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4月,苏州,春风拂面,繁花似锦。
刘达临教授陪着一位性学同行,美国的戴梦得教授在苏州游览,遇到了收藏界的一位朋友。
“刘教授,我代你找到了一件文物,可能和你的性学研究有关系,你要吗?”
啊,这件事太美妙了。它是一个桃状的瓷器,从釉色来看,该是清代的东西了。它有一个盖,把盖打开,里面是一对瓷塑男女,呈交合状。原来,这个东西叫“压箱底”,是古代的一种性教学工具,平时置箱底以压邪,当女儿要出嫁时,母即揭以示女,晓以“夫妻之道”。
要吗?当然要。刘达临毫不迟疑地付了钱。在旁的戴梦得教授(他以后被选为国际性学研究会主席)艳羡不已,讷讷地问刘达临:“如果你不太需要,就让给我,好吗?”
“我当然需要。”刘达临说,“以后再买到类似的,就给你,好吗?”这最后一句当然只是抚慰性的客气话。
这就是刘达临教授收集到的第一件性文物,以后逐渐发展,甚至一发而不可收了。他收集性文物,开始是自己去文物市场找,但后来越来越多地是靠朋友,特别是那些文物小贩。对这些上下五千年、多被销毁、分散隐藏于角角落落的性文物,要靠一个人去找,实在太困难了。于是,刘达临教授和许多文物贩交上了朋友,他给他们名片,表明自己的身份,向他们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帮助一个家收集性文物是不犯法的;同时,还送他们一些自写的性文化著作,和他们交朋友。“你们帮我收集一些性文物,也可以赚一些钱,不过可不要宰我、骗我,我只是一个大学教授,不是亿万富翁啊!”
这些小贩为他的学者风范所折服,都以和他交朋友为荣。他们为了做买卖,到全国各地、穷乡僻壤去收货,使刘教授的收藏有了不断之源。不过,有的商人总是和欺诈连在一起的,有的人也曾卖假货给刘达临,使她吃亏上当。对此,他往往释然一笑:“算了,吃亏不大,以后吸取教训吧!”不过,有一次一个也爱好收藏的上海大学职工以假货骗了他,他十分气愤:“小贩编了我,我不难过,他们只知道赚钱。可是这个人骗我,太不应该了,我当他同事而信任的呢!”
刘达临有一位同稿收藏的好友上海体育学院的陈教授,他很谙于此道,教级刘达临不少鉴别文物的知识,并代刘达临找一些好东西。陈教授很精明,凡是他买到手的东西都很便宜,还价时把价钱压得很低。他常对刘太临说:“你太厚道,杀价远远不够。”刘达临对此却有不同的观点:“你买的都是一般的文物,便宜就买,不便宜就不买;而我看中的都是不多见的性文物,如果失之交臂就可能终身不遇,不给点钱它们就会飞了。而且,稍微让他们(指小贩)多赚些钱,他们就更有积极性为我找性文物。”这番议论颇有古人“千金买马骨”的味道了。
当人们走进现在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望着那一千多件展品,不仅不明白从哪里能买到这么多性文物,而且不明白一个教授怎么有那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其实,在这上面所花钱,全是刘达临教授的劳动所得。他共出版过60多本书,其中有一些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出版,还有一些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出版,所得搞费的版税是不菲的。此外,他还能“吃老本”。原来,“文革”结束、恢复了稿费制度后,他常有零星的稿费收入,那时,旧红木 家具与古玩、旧工艺品都便宜,不太有人收藏,刘达临就把零星稿费都买成这些东西,以后几十倍、上百倍地升值了。再以后,大规模地收集性文物时,钱不够,就卖掉过去的这些东西,当然他是很舍不得的。他曾卖去一座清代的铜马和19世纪末的英国铁锚牌落地钟,以后还时时想着它们,“铜马铜钟入梦来”。
他不仅在国内收集性文物,还常趁出国开会、讲学之便,在国外收集中国的性文物,因为在中国,性文物多遭“诛戮”,而在国外的古外店或拍卖会有时还能见到,不过价钱太吓人了。他在国外讲学,得到一些报酬,回家时往往还是囊空如洗,只是手提箱中多了几件被他称为“游子还乡”的中国性文物而已。
为了在国外收集中国性文物,刘达临教授也交了一些这方面的外国朋友,法国的古玩商谢拉就是其中的一个。刘达临每次到巴黎,就去谢拉的店里看看,谢拉往往会为他留下几件中国性文物;谢拉有时来上海,也会为刘达临带来一些东西。刘达临说:“谢拉这个人比较忠厚,不会骗人,价钱稍贵一些,但东西可靠,而且有些东西在它的‘中国故乡’已很难到了。”
1996年2月,刘达临教授在澳大利亚的墨尔举办中国古代性文化展鉴,有位满脸白胡子的老人对他说:“我是画廓的主人,我也保存了两件中国的东西,你有兴趣吗?”刘大临一看,原来是明代的两幅象牙诗雕春宫画和一卷春宫画长卷,十分少见。可是一问价格,要3000澳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8000元),从文物本身的价值来看,不算贵,但是从达临的付能力来看,就太贵了。经过好说歹说,对方把价钱降至1500澳元,不肯再降了,而刘达临坚持只肯付1000澳元。最后,这位老板问:“你是付现金还是用信用卡?”刘说:“付现金。”他就马上同意了。事后,刘达临才明白个中奥秘:如果用信用卡支付,他必须付30%的税,只能得1050元,现在收了1000元现金,也差不多。
收集性文物不仅是买卖,更是一项为道义所支配的工作。不少人参观了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后,都十分感佩,愿意提供支援和帮助。石家庄有位收藏家徐先生,主动与刘达临教授关系,说他多年来收集了四五百件古玉器,其中有可能有性含义,希望刘达临教授前往挑选,挑上什么就拿走什么。刘达临两次去石家庄,挑选了30多件有性含义的玉器,有几件可能是无价之宝。例如,有一件5000年前、高20多厘米的玉雕“鸟衔鱼”,在古代,鸟是男根的象征,鱼是女阴的象征,鸟衔鱼就具有性交崇拜的含义。对这文物,徐先生是无偿捐献,分文不收。刘达临问他:“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他回答:“你为社会做贡献,我就为你做贡献。”
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有一次沉甸甸地拎了60多本性学籍来找刘达临说:“我爱看书,也爱收藏书,可是现在眼睛有病,不能再看书啦?我敬仰你为社会做的贡献,这些书送给你,让它们为社会服务吧!”
这些事情都极大地鼓舞了刘达临。他感到自己在从事一项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事业,但是,要把被埋没、尘封上千年的性文化神秘的纱幕捐开,决非一人之力,也非一代人之功,而需要许多志士仁人不懈的努力。有人对他说:“你的运气好,困难的时候总是有贵人相助。”他说:“有许多人帮我,这是事实。他们为什么要帮我?這似乎用得上‘得道多助’这句话,他们帮助的,不是我而是‘道’,这就是人性发展之必须,社会进步之必要。”
刘达临教授陪着一位性学同行,美国的戴梦得教授在苏州游览,遇到了收藏界的一位朋友。
“刘教授,我代你找到了一件文物,可能和你的性学研究有关系,你要吗?”
啊,这件事太美妙了。它是一个桃状的瓷器,从釉色来看,该是清代的东西了。它有一个盖,把盖打开,里面是一对瓷塑男女,呈交合状。原来,这个东西叫“压箱底”,是古代的一种性教学工具,平时置箱底以压邪,当女儿要出嫁时,母即揭以示女,晓以“夫妻之道”。
要吗?当然要。刘达临毫不迟疑地付了钱。在旁的戴梦得教授(他以后被选为国际性学研究会主席)艳羡不已,讷讷地问刘达临:“如果你不太需要,就让给我,好吗?”
“我当然需要。”刘达临说,“以后再买到类似的,就给你,好吗?”这最后一句当然只是抚慰性的客气话。
这就是刘达临教授收集到的第一件性文物,以后逐渐发展,甚至一发而不可收了。他收集性文物,开始是自己去文物市场找,但后来越来越多地是靠朋友,特别是那些文物小贩。对这些上下五千年、多被销毁、分散隐藏于角角落落的性文物,要靠一个人去找,实在太困难了。于是,刘达临教授和许多文物贩交上了朋友,他给他们名片,表明自己的身份,向他们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帮助一个家收集性文物是不犯法的;同时,还送他们一些自写的性文化著作,和他们交朋友。“你们帮我收集一些性文物,也可以赚一些钱,不过可不要宰我、骗我,我只是一个大学教授,不是亿万富翁啊!”
这些小贩为他的学者风范所折服,都以和他交朋友为荣。他们为了做买卖,到全国各地、穷乡僻壤去收货,使刘教授的收藏有了不断之源。不过,有的商人总是和欺诈连在一起的,有的人也曾卖假货给刘达临,使她吃亏上当。对此,他往往释然一笑:“算了,吃亏不大,以后吸取教训吧!”不过,有一次一个也爱好收藏的上海大学职工以假货骗了他,他十分气愤:“小贩编了我,我不难过,他们只知道赚钱。可是这个人骗我,太不应该了,我当他同事而信任的呢!”
刘达临有一位同稿收藏的好友上海体育学院的陈教授,他很谙于此道,教级刘达临不少鉴别文物的知识,并代刘达临找一些好东西。陈教授很精明,凡是他买到手的东西都很便宜,还价时把价钱压得很低。他常对刘太临说:“你太厚道,杀价远远不够。”刘达临对此却有不同的观点:“你买的都是一般的文物,便宜就买,不便宜就不买;而我看中的都是不多见的性文物,如果失之交臂就可能终身不遇,不给点钱它们就会飞了。而且,稍微让他们(指小贩)多赚些钱,他们就更有积极性为我找性文物。”这番议论颇有古人“千金买马骨”的味道了。
当人们走进现在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望着那一千多件展品,不仅不明白从哪里能买到这么多性文物,而且不明白一个教授怎么有那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其实,在这上面所花钱,全是刘达临教授的劳动所得。他共出版过60多本书,其中有一些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出版,还有一些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出版,所得搞费的版税是不菲的。此外,他还能“吃老本”。原来,“文革”结束、恢复了稿费制度后,他常有零星的稿费收入,那时,旧红木 家具与古玩、旧工艺品都便宜,不太有人收藏,刘达临就把零星稿费都买成这些东西,以后几十倍、上百倍地升值了。再以后,大规模地收集性文物时,钱不够,就卖掉过去的这些东西,当然他是很舍不得的。他曾卖去一座清代的铜马和19世纪末的英国铁锚牌落地钟,以后还时时想着它们,“铜马铜钟入梦来”。
他不仅在国内收集性文物,还常趁出国开会、讲学之便,在国外收集中国的性文物,因为在中国,性文物多遭“诛戮”,而在国外的古外店或拍卖会有时还能见到,不过价钱太吓人了。他在国外讲学,得到一些报酬,回家时往往还是囊空如洗,只是手提箱中多了几件被他称为“游子还乡”的中国性文物而已。
为了在国外收集中国性文物,刘达临教授也交了一些这方面的外国朋友,法国的古玩商谢拉就是其中的一个。刘达临每次到巴黎,就去谢拉的店里看看,谢拉往往会为他留下几件中国性文物;谢拉有时来上海,也会为刘达临带来一些东西。刘达临说:“谢拉这个人比较忠厚,不会骗人,价钱稍贵一些,但东西可靠,而且有些东西在它的‘中国故乡’已很难到了。”
1996年2月,刘达临教授在澳大利亚的墨尔举办中国古代性文化展鉴,有位满脸白胡子的老人对他说:“我是画廓的主人,我也保存了两件中国的东西,你有兴趣吗?”刘大临一看,原来是明代的两幅象牙诗雕春宫画和一卷春宫画长卷,十分少见。可是一问价格,要3000澳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8000元),从文物本身的价值来看,不算贵,但是从达临的付能力来看,就太贵了。经过好说歹说,对方把价钱降至1500澳元,不肯再降了,而刘达临坚持只肯付1000澳元。最后,这位老板问:“你是付现金还是用信用卡?”刘说:“付现金。”他就马上同意了。事后,刘达临才明白个中奥秘:如果用信用卡支付,他必须付30%的税,只能得1050元,现在收了1000元现金,也差不多。
收集性文物不仅是买卖,更是一项为道义所支配的工作。不少人参观了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后,都十分感佩,愿意提供支援和帮助。石家庄有位收藏家徐先生,主动与刘达临教授关系,说他多年来收集了四五百件古玉器,其中有可能有性含义,希望刘达临教授前往挑选,挑上什么就拿走什么。刘达临两次去石家庄,挑选了30多件有性含义的玉器,有几件可能是无价之宝。例如,有一件5000年前、高20多厘米的玉雕“鸟衔鱼”,在古代,鸟是男根的象征,鱼是女阴的象征,鸟衔鱼就具有性交崇拜的含义。对这文物,徐先生是无偿捐献,分文不收。刘达临问他:“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他回答:“你为社会做贡献,我就为你做贡献。”
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有一次沉甸甸地拎了60多本性学籍来找刘达临说:“我爱看书,也爱收藏书,可是现在眼睛有病,不能再看书啦?我敬仰你为社会做的贡献,这些书送给你,让它们为社会服务吧!”
这些事情都极大地鼓舞了刘达临。他感到自己在从事一项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事业,但是,要把被埋没、尘封上千年的性文化神秘的纱幕捐开,决非一人之力,也非一代人之功,而需要许多志士仁人不懈的努力。有人对他说:“你的运气好,困难的时候总是有贵人相助。”他说:“有许多人帮我,这是事实。他们为什么要帮我?這似乎用得上‘得道多助’这句话,他们帮助的,不是我而是‘道’,这就是人性发展之必须,社会进步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