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及对近几年来体育教育发展的回顾,阐述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并结合教学实际,对有关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课程理念;中学体育;体育教学;健康教育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落实,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学校体育而言,在学生人生的黄金阶段,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并使其在体育文化、锻炼习惯、体育修养等方面终生受益。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中。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健康教育偏重于生理、心理知识的灌输,体育教学又过于偏重技术的教学,忽视锻炼习惯的养成及体育情感的培养,很容易造成两者分离的现象。为此笔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改革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加快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进程有所促进。因为这不仅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需求。
2.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任务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目前中学体育的任务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发展个性;培养体育骨干和后备人才。体育的功能则包括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启智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从中学体育的任务和功能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
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健康教育为体育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动机、理论依据和科学保证,对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反之,体育实践可为形成新的健康认识理论提供材料,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体育这一实践活动,可为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加深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促进健康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既能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3.1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然而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受高考的牵制,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失衡现象明显。针对学生这一身体健康状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决定中指出的“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指导精神,从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出发,在教学中改革课程设置和内容,打破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材体系,建立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材新体系。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内容一方面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宗旨进行设置;另一方面从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素质的关系出发,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清除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3.2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和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不断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运动实践中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中不仅要随堂讲解和介绍一些运动文化、技能知识,还要将生理保健等健康知识分解地、巧妙地安排和融入到每节体育课里,使学生真正受益。大学阶段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后时期,必须培养他们掌握一种或两种运动技能,通过体育手段增进健康。掌握体育锻炼手段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前提条件,不掌握它就不可能很好地应用它,如果学生大学毕业后体育锻炼的技能一项都没有掌握,他就不可能积极地锻炼身体,终身体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养成一种积极自觉参加运动锻炼的习惯,并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运动参与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增进健康的手段,以便今后能够用其进行独立锻炼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其次,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3.3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评估在一般意义上讲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具体到体育教学的评估,就是对体育教学的效益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目前,随着新大纲健康教育的实施,体育教学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都应当相应逐步深化。要改革以往教学评价方法,破除单一的技术评定和达标评定,在评价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加运动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其中,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4.结束语
由以上论述分析可见,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陈旧的教学内容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发展中的必然。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理、心理等知识,了解和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其自我锻炼、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保证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师德明.面对中学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2,(6):45-47.
[2]杨国庆,张繁,朱俊全.探讨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0,(5):55.
[3]高举健康第一旗帜.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编辑部体育课程改革动向专访[J].体育教学,2002,(1):4-6.
[4]李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J] .体育教学,2002,(1):38-39.
[5]白凤瑞,郑柏香.适应新形式的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J].体育与科学,2001,(3):74-75.
关键词:课程理念;中学体育;体育教学;健康教育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落实,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学校体育而言,在学生人生的黄金阶段,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并使其在体育文化、锻炼习惯、体育修养等方面终生受益。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中。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健康教育偏重于生理、心理知识的灌输,体育教学又过于偏重技术的教学,忽视锻炼习惯的养成及体育情感的培养,很容易造成两者分离的现象。为此笔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改革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加快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进程有所促进。因为这不仅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需求。
2.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任务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目前中学体育的任务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发展个性;培养体育骨干和后备人才。体育的功能则包括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启智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从中学体育的任务和功能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
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健康教育为体育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动机、理论依据和科学保证,对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反之,体育实践可为形成新的健康认识理论提供材料,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体育这一实践活动,可为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加深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促进健康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既能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3.1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然而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受高考的牵制,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失衡现象明显。针对学生这一身体健康状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决定中指出的“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指导精神,从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出发,在教学中改革课程设置和内容,打破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材体系,建立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材新体系。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内容一方面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宗旨进行设置;另一方面从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素质的关系出发,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清除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3.2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和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不断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运动实践中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中不仅要随堂讲解和介绍一些运动文化、技能知识,还要将生理保健等健康知识分解地、巧妙地安排和融入到每节体育课里,使学生真正受益。大学阶段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后时期,必须培养他们掌握一种或两种运动技能,通过体育手段增进健康。掌握体育锻炼手段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前提条件,不掌握它就不可能很好地应用它,如果学生大学毕业后体育锻炼的技能一项都没有掌握,他就不可能积极地锻炼身体,终身体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养成一种积极自觉参加运动锻炼的习惯,并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运动参与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增进健康的手段,以便今后能够用其进行独立锻炼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其次,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3.3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评估在一般意义上讲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具体到体育教学的评估,就是对体育教学的效益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目前,随着新大纲健康教育的实施,体育教学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都应当相应逐步深化。要改革以往教学评价方法,破除单一的技术评定和达标评定,在评价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加运动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其中,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4.结束语
由以上论述分析可见,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陈旧的教学内容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发展中的必然。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理、心理等知识,了解和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其自我锻炼、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保证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师德明.面对中学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2,(6):45-47.
[2]杨国庆,张繁,朱俊全.探讨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0,(5):55.
[3]高举健康第一旗帜.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编辑部体育课程改革动向专访[J].体育教学,2002,(1):4-6.
[4]李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J] .体育教学,2002,(1):38-39.
[5]白凤瑞,郑柏香.适应新形式的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J].体育与科学,2001,(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