消费者接收并反馈信息,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其中,产品是营销平台的基石,网络社区是消费者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讨论产品的优劣、怎样使用产品,甚至是通过产品表达情感,从而形成对产品或品牌的归属感。当下,特别是网络购物,人们购买产品不仅关注产品的功用、品质等基础属性,还关注产品内含的情感,如生活理念、品牌调性等附带属性。这使卖家营销时不仅在产品上做文章还要做好消费者洞察,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进行划分,从而迈出网络精准营销平台建构的第一步[4]。
4.2.2 推动用户生产内容,打造品牌调性
用户生产内容又称UGC,即用户来提供网络社区中的内容。用户生产内容的优势是提升了身份认同,对消费者来说更愿意听使用者的说辞,也使部分消费者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用户生产内容首先要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内容分类、话题引导、模块化发布工具等手段,且对网络社区的日常运营来说,用户生产内容使运营的难度、成本降低。品牌调性就是基于品牌的外在表现而形成的市场印象,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其有利于加强品牌黏性,形成粉丝效应。网络社区的另一好处是可以洞察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充分挖掘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心理期待,以及他们期望从产品或品牌中获取什么,是打造品牌调性时有利的条件[5]。
4.2.3 充分洞察消费者,建立数据库
网络社区为消费者提供了话语空间,同时为卖家提供了大量关于消费者的数据。这些数据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建立营销数据库,通过分析整合数据,检索出关键信息,如服务信息、折扣信息,以及與消费者个性关联的信息,从而为个性化推送服务寻找落脚点。互联网时代,数据库的建立对营销而言是事半功倍的,个性化推送更是精准营销的活力所在,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使网络精准营销平台的构建具有前瞻性。
4.2.4 进行消费者分层设计
拥有了数据库之后,还要将消费者进行分层,不同层级的消费者要差异化对待。这里的差异化指的是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购买偏好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从而提升营销效率。这样做的好处是,卖家节省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例如,价格的差异化策略,同一产品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有些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可采取组合营销的方式,有些消费者购买数量较大时可采取阶梯式定价策略。差异化营销策略发挥了卖家的主体性作用,也使买家获得了一定“优惠”,是一种双赢策略。
4.2.5 线上与线下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之间交通成本的降低。网络精准营销平台的建构需要看到一些线下模式的迅速发展,如以观光农业生态园、采摘式果园和乡村农家乐为代表的产源地销售模式。网络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精准营销平台也就是这些线下模式的传播渠道,认识到这一点既丰富了“平台”的含义,也使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并且两者的结合是符合市场状况的[6]。
【参考文献】
[1]黄鹂著.绿色农业发展简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时炼波,张俐华.论精准营销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企业经济,2009(8):90-92.
[3]林小兰.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精准营销研究[J].农业经济,2010,14(12):137-138.
[4]刘洁,牛亚丽.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精准营销策略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27):20-22.
[5]王忠阳,蒋丽艳,郭志军.“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策划与实施[J].农村电工,2018,301(5):14.
[6]倪雪琴.大数据精准营销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