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引起的。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需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道德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育”;并且要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在这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德,应该使道德教育始终贯穿在学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他又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不仅如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在校人数也迅速增多。随着人数的增加,学生的素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高校一些危害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几年前的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的发生,以及近年关于北京海淀职业学校辱骂老师的行为等事件的频频发生,学生的道德教育再次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引起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重视。总体上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是,在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功利化、传统道德品质缺失、人际交往不当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既有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侵蚀,又有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既有家庭教育的片面化,又有学生忽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侵蚀
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生而有之的,它是在外部环境制约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现有外在环境是制约德育实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如此。近年来,我国的社会风气中发生着嬗变,“道德滑坡”、“道德危机”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拾金不昧被人叫做“傻冒”;助人为乐被人看成“弱智”;面对歹徒施暴熟视无睹,致使“英雄流血又流泪”等社会上人情冷漠的现象必然对生活在“象牙塔”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以至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出现偏差,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不仅是要使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许多高校教育虽然历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在实践中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品质的养成,使得道德教育重“教”轻“育”。从而导致学生知行严重脱节,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出现一定的差距,最终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中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有的教师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道德素养欠缺,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形成。
第三,家庭教育的片面化
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孩子道德品质养成的启蒙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帕金斯曾形象地把家庭比作“制造人格的工厂”,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深。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家庭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陷入了误区,很多父母由于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结果造成只重视知识,忽视情商教育;还有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一化,对孩子过分地溺爱或干涉,缺乏民主,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孩子进入大学后,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形成自私自大、急功近利、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等不良的道德品质。
第四,学生忽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
自我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等方面所进行的主动自觉地锻炼和提高。它是塑造自我、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等都十分重视自我道德修养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只重视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尤其是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学习,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典故等的回答平均正确率只有24%,对传统处世知识的回答平均正确率由28%。那么,对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状况我们可窥之一斑了,我们也不难理解当前有的大学生的“袖手旁观”现象了。
要消除这些不良倾向、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情操,应该一方面继续倡导社会的主流文化,弘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旋律,另一方面,还要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汲取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合理成分,用于补充主流文化的不足,使二者相得益彰。
中国历来是一个有着深厚道德基础的国家,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帮。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尤其是儒家道德思想,如孔子所倡导的杀身成仁,孟子所倡导的舍生取义,在今天看来仍然散发着熠熠之光。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所言:“儒学一切学问专以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者为其范围。”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的精粹。那么,如何发挥其作用,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运用到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首先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搞好学校德育环境建设
学校德育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往往比课堂教学的影响更大。为此,我们应该重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校园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课外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各种学术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了学生在学校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画面,成为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和情趣的重要因素。
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定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每个高职院校要全面、深入、创造性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哲学课和其他各门课的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融入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的事例,用于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除此之外,在公共选修课中要增加中华传统道德方面的内容,如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研究、孔孟学说、道家道德思想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等选修课,还可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广泛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同时,教师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影响不可忽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貌,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其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篇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可以说教师如果热爱并掌握传统道德思想,在其思维、行动、人格等方面会处处体现出来,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也就为学生接受和继承传统美德提供了条件。因此,学习和掌握儒家德育,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然而,现在不少教师的传统道德修养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教师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并把其内化于自己的思想,付诸于行动之中,是很重要的。
再次,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家庭道德教育在一体化的道德教育网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过程完整、内容广泛、方式灵活且有权威性。家庭作为社会细胞,自产生以来就担负着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在一体化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家长要重视关心子女思想道德的培育,多留给孩子一点时间,与孩子相处、沟通,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为人处世,指导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利用多种形式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最后, 学生自身应提高传统道德修养
高职学生要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尤其是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的积极、合理的方面。如儒家所提倡的胸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人格气节;“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等,用这些精华来进行修身养性;同时,还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参观访问、主题报告会、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教育实习等,在实践中修养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嘉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师范生理想人格的培养[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3)
[2]王冬艳. 中国传统德育观与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J] .教育探索,2002(8)
[3]龚嘉镇.人生观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J] .中国德育,2008(1)
[4] 徐赛虎. 儒家伦理与高校德育 [EB]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
[5]杜继艳.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EB]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道德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育”;并且要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在这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德,应该使道德教育始终贯穿在学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他又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不仅如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在校人数也迅速增多。随着人数的增加,学生的素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高校一些危害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几年前的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的发生,以及近年关于北京海淀职业学校辱骂老师的行为等事件的频频发生,学生的道德教育再次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引起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重视。总体上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是,在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功利化、传统道德品质缺失、人际交往不当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既有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侵蚀,又有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既有家庭教育的片面化,又有学生忽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侵蚀
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生而有之的,它是在外部环境制约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现有外在环境是制约德育实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如此。近年来,我国的社会风气中发生着嬗变,“道德滑坡”、“道德危机”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拾金不昧被人叫做“傻冒”;助人为乐被人看成“弱智”;面对歹徒施暴熟视无睹,致使“英雄流血又流泪”等社会上人情冷漠的现象必然对生活在“象牙塔”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以至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出现偏差,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不仅是要使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许多高校教育虽然历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在实践中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品质的养成,使得道德教育重“教”轻“育”。从而导致学生知行严重脱节,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出现一定的差距,最终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中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有的教师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道德素养欠缺,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形成。
第三,家庭教育的片面化
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孩子道德品质养成的启蒙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帕金斯曾形象地把家庭比作“制造人格的工厂”,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深。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家庭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陷入了误区,很多父母由于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结果造成只重视知识,忽视情商教育;还有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一化,对孩子过分地溺爱或干涉,缺乏民主,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孩子进入大学后,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形成自私自大、急功近利、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等不良的道德品质。
第四,学生忽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
自我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等方面所进行的主动自觉地锻炼和提高。它是塑造自我、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等都十分重视自我道德修养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只重视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尤其是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学习,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典故等的回答平均正确率只有24%,对传统处世知识的回答平均正确率由28%。那么,对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状况我们可窥之一斑了,我们也不难理解当前有的大学生的“袖手旁观”现象了。
要消除这些不良倾向、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情操,应该一方面继续倡导社会的主流文化,弘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旋律,另一方面,还要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汲取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合理成分,用于补充主流文化的不足,使二者相得益彰。
中国历来是一个有着深厚道德基础的国家,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帮。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尤其是儒家道德思想,如孔子所倡导的杀身成仁,孟子所倡导的舍生取义,在今天看来仍然散发着熠熠之光。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所言:“儒学一切学问专以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者为其范围。”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的精粹。那么,如何发挥其作用,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运用到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首先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搞好学校德育环境建设
学校德育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往往比课堂教学的影响更大。为此,我们应该重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校园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课外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各种学术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了学生在学校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画面,成为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和情趣的重要因素。
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定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每个高职院校要全面、深入、创造性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哲学课和其他各门课的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融入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的事例,用于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除此之外,在公共选修课中要增加中华传统道德方面的内容,如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研究、孔孟学说、道家道德思想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等选修课,还可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广泛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同时,教师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影响不可忽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貌,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其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篇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可以说教师如果热爱并掌握传统道德思想,在其思维、行动、人格等方面会处处体现出来,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也就为学生接受和继承传统美德提供了条件。因此,学习和掌握儒家德育,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然而,现在不少教师的传统道德修养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教师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并把其内化于自己的思想,付诸于行动之中,是很重要的。
再次,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家庭道德教育在一体化的道德教育网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过程完整、内容广泛、方式灵活且有权威性。家庭作为社会细胞,自产生以来就担负着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在一体化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家长要重视关心子女思想道德的培育,多留给孩子一点时间,与孩子相处、沟通,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为人处世,指导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利用多种形式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最后, 学生自身应提高传统道德修养
高职学生要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尤其是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的积极、合理的方面。如儒家所提倡的胸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人格气节;“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等,用这些精华来进行修身养性;同时,还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参观访问、主题报告会、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教育实习等,在实践中修养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嘉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师范生理想人格的培养[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3)
[2]王冬艳. 中国传统德育观与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J] .教育探索,2002(8)
[3]龚嘉镇.人生观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J] .中国德育,2008(1)
[4] 徐赛虎. 儒家伦理与高校德育 [EB]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
[5]杜继艳.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EB]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