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中心和重心往往都是放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上,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灌输,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这样就会让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教师教得、讲得再精彩,学生学得也无力、乏味,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在学化学方面积极性的衰退,会影响化学学习成绩。本文主要从如何在化学实践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粗浅谈谈个人的意见。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升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以人为本”,而且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觉得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的齐飞。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教研谈一下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培养,首先自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暂把“师道尊严”搁置一边,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学生,跨越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师,本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及家庭基本情况,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闪光点。只有这样双方才能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一旦建立良好的沟通,就能“亲其师,重其道”,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三大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要求则更高,不再是纯粹的“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应该包含“德高为师”的高标准,这样教学才能更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平等交流的师生平台,交流的本质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进行的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根本目的是让每个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平等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通达心灵彼岸的桥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从而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在精神深处相互激励,在情感深处相互感染,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终教学目的。
二、在化学实践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1、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进行教育
①、增强民族感
在第11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学习中可组织学生学习我国制碱工业奠基人—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了解侯先生为我国的民族制碱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此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②、学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
在第4单元物质的构成与物质的变化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模型向学生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原子内部的构成与核外电子的运动,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渗透物质是由可分的不同微粒构成,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第6单元学生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应该认识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任何事物均具有相对性。
③、树立节约资源、热爱环境的好品质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第3单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水被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而且十分艰巨的任务。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水、保护水,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树立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再者,通过第7单元煤、石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在第7单元“燃烧的条件”、“爆炸”内容的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特别强调对反应条件的控制,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缓慢氧化”、“自燃”内容的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帮助他们揭开“鬼火”、“天火”等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2.注重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可获得许多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绪,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义重大。
①、在科学探究中教会学生合作与共享
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应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共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集体精神。
②、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道德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③、培养学生有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学生可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与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评价的积极功能要把握好
①、通过调查报告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查阅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卡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本地的河流污染状况,找到了污染源,提出了解决污染问题的一些方案。调查报告中可体现学生对化学、社会的关注程度,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是否有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②、通过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除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价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表达与交流技能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素质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时应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压力作用,促使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房宏。化学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J]。化学教育,2005,(4):16-20。
【2】王志会。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J]。怀化学院学报,2007(11)。
【3】弃一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其评价[J]。云南教育,2004(20)。
【4】卢家楣等。《以情优教》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181。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升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以人为本”,而且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觉得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的齐飞。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教研谈一下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培养,首先自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暂把“师道尊严”搁置一边,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学生,跨越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师,本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及家庭基本情况,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闪光点。只有这样双方才能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一旦建立良好的沟通,就能“亲其师,重其道”,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三大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要求则更高,不再是纯粹的“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应该包含“德高为师”的高标准,这样教学才能更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平等交流的师生平台,交流的本质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进行的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根本目的是让每个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平等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通达心灵彼岸的桥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从而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在精神深处相互激励,在情感深处相互感染,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终教学目的。
二、在化学实践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1、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进行教育
①、增强民族感
在第11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学习中可组织学生学习我国制碱工业奠基人—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了解侯先生为我国的民族制碱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此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②、学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
在第4单元物质的构成与物质的变化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模型向学生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原子内部的构成与核外电子的运动,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渗透物质是由可分的不同微粒构成,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第6单元学生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应该认识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任何事物均具有相对性。
③、树立节约资源、热爱环境的好品质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第3单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水被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而且十分艰巨的任务。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水、保护水,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树立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再者,通过第7单元煤、石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在第7单元“燃烧的条件”、“爆炸”内容的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特别强调对反应条件的控制,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缓慢氧化”、“自燃”内容的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帮助他们揭开“鬼火”、“天火”等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2.注重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可获得许多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绪,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义重大。
①、在科学探究中教会学生合作与共享
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应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共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集体精神。
②、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道德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③、培养学生有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学生可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与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评价的积极功能要把握好
①、通过调查报告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查阅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卡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本地的河流污染状况,找到了污染源,提出了解决污染问题的一些方案。调查报告中可体现学生对化学、社会的关注程度,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是否有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②、通过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除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价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表达与交流技能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素质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时应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压力作用,促使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房宏。化学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J]。化学教育,2005,(4):16-20。
【2】王志会。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J]。怀化学院学报,2007(11)。
【3】弃一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其评价[J]。云南教育,2004(20)。
【4】卢家楣等。《以情优教》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