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3岁的孩子对父母及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因此每天早晨“迎接孩子”是项大工程,要创设好看的、好玩的环境吸引他们,小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甚少,从家庭迈出第一步,离开亲人的呵护,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如幼儿园,大多会表现为拒绝,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小班教师,带好小小班,必须讲究一些教育艺术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小小班 幼儿园
幼儿园一般按年龄分班,小小班主要招收2~3岁的幼儿,它是对传统的学前三年教育的前伸,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早期教育的发展、满足家长的需求而产生。现代教育观念认为,0~3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智力开发阶段,因此小小班的教育与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小小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甚少,从家庭迈出第一步,离开亲人的呵护,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被迫”与许多陌生人(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他们大多数表现为拒绝、哭闹,他们“独立自主”惯了,不乐意被“集体”所困,他们不理解成人的期望,对他们来说适应幼儿园生活是需要过程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小班教师,带好小小班,必须讲究一些教育艺术和管理策略,“爱心+智慧”不失为上策:
一、以环境吸引,用温情感染,让幼儿恋上幼儿园
1.渡好“离别关”。
2~3岁的孩子对父母及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即使愿意来幼儿园,但每天早晨还是不愿“离别”,会拉着家人的手不放,会缠着家长要求再陪一会儿,会掉几滴眼泪、喊几声,搞得家人心酸、教师尴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往往难过“分别关”,但一旦分开,不一会儿也就“忘记了”。
因此,每天早晨“迎接孩子”是项大工程,要创设好看的、好玩的环境吸引他们,要在与幼儿及家长的自然问候中,把他迎过来,通过身体的接触,比如抱过来,摸摸脸蛋,欣赏其衣着,跟他说说话,问声好,和他一起插好晨检牌等,缓解其紧张情绪,在不经意间与家长分手。碰到个别“爱哭的”,不要让他“传染”给别的孩子,可以通过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甚至好吃的东西、特别的礼物,让他“破涕为笑”,让他自己感觉到上幼儿园也挺好,甚至比在家里有趣,逐渐地就培养起幼儿良好的入园习惯了。
2.让他“待得住”
不哭不闹还是第一步,要让幼儿在幼儿园“待得住”,就必须让孩子“有事做”。“太闲了”他就要“想妈妈”。我们可以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准备足够的玩具,数量是孩子人数的3~4倍,一类不少于6件,对一些幼儿特感兴趣的可以人手一份。游戏中,幼儿彼此成为玩伴,自然熟起来,还会养成商量、谦让、共享的习惯。如:钓小鱼游戏,孩子们商量着谁来钓鱼,谁来收鱼;未来建造师游戏中,相互谦让不争抢;巧手宝宝游戏中,一起为树妈妈找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幼儿彼此熟悉的桥梁。一段时间后,幼儿园“群”的力量自然吸引住“孤独的我”,幼儿园就成了“我的家”了。
3.乐意“吃和睡”。
还有两个环节不可忽视——吃饭和午睡,这也是个容易激起幼儿想家的环节,因为小小班的幼儿还是家里的宝宝,有很多在家吃饭、睡觉有“专权”:想吃什么有什么,想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想家长喂自己绝不动手,睡觉不讲究时间,要大人陪着睡,个别的还要叼着奶嘴睡、闻着妈妈的衣服睡……幼儿园哪有那么好?小脑筋就动起来了,哭闹、不吃、不睡,最好让我回家。怎么办?这么多孩子,老师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了,那就只好用智慧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先建议幼儿园为每个托班的孩子准备一套精美的儿童餐具、一块漂亮的卡通小手巾,装上精心烹饪的午餐,让你忍不住要拥有它、摆弄它,那就乖乖地过来吃饭。“老师也吃一口,啊,真好吃!”“胡萝卜,小兔子最爱吃”“摸摸你的小肚子,小肉圆在里面,这儿还片绿菜叶子”“你的小勺子本领真大,装得满满的,拿得稳稳的”……吃饭真有趣,不愿意吃才怪呢。
要睡觉,那得先出去逛逛,然后再轻轻地进入卧室,那是我们为孩子精心打造,像天空、像大海一样蓝的碎花窗帘拉下了,光线柔和,墙上,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围坐在花的海洋里,伴着月亮姐姐安然入睡……“噢,别打扰它们,你床头的小动物(幼儿的动物标签)也要睡了,闭上眼睛,听老师讲个故事(或播放一段柔美的音乐)……”遇到个别“顽固”的,就坐在他身边,抱一抱、拍一拍,让他找到妈妈的感觉,心静了,自然就睡了。
4.快乐“回家去”。
午睡起来后,吃点心、玩游戏、听故事,是一天中最平和的时段,别小瞧这群宝贝,他们可精了,经验告诉他“很快有人来接了”,有什么好闹?还不如吃个痛快、玩个够。但老师可不能太大意,以为万事太平了。要预先做好家长工作,提醒家长别来得太早或太晚,因为来一个家长就是一个讯号——我妈妈也要来了,就巴望着,过一小会儿不到,很容易就会闹。来了以后呢,也别马上就走,邀请家长和孩子在幼儿园在呆一会儿,和老师、小朋友说说话、做做游戏,听老师“夸夸宝宝”——这是一种暗示性的、鼓励性的表扬……如果有一天孩子能拉着家长在幼儿园“再玩一会儿”,然后大声地跟“老师再见”,高高兴兴地离开幼儿园,那么这个孩子就算渡过入园关了。
事实上,只要你有爱心、有智慧,就一定会理解家长的心、捕获孩子的情,让家长和幼儿都“恋上幼儿园”。
二、以生活为径、用游戏之法,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在生活中教育,通过游戏学习”,是最适合小小班幼儿的教育策略。通俗地说,就是要让幼儿快乐游戏每一天,快乐成长每一天,其最直接的方法是“玩”、最有效的途径是“生活”。
1.自由地玩。
小小班的“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放任”一些,没有直接的学习要求,没有太多的纪律约束,高兴就好,能玩起来就好,能慢慢合群就好。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迎合幼儿的喜好提供玩具,作息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需要作一些灵活变动,玩得高兴就多玩一会,不想玩了,就不玩了或换个游戏。其实在这“放任自由”的过程中,孩子们悄悄地成长了:不再哭闹,欢声笑语多了,朋友多了,会玩出花样了,爱上幼儿园了……
2.有序地玩。
当然集体生活是不能没有一定规则约束的,所以“玩”也要有良好的秩序,因为好的秩序是孩子能在集体中愉快游戏、快乐学习的保障。然而小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尚差、规则意识很少、自由散漫惯了,这就需要教师的专门设计和操作了。如用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卡片做标记,带领孩子玩“找找我的小动物”游戏,就能很快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杯子、毛巾、床位、桌椅和玩具的“家”等。还比如“排队”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也可以多种策略解决——在通往卫生间的通道上贴两列小脚印,让孩子踩着“小脚印”去,去操场一个接一个“开火车”去,或来个“母鸡带小鸡”,保管不再挤来挤去。还比如玩游戏很乐意,可游戏一结束,就撂摊子了,我们就给玩具取上好听的名字,将玩具拟人化,开展“我是玩具的好朋友”“我把玩具送回家”等游戏,变“收拾”为“游戏”,孩子们就乐此不疲了。
3.多样地玩。
小小班的游戏应当丰富多彩,“娃娃家”可以让幼儿当回小大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练习使用餐具,学习哄孩子,“积木区”可以让幼儿满足幼儿爱摆弄的需要,在堆高、推倒中获得快乐,给“动物喂食”,可以增进幼儿对动物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心,锻炼他们的手指,“过小桥”“钻阳光隧道”“吊旋”“开飞机”,可以加强幼儿运动,锻炼他们的大小肌肉群,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因此,要做好小小班的老师,就要首先成为一个受幼儿欢迎的“玩伴”,不懈坚持“玩是主要手段,快乐是唯一目标”的理念,孩子就有望在这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中、在快乐有序的游戏中,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2~3岁的孩子对父母及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因此每天早晨“迎接孩子”是项大工程,要创设好看的、好玩的环境吸引他们,小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甚少,从家庭迈出第一步,离开亲人的呵护,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如幼儿园,大多会表现为拒绝,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小班教师,带好小小班,必须讲究一些教育艺术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小小班 幼儿园
幼儿园一般按年龄分班,小小班主要招收2~3岁的幼儿,它是对传统的学前三年教育的前伸,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早期教育的发展、满足家长的需求而产生。现代教育观念认为,0~3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智力开发阶段,因此小小班的教育与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小小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甚少,从家庭迈出第一步,离开亲人的呵护,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被迫”与许多陌生人(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他们大多数表现为拒绝、哭闹,他们“独立自主”惯了,不乐意被“集体”所困,他们不理解成人的期望,对他们来说适应幼儿园生活是需要过程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小班教师,带好小小班,必须讲究一些教育艺术和管理策略,“爱心+智慧”不失为上策:
一、以环境吸引,用温情感染,让幼儿恋上幼儿园
1.渡好“离别关”。
2~3岁的孩子对父母及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即使愿意来幼儿园,但每天早晨还是不愿“离别”,会拉着家人的手不放,会缠着家长要求再陪一会儿,会掉几滴眼泪、喊几声,搞得家人心酸、教师尴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往往难过“分别关”,但一旦分开,不一会儿也就“忘记了”。
因此,每天早晨“迎接孩子”是项大工程,要创设好看的、好玩的环境吸引他们,要在与幼儿及家长的自然问候中,把他迎过来,通过身体的接触,比如抱过来,摸摸脸蛋,欣赏其衣着,跟他说说话,问声好,和他一起插好晨检牌等,缓解其紧张情绪,在不经意间与家长分手。碰到个别“爱哭的”,不要让他“传染”给别的孩子,可以通过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甚至好吃的东西、特别的礼物,让他“破涕为笑”,让他自己感觉到上幼儿园也挺好,甚至比在家里有趣,逐渐地就培养起幼儿良好的入园习惯了。
2.让他“待得住”
不哭不闹还是第一步,要让幼儿在幼儿园“待得住”,就必须让孩子“有事做”。“太闲了”他就要“想妈妈”。我们可以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准备足够的玩具,数量是孩子人数的3~4倍,一类不少于6件,对一些幼儿特感兴趣的可以人手一份。游戏中,幼儿彼此成为玩伴,自然熟起来,还会养成商量、谦让、共享的习惯。如:钓小鱼游戏,孩子们商量着谁来钓鱼,谁来收鱼;未来建造师游戏中,相互谦让不争抢;巧手宝宝游戏中,一起为树妈妈找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幼儿彼此熟悉的桥梁。一段时间后,幼儿园“群”的力量自然吸引住“孤独的我”,幼儿园就成了“我的家”了。
3.乐意“吃和睡”。
还有两个环节不可忽视——吃饭和午睡,这也是个容易激起幼儿想家的环节,因为小小班的幼儿还是家里的宝宝,有很多在家吃饭、睡觉有“专权”:想吃什么有什么,想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想家长喂自己绝不动手,睡觉不讲究时间,要大人陪着睡,个别的还要叼着奶嘴睡、闻着妈妈的衣服睡……幼儿园哪有那么好?小脑筋就动起来了,哭闹、不吃、不睡,最好让我回家。怎么办?这么多孩子,老师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了,那就只好用智慧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先建议幼儿园为每个托班的孩子准备一套精美的儿童餐具、一块漂亮的卡通小手巾,装上精心烹饪的午餐,让你忍不住要拥有它、摆弄它,那就乖乖地过来吃饭。“老师也吃一口,啊,真好吃!”“胡萝卜,小兔子最爱吃”“摸摸你的小肚子,小肉圆在里面,这儿还片绿菜叶子”“你的小勺子本领真大,装得满满的,拿得稳稳的”……吃饭真有趣,不愿意吃才怪呢。
要睡觉,那得先出去逛逛,然后再轻轻地进入卧室,那是我们为孩子精心打造,像天空、像大海一样蓝的碎花窗帘拉下了,光线柔和,墙上,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围坐在花的海洋里,伴着月亮姐姐安然入睡……“噢,别打扰它们,你床头的小动物(幼儿的动物标签)也要睡了,闭上眼睛,听老师讲个故事(或播放一段柔美的音乐)……”遇到个别“顽固”的,就坐在他身边,抱一抱、拍一拍,让他找到妈妈的感觉,心静了,自然就睡了。
4.快乐“回家去”。
午睡起来后,吃点心、玩游戏、听故事,是一天中最平和的时段,别小瞧这群宝贝,他们可精了,经验告诉他“很快有人来接了”,有什么好闹?还不如吃个痛快、玩个够。但老师可不能太大意,以为万事太平了。要预先做好家长工作,提醒家长别来得太早或太晚,因为来一个家长就是一个讯号——我妈妈也要来了,就巴望着,过一小会儿不到,很容易就会闹。来了以后呢,也别马上就走,邀请家长和孩子在幼儿园在呆一会儿,和老师、小朋友说说话、做做游戏,听老师“夸夸宝宝”——这是一种暗示性的、鼓励性的表扬……如果有一天孩子能拉着家长在幼儿园“再玩一会儿”,然后大声地跟“老师再见”,高高兴兴地离开幼儿园,那么这个孩子就算渡过入园关了。
事实上,只要你有爱心、有智慧,就一定会理解家长的心、捕获孩子的情,让家长和幼儿都“恋上幼儿园”。
二、以生活为径、用游戏之法,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在生活中教育,通过游戏学习”,是最适合小小班幼儿的教育策略。通俗地说,就是要让幼儿快乐游戏每一天,快乐成长每一天,其最直接的方法是“玩”、最有效的途径是“生活”。
1.自由地玩。
小小班的“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放任”一些,没有直接的学习要求,没有太多的纪律约束,高兴就好,能玩起来就好,能慢慢合群就好。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迎合幼儿的喜好提供玩具,作息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需要作一些灵活变动,玩得高兴就多玩一会,不想玩了,就不玩了或换个游戏。其实在这“放任自由”的过程中,孩子们悄悄地成长了:不再哭闹,欢声笑语多了,朋友多了,会玩出花样了,爱上幼儿园了……
2.有序地玩。
当然集体生活是不能没有一定规则约束的,所以“玩”也要有良好的秩序,因为好的秩序是孩子能在集体中愉快游戏、快乐学习的保障。然而小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尚差、规则意识很少、自由散漫惯了,这就需要教师的专门设计和操作了。如用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卡片做标记,带领孩子玩“找找我的小动物”游戏,就能很快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杯子、毛巾、床位、桌椅和玩具的“家”等。还比如“排队”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也可以多种策略解决——在通往卫生间的通道上贴两列小脚印,让孩子踩着“小脚印”去,去操场一个接一个“开火车”去,或来个“母鸡带小鸡”,保管不再挤来挤去。还比如玩游戏很乐意,可游戏一结束,就撂摊子了,我们就给玩具取上好听的名字,将玩具拟人化,开展“我是玩具的好朋友”“我把玩具送回家”等游戏,变“收拾”为“游戏”,孩子们就乐此不疲了。
3.多样地玩。
小小班的游戏应当丰富多彩,“娃娃家”可以让幼儿当回小大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练习使用餐具,学习哄孩子,“积木区”可以让幼儿满足幼儿爱摆弄的需要,在堆高、推倒中获得快乐,给“动物喂食”,可以增进幼儿对动物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心,锻炼他们的手指,“过小桥”“钻阳光隧道”“吊旋”“开飞机”,可以加强幼儿运动,锻炼他们的大小肌肉群,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因此,要做好小小班的老师,就要首先成为一个受幼儿欢迎的“玩伴”,不懈坚持“玩是主要手段,快乐是唯一目标”的理念,孩子就有望在这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中、在快乐有序的游戏中,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