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导读教学可操作、可模仿的成熟范例较少。笔者结合苏州市F小学阅读能力监测数据,搭建课外阅读教学“双梯模型”,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逐层设计“阅读兴趣梯”和“阅读能力梯”,尝试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教学“无处着力”或“用力不当”的现象。
【关键词】 “双梯模型” ;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阅读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課外阅读课程化”也成为当下语文界一个研究的热点。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读书为要,提倡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在语文课程体系中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壁垒,让“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地生根,是语文老师的责任。
一、以“数据”为原点,审视“指导缺席”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现状
2018年苏州市小学语文质量监测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考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F校学生阅读文学文本的得分指标为65.6,略高于区域均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得分为76.4与区域均值持平。细化检视:“阅读”能力分为“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做出评价”三块,F校“获取信息”能力得分仅为78.2,在区域平均水平之下。
阅读能力,功在课外。笔者参照“Pass量表”结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研究论文的问卷题目和笔者在导读中发现的问题研制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81.8%的孩子喜爱阅读,也有86.96%的老师和54.40%的家长给予孩子阅读指导,但熟练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的孩子仅有57.43%,学生在自由状态下的阅读质量良莠不齐。
“测评”与“问卷”数据显示:F校学生文本的提炼能力欠缺,难以解码“文字背后的语言”,其主要症结在于课堂。笔者对F校20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并开展课堂跟踪,发现他们的语文课堂始终以阅读教学为主线,注重在课内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疏于课外阅读指导。日常的课外阅读导读课程的目标不够适切,层次不清晰,导读策略过于单一,没有明确的导读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客观分析,可以得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课外阅读的学习特点造成指导的“无处着力”与“用力不当”;其二,课内阅读生成性资源缺乏合理的整合、利用、拓展;其三,执教者浮于理论而且缺少可操作可模仿的导读范式。第三点也是数据反馈中最突出的一点。
二、以“阅读”为主线,构建“双梯模型”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范式
“双梯模型”课外阅读教学新范式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该模式的主要要求就是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阅读心理的前提下,去搭建“阅读兴趣梯”,同时结合现行部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去设计“阅读能力梯”,用以指导本课题。在架构导读范式时要兼顾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推进和阅读能力的螺旋上升。
1.课例梳理。笔者结合苏州G区2019年开展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和本校教师根据部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展开的导读教学展开研究,将12个课例的教学流程做了系统梳理,根据读物类型,指导方法分类与归纳,其中以“读”为主线,流程趋同的课例有9个。
以G区两节区级课外阅读公开课为例。
一年级:《三只小猪》绘本阅读教学基本流程为,回忆老版故事,观察绘本信息—图文观察,师生共读故事(按照叙事板块推进)—梳理情节谈感受—经典作品推荐。
四年级:《一“网”情深——〈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教学基本流程为,利用插图,回顾主要内容—列表格,梳理四次结网—深入故事,对比影视作品,品读“网”的丰富内涵—推荐两本与之有关的文学作品。
2.范式建模。将这些案例进行梳理可见,课例所涉及的教学方法比较丰富且呈现多元化的教学趋势,大部分要求都指向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整体回顾、精读体验、方法习得、兴趣激发,使学生们能够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逐级攀登的阅读流程板块。笔者结合课外阅读导读课堂的主要流程,并细化F校阅读弱项——获取信息的能力,构建“双梯模型”:(见图1)
由图可见,“流程梯”是由低至高逐级推进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模式,在这个阶梯中每一板块均能重点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某一能力,使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梯”亦循序渐进,学生在课堂上从提取单一信息到尝试利用信息做出评价,这样层层铺垫,逐级攀爬,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力快速有效提升的目的。而在这个“流程阶梯”模型中,“主题精读”与“方法总结”两个板块是结合紧密的,常有交织、渗透的现象,两者是互相促进必不可少的一个整体,如果缺少了一部分那么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3.范围界定。“双梯模型”的适用范围为文学名著、现代美文、绘本读物的导读教学,教师们可以使用该教学范式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共生、言路畅达的新型师生关系,科学引导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导读中习得实际的、可操作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双梯模型”并不能有效指导科普类、学习辅导类、报刊杂志类课外读物的导读教学,还需将“阅读”与其他领域相关联,衍生出新的导读范式。
4.实践评析。这一范式看似简单,实则返璞归真,在有效训练小学生阅读信息提取能力的同时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在教师使用“双梯模型”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笔者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方法习得、兴趣培养三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
第一,凸显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还他们以阅读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能够主动的进行阅读。构建新范式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当下,我们看到课外阅读课堂教师“代读”“代感”现象普遍。“双梯”范式课堂则会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在交流和互动中展示阅读成果,获得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的提升,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最终唤起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而在此前提之下就需要教师们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提起阅读的兴趣,能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阅读,如果学生们对阅读毫无兴趣的话教师做多少工作都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就体现出了兴趣对于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量” 的累积、“面”的扩展,还注重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策略,提升认知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度”的延展。“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阅读方法才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阅读能力,也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主题精读”板块往往与“阅读方法”板块交叠进行,将适切的主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开启阅读的深度思维。教师要在主题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教学。在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鱼骨图”“思维导图”“目录法”“主题阅读法”都是在这一板块渗透给学生的。
第三,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突破语文阅读和生活阅读的壁垒。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们对阅读拥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活动的进行,课堂中整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而是以“辅助”和“跨界”的方式打破单一的阅读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把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比如贾文雅老师执教的《一“网”情深——〈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在“兴趣激发”板块就拓展了同类主题的影视作品的欣赏,突破想象力的平面范畴,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从电影主题的确立、精彩画面的赏析,甚至电影配乐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续航学生继续精细阅读该本书的兴趣。
三、以“双梯”为基础,衍生“精准场域”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课外读物不同,教学目标与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双梯模型”只是一种基本的范式,在不同的阅读场域会衍生出不同的教学策略。高年级学生阅读大部头书目,诸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应放大“阅读方法”板块,侧重帮助学生无障碍持之以恒地阅读。中年级学生阅读现代散文、小说较多,可以强化“主题精读”板块,打造“读书感悟型”课堂。低年级学生以阅读绘本、寓言故事为主,他们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应该更多聚焦“兴趣激发”板块,巧用“留白”“存疑”等手段,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细化出“双梯模型——获取信息型”导读范式;中年级更多倾向于“双梯模型——总结感悟型”教学范式;高年级则可以形成“双梯模型——读写结合型”导读范式,进一步将课内习得的阅读能力在课外进行拓展、提升,使儿童收获阅读的自信与快乐,呵护他们的阅读兴趣。
2020年12月,在使用“双梯模型”进行课外导读教学后,F校多个班级获得G区“书香班级”称号;在校内组织的阅读能力测试中,实验班级均分明显高于年级均分,期中涉及“获取信息”能力的题目失分率较2018年下降54%。F校课外阅读教学新范式形成背后是教师们语文教学理念的除旧布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语文课走出“为课内,为课文”的泥淖,迈上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征途,为实现“语文课的美丽转身”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09):24.
[2]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3(32):126.
[3]张书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C,2011(04):53.
【关键词】 “双梯模型” ;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阅读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課外阅读课程化”也成为当下语文界一个研究的热点。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读书为要,提倡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在语文课程体系中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壁垒,让“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地生根,是语文老师的责任。
一、以“数据”为原点,审视“指导缺席”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现状
2018年苏州市小学语文质量监测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考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F校学生阅读文学文本的得分指标为65.6,略高于区域均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得分为76.4与区域均值持平。细化检视:“阅读”能力分为“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做出评价”三块,F校“获取信息”能力得分仅为78.2,在区域平均水平之下。
阅读能力,功在课外。笔者参照“Pass量表”结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研究论文的问卷题目和笔者在导读中发现的问题研制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81.8%的孩子喜爱阅读,也有86.96%的老师和54.40%的家长给予孩子阅读指导,但熟练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的孩子仅有57.43%,学生在自由状态下的阅读质量良莠不齐。
“测评”与“问卷”数据显示:F校学生文本的提炼能力欠缺,难以解码“文字背后的语言”,其主要症结在于课堂。笔者对F校20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并开展课堂跟踪,发现他们的语文课堂始终以阅读教学为主线,注重在课内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疏于课外阅读指导。日常的课外阅读导读课程的目标不够适切,层次不清晰,导读策略过于单一,没有明确的导读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客观分析,可以得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课外阅读的学习特点造成指导的“无处着力”与“用力不当”;其二,课内阅读生成性资源缺乏合理的整合、利用、拓展;其三,执教者浮于理论而且缺少可操作可模仿的导读范式。第三点也是数据反馈中最突出的一点。
二、以“阅读”为主线,构建“双梯模型”小学生课外阅读导读范式
“双梯模型”课外阅读教学新范式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该模式的主要要求就是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阅读心理的前提下,去搭建“阅读兴趣梯”,同时结合现行部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去设计“阅读能力梯”,用以指导本课题。在架构导读范式时要兼顾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推进和阅读能力的螺旋上升。
1.课例梳理。笔者结合苏州G区2019年开展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和本校教师根据部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展开的导读教学展开研究,将12个课例的教学流程做了系统梳理,根据读物类型,指导方法分类与归纳,其中以“读”为主线,流程趋同的课例有9个。
以G区两节区级课外阅读公开课为例。
一年级:《三只小猪》绘本阅读教学基本流程为,回忆老版故事,观察绘本信息—图文观察,师生共读故事(按照叙事板块推进)—梳理情节谈感受—经典作品推荐。
四年级:《一“网”情深——〈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教学基本流程为,利用插图,回顾主要内容—列表格,梳理四次结网—深入故事,对比影视作品,品读“网”的丰富内涵—推荐两本与之有关的文学作品。
2.范式建模。将这些案例进行梳理可见,课例所涉及的教学方法比较丰富且呈现多元化的教学趋势,大部分要求都指向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整体回顾、精读体验、方法习得、兴趣激发,使学生们能够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逐级攀登的阅读流程板块。笔者结合课外阅读导读课堂的主要流程,并细化F校阅读弱项——获取信息的能力,构建“双梯模型”:(见图1)
由图可见,“流程梯”是由低至高逐级推进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模式,在这个阶梯中每一板块均能重点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某一能力,使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梯”亦循序渐进,学生在课堂上从提取单一信息到尝试利用信息做出评价,这样层层铺垫,逐级攀爬,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力快速有效提升的目的。而在这个“流程阶梯”模型中,“主题精读”与“方法总结”两个板块是结合紧密的,常有交织、渗透的现象,两者是互相促进必不可少的一个整体,如果缺少了一部分那么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3.范围界定。“双梯模型”的适用范围为文学名著、现代美文、绘本读物的导读教学,教师们可以使用该教学范式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共生、言路畅达的新型师生关系,科学引导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导读中习得实际的、可操作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双梯模型”并不能有效指导科普类、学习辅导类、报刊杂志类课外读物的导读教学,还需将“阅读”与其他领域相关联,衍生出新的导读范式。
4.实践评析。这一范式看似简单,实则返璞归真,在有效训练小学生阅读信息提取能力的同时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在教师使用“双梯模型”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笔者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方法习得、兴趣培养三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
第一,凸显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还他们以阅读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能够主动的进行阅读。构建新范式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当下,我们看到课外阅读课堂教师“代读”“代感”现象普遍。“双梯”范式课堂则会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在交流和互动中展示阅读成果,获得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的提升,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最终唤起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而在此前提之下就需要教师们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提起阅读的兴趣,能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阅读,如果学生们对阅读毫无兴趣的话教师做多少工作都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就体现出了兴趣对于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量” 的累积、“面”的扩展,还注重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策略,提升认知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度”的延展。“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阅读方法才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阅读能力,也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主题精读”板块往往与“阅读方法”板块交叠进行,将适切的主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开启阅读的深度思维。教师要在主题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教学。在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鱼骨图”“思维导图”“目录法”“主题阅读法”都是在这一板块渗透给学生的。
第三,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突破语文阅读和生活阅读的壁垒。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们对阅读拥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活动的进行,课堂中整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而是以“辅助”和“跨界”的方式打破单一的阅读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把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比如贾文雅老师执教的《一“网”情深——〈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在“兴趣激发”板块就拓展了同类主题的影视作品的欣赏,突破想象力的平面范畴,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从电影主题的确立、精彩画面的赏析,甚至电影配乐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续航学生继续精细阅读该本书的兴趣。
三、以“双梯”为基础,衍生“精准场域”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课外读物不同,教学目标与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双梯模型”只是一种基本的范式,在不同的阅读场域会衍生出不同的教学策略。高年级学生阅读大部头书目,诸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应放大“阅读方法”板块,侧重帮助学生无障碍持之以恒地阅读。中年级学生阅读现代散文、小说较多,可以强化“主题精读”板块,打造“读书感悟型”课堂。低年级学生以阅读绘本、寓言故事为主,他们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应该更多聚焦“兴趣激发”板块,巧用“留白”“存疑”等手段,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细化出“双梯模型——获取信息型”导读范式;中年级更多倾向于“双梯模型——总结感悟型”教学范式;高年级则可以形成“双梯模型——读写结合型”导读范式,进一步将课内习得的阅读能力在课外进行拓展、提升,使儿童收获阅读的自信与快乐,呵护他们的阅读兴趣。
2020年12月,在使用“双梯模型”进行课外导读教学后,F校多个班级获得G区“书香班级”称号;在校内组织的阅读能力测试中,实验班级均分明显高于年级均分,期中涉及“获取信息”能力的题目失分率较2018年下降54%。F校课外阅读教学新范式形成背后是教师们语文教学理念的除旧布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语文课走出“为课内,为课文”的泥淖,迈上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征途,为实现“语文课的美丽转身”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09):24.
[2]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3(32):126.
[3]张书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C,2011(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