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一手“绝活儿”救助400下岗工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afasaasassa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前,65岁的她远赴西安学习凉皮手艺,花了2000元的高价;
  3年前,74岁的她打出招牌:免费培训特困下岗职工,而且包吃包住;
  3年来,她免费培训了400多名下岗职工,为此耗尽了5万余元积蓄;
  如今,77岁的她一边读着老年大学,一边租房培训下岗职工……
  七旬老太:一手“绝活儿”救助400下岗工
  
  65岁西安学艺
  
  60岁那年,芦彩文从新乡市百货供应站退休,此时大女儿已经参加工作,儿子和小女儿还在上大学。这让她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肩上巨大的压力……仅凭自己和老伴的一点退休金,怎么算计钱都不够花。
  退休在家的她,决定做点小本生意。经过一番考察,她决定卖凉皮,然而每到一家凉皮摊前向人求艺都被拒绝。同行是冤家,谁肯教她!
  看来只有异地求艺了。1989年8月,65岁的她背起包袱走出家门,坐上远赴西安的列车。西安的凉皮店很多,但同样没人教她,磨破嘴皮,最后总算以2000元的高价与一家店主谈妥,店主答应教她。
  回到新乡后,芦彩文在市环城南街支起了小摊,一边卖,一边琢磨各种技巧。生意开门红,没过几天,就有不少回头客。一算账,每天能挣上一百多块呢!
  丈夫姓苗,老太太把自己的凉皮命名为“苗记”,人们都喊她“苗大娘”、“苗老太”。生意做大了,“苗记”随之名声远播,先在环城南街,接着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许多人都知道苗老太的凉皮味道鲜美,吃了第一碗想吃第二碗……“苗记”火了起来,创下一天卖800多碗的纪录。
  从西安归来到1997年底,苗老太足足赚了七八万元。有了钱,她盖起了楼房,买了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七十多岁的她精神矍铄,满是皱纹的脸上时常挂满笑容,日子那个甜啊!
  
  10万份免费授艺传单
  
  一对下岗夫妇改变了苗老太的生活。
  那是1998年8月的一天上午,天气闷热。苗老太刚刚摆好摊子,一阵吵骂声传来。“走,离婚去,日子没法过了!”不远处,一个头发零乱的女人拉着自己的男人,声音歇斯底里。“离就离——”男人一脸怒气。
  夫妇俩的背后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儿,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拽紧妈妈的衣襟。好奇的人们围上去,苗老太也丢下生意,拨开人群挤上前来。老太太一向“好管闲事”,这次也不例外。“闺女,有啥想不开,非闹离婚不可,说给大娘听听!”她顺手拉过小孩。
  吵嘴的夫妇俩跟了过来,道出原委。男的叫王新利,市皮革厂职工;女的姓马,市铸车厂职工,二人于年初双双下岗。王新利跑了多次劳务市场均无功而返后,常在家中喝闷酒;小马摆过几次地摊,但都没挣到钱。孩子要上学,一家人要吃饭穿衣,夫妇俩一个比一个急,经常互相抱怨对方,“战争”频频爆发。
  “要不,你们跟我学做凉皮吧,起码有碗饭吃。”苗老太边说边调了两碗凉皮,“你们先尝尝我的手艺,保证有钱赚!”
  “学做凉皮?”小马一脸疑惑,“大娘,这可是您的绝活儿啊!再说,俺也交不起学费。”苗老太听后一摆手:“啥费不费的,大娘就想帮帮你们!”
  第二天,王新利夫妇成了苗老太的上门弟子,学习和面、做皮、配料,苗老太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教给了他们。
  半个月后,王新利夫妇出师了。第一次摆上自己的凉皮摊,两口子的心怦怦直跳。谁知一天下来,生意还真不赖,许多人吃后,都说口味有些像“苗记”。晚上盘点钞票,121块!“这样下去咱不就发了!”夫妇二人乐得合不拢嘴。
  不到两年,王新利夫妇靠卖凉皮赚了3万多元。这是他们过去好几年的工资总和啊!有了钱,二人先把儿子送到名牌学校读书,接着又买了一辆本田摩托车。当然,他们没有忘记苗大娘,可每次提着礼物来到大娘家,老人总是脸一沉,坚决不收。
  第一对徒弟出师后,苗老太暗自思忖:下岗职工这么多,其中很多家庭条件特别困难,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咋过呢?要不,办一个技艺传授部什么的,帮他们一把……她把想法说给家里人听,两个女儿都表示反对:妈,都说同行是冤家,您这不是断自己的财路吗?儿子苗玉林倒是大力支持。玉林自1995年下岗后,一直跟着母亲卖凉皮,最知道下岗职工的苦处,也了解妈的脾气,妈想做的事拦也拦不住啊!
  说干就干,苗老太到市工商局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名称——苗记小吃技艺传授部。然后她印制了10万份宣传单在街头散发,宣传单上写明:凡是下岗职工、残疾退伍军人等生活特别困难的,一律免费培训,包教包会,免费提供吃住。
  苗玉林虽然对母亲很支持,但听说妈还要把徒弟领进家里吃住时,瞪大了眼睛:“妈,教就教呗,管吃管住,咱受得了吗?”老太太笑了:“家里有6间房子,楼上睡男的,楼下睡女的。咋住不下?至于吃饭嘛,咱有的是凉皮!”老太太一家住的是一栋两层楼,虽然旧,但很大,面积158平方米。
  传单发出去后,立刻引起轰动。知道“苗记”小吃的人很多,但“苗记”要免费培训下岗职工的事,还是头一回听说。人们在议论猜测的同时,争相来到环城南路160号——苗老太的家中探个究竟。
  
  教徒弟学艺,教徒弟做人
  
  李金凤已下岗多年。1999年7月,一场洪水又淹没了她的家。她牵着年幼的孩子,跟着丈夫到新乡谋生。由于连续半月没找到活儿干,一家三口沦落街头,李金凤几近绝望。就在这时,她看到“苗记”免费授艺的传单,走进了苗大娘的家门。
  “闺女啊,多吃些,吃饱后就住在大娘家,俺教你手艺。”听着苗大娘热情的话语,李金凤的泪珠直往碗里掉。
  住下的当夜,苗老太就手把手地教她和面、掺水、做皮。大娘一边耐心讲解,一边动手示范:哪种情况下易粘锅,哪种情况下结不成皮等等。
  一个星期后,李金凤学会了全部手艺。临别时,苗大娘掏出50元钱给她当路费,李金凤泪流不止:“大娘,俺没啥礼物给您,就让俺给您磕个头吧!”说着跪倒在地,苗大娘一把扶起她:“谢个啥,快回去出摊吧,夏季好卖……”
  李金凤支起了凉皮摊,生意兴隆,每天都能挣上100多块钱,日子渐渐红火起来。饮水思源,她没有忘记苗大娘,不时给大娘写封信问声平安。大娘拒不接受礼物,那就送上一面锦旗吧,上书:“洪水无情人有情,苗记大娘送温情。”
  “艺精人品更要精。”这是老太太的一句口头禅。每收一个徒弟前,她都要明确一条“家规”:今后做生意绝对不准掺杂化学物质。否则,断绝师徒关系。
  
  劳改释放人员住到家里,“苗记”凉皮国外飘香
  
  老太太起初仅向下岗职工和残疾退伍军人免费授艺,后来名气大了,找她的人越来越多,她免费授艺的对象随之越来越宽了。
  司爱军原是新乡市一家水泥厂的职工。1994年4月,21岁的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6年。等他从大墙内走出时,已经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不少亲友都对他报以异样的眼光,他感到心灰意冷。
  在新乡火车站,他捡起一张宣传单,不禁眼睛一亮:免费传授凉皮技艺!再往下看,他叹了口气:传授对象主要是特困下岗职工、残疾退伍军人,像自己这样的劳改释放人员,人家肯定不会要啊!
  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碰碰运气,见到苗大娘,他将情况如实相告。
  苗大娘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还年轻,今后要好好走路啊!”司爱军连连点头,问大娘愿不愿意收他为徒,大娘说:“孩子,谁不要你,我也得要你,要不你还会出事儿。好好干,挣钱后娶个媳妇,别忘了请大娘喝喜酒……”
  收司爱军为徒后,苗老太在授艺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小伙子悟性很高,一个星期后,就能单独出摊了。望着徒弟用汗水换来的一元、两元钱,她打心眼儿里高兴。
  老太太的凉皮手艺还被徒弟带到了国外。
  48岁的张素青是新乡市人,现旅居塞浦路斯。
  张素青不是特困下岗职工,却也是苗老太的徒弟。2000年8月,她跨进苗大娘的家门:“大娘,俺想跟您学做凉皮,学成了,到国外开店去!”苗老太一脸惊奇:学就学呗,干吗带到国外?
  原来,张素青和女儿都是苗记小吃的常客,新乡市那么多家小吃店,母女俩惟独相中了“苗记”。两年前,女儿到塞浦路斯定居了,远在他乡,念念不忘苗记小吃,常常写信说苗老太做的凉皮凉丝丝酸溜溜辣糊糊的,特别爽口,一想起来就直流口水。如今,张素青就要随女儿到国外定居了,想起女儿的馋相,她灵机一动,何不跟老太太学一学手艺,带到国外,既可让女儿解馋,还能开店赚钱,何乐而不为?
  苗老太一听就乐了:“好好好!这几年外国的什么麦当劳、肯德基都跑到中国耀武扬威来了,咱也把中国凉皮打到国外,让外国人尝尝咱的手艺!”
  对张素青这个特殊弟子,苗老太可真下了大功夫。以往收的徒弟,忙不过来时就让儿子指点一番,但这次不行,这可是到国外,为国争光啊!她自己亲口传授,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都小心指点。
  张素青学艺期满,掏出一沓钱来,说是表表心意。苗老太的脸立刻沉了下来,说我要是贪图这些,早成财神爷了。张素青不得不把钱收了回去。临出国前,她给老太太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十个烫金大字——“苗大娘人好心善艺更精”。
  后来,张素青给苗大娘写来一封信,说她做的凉皮在国外很受欢迎。
  
  400多个徒弟耗去她5万余元积蓄
  
  2001年1月,因城市改造苗老太所住的两层小楼拆掉了,按照政府的安置计划,一家人本应暂时搬至郊区。这下她急坏了:郊区那么远,今后来学艺的人怎么能找到路呢?思来想去她在市中心劳动路60号租下两间房子,把技艺传授部迁了过来。
  房子缩在劳动路西边一个小胡同里,很偏僻。这是苗老太的家,也是她的小吃技艺传授部,老太太每月要付300元租金。由于房子小,老太太当初“包吃包住”的承诺无法兑现了。但向老太太“取经”的人仍然络绎不绝。74岁的老人邹国泉从鹤壁市赶来,他原在的印刷厂效益很差,6名残疾下岗工没有出路,他是替他们来探探虚实的。苗老太对他说:“你回去跟孩子们说,让他们6个一起来吧!”
  几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前来拜师学艺的,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徒弟太多了,故事也太多了。锦旗,挂满了苗老太的两间小屋。
  做凉皮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讲究,徒弟们刚开始学时,米、面、油浪费很大,做出来的多是废品,只能扔掉。每一个人从开始学艺到出师,一般要浪费掉105元左右的原料。3年来,苗老太共免费收下了410多位下岗职工,帮助他们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另外老太太还收下了包括退伍军人、劳改释放人员等在内的其他几十个徒弟。老太太不仅包吃包住,还曾送给11位徒弟返程车费。
  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而且还于去年9月报考了新乡市老年干部大学。老人说:“今年1月我写了入党申请书。我已经77岁了,最大的心愿是在有生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责编丁可)
其他文献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对于罗伯特·库柏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亨有“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美誉的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而又触目惊心的照片。美国《时代》杂志记者在二战前线对其行采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战火还不够近。”  库柏1954年5月25日殉职于越南红河三角洲,死的时候,他视为生命的照相机还紧紧地攥在他的手里。  当我们翻看着那一张张用生命
期刊
2001年3月26日,38岁的下岗女工张业爱从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分局营市街派出所所长手中接过来一本鲜红的聘书,聘书上写着:“诚聘张业爱同志任我所现行组副组长。”    下岗    张业爱出生在济南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1980年,17岁的张业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她体谅父母的难处,主动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走进济南市精细化工厂当了一名车间女工。  进厂后,工作主动极积并且乐于助人的张业爱3次被评
期刊
不用问我是否渴望爱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不论她曾受过多么大的感情创伤,不论她曾受过多么大的感情创伤,潜意识里永远都是希望再一次得到爱的。    罗明是我的大学同学,那时我们一起主持过很多校园的文艺晚会,不知不觉就相恋至 深了。  毕业后,他不顾父母的百般劝阻,随我来到了A城。他说他希望能与我厮守一辈子。他的真诚,他的执著,让我感激。  他进入一家报社做记者,我则通过父母的关系在市一中谋得一份教
期刊
她终于明白了爱情是什么,可是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她爱吃苹果,却不会削苹果。她和他恋爱时,第一次削苹果给他吃。她削苹果的样子很特别,逆着削,削去许多的果肉。他看了,笑着夺过她手里的苹果,说等她削好了,他使只能吃核了。从此他不再让她削苹果,其实是怕她伤着自己的手。  后来他们结婚了。结婚后,她才发现他是真的爱她。她不会做家务,他几乎包揽了他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喜欢写作,业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爬格子上。他
期刊
在中外传统文化中,性只有生功能,因此只有由两个异性共同完成的情亲昵行为才是正天经地义的事,而除此之外的一切性行为、性活动,特别是由一个人独自完成的性行为活动,则统统被打入“另类”,视之为不体面的、可耻的和罪恶的。其实,人类的性行为活动除了两性之间的性亲昵,还有一些由个人完成的自娱自乐的“性独舞”。其中最常见的是自慰、性幻想和性梦,它们不仅完全属于正常、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绝非少见
期刊
李超然,女,2000年6月生于济南。52天时就能认字,两个多月时已能认字20多个,6个月零21天时能准确认字143个,成为世界上识汉字最早的婴儿。今年6月,李超然满周岁,已识字1000多。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其颁发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通过教育,人的潜能究竟能发掘到何种地步,简直难以想象。  昨晚看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节目取名《潇洒考一回》,请来的三位嘉宾都是白发长者。我并不是一
期刊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个决定有改变历史的力量。  ——何振梁“申奥陈述”中的一句话。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定在北京举行。世界用这种方式,做出了“有改变历史的力量”的选择    撇开善有善报的这回事,善,至少给人好心情。  ——《逆风飞飏》的作者、被称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这样说    对住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城市的儿童来说,他们所呼
期刊
2000年元月,世纪钟声刚刚响过,太行山麓的一家医院产房里传出一声啼哭,宣告了一个可爱女婴的诞生。当孩子的父亲、河北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小学的校长张胜利获准进屋看望母女时,他激动地把脸巾在妻子的脸上,又抱起襁褓中的女儿,一遍遍地柔声喊道:“希望,希望!  张胜利,这位昔日贫困乡村的学少年,是中国“希望工程”的第一位受助人。还在妻子怀孕之时,张胜利就跟她商量好了,不论生男还是生女,他们的爱情结晶都起名“
期刊
基因决定你爱谁    芸芸众生,谁是她的白马王子?他的红颜知己又是谁?古人将此归于“缘分”,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不过,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细加揣摩,‘缘分“之说有了一点科学根据。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大白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被称为MHC(主要是组织相溶性复合物)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M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雌性鼠之所以要这样做,乃是出于一种
期刊
1984年我收到过一封信,这是江苏省太仓县的一个女工读了我的《家庭》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婚姻的死亡与抢救》的文章后向我反映的情况。这件事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此后成为我下决心研究性科学的一个动力。  她在17岁的时候,由父母包办,嫁给了一个23岁的男人。他们没有感情,丈夫的性格又十分粗暴,可是因为收了人家的彩礼,第二年又生了女儿,离婚是不可能了。过了两年,她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个男青年,以后两人逐渐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