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问的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抓住契机,找准“最佳切入点”
  
  所谓“最佳切入点”,就是围绕语文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征和学生实际而选择导析课文,高效低耗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入手处。“最佳切入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好着眼点,是直奔教学目标的捷径。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抓住它就会产生“触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 “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再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两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标新立异,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或公式化,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如果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新异性,则会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期待心理,继而对求解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不协调”必须设置疑问,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时,课一开始就造成两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根据鲁迅朋友孙伏园先生回忆,鲁迅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样的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以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的?深入理解课文就能得到答案。二是《孔乙己》描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学生们急于想找到正确答案,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这是于漪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典型一例。
  
  三、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努力得到解答,他就有了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又会成为转入新的学习的动力。如果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使他们产生为难情绪而挫伤其学习热情。只有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性分层次提问,量体裁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才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问答山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
  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識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以“问”定教学日标,以“问”来组织教学。并善待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
  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提问技巧,合理提问,激发兴趣,积极评价,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使学生真正悟透疑点,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兴元,教师,现居甘肃敦煌。
其他文献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和新昌县等10单位发起的“长江下游古文化研讨会”于1987年10月15日下午在浙江省新昌县开幕。来自全国15个单位的考古、历史、旋游专业的80
[本刊讯] 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在第二次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上,就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问题作了题为《坚持改革,加速改造,使现有企业永葆青春》的报告。他说,党中央、
1996年10月,为配合忠(信)定(南)公路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和平县博物馆,对和平县大坝镇子顶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一批陶器。近年来,和平县博物馆对附城镇三角山遗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每一位
1 产生蒸汽或水流发电站通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或核燃料,把水煮沸变成水蒸气。气流沿着管道涌进汽轮机,并带动涡轮叶片,使它飞速旋转。而水力发电站利用高处水流的冲击力,使涡轮叶片旋转。    2 带动线圈旋转  涡轮叶片带动与它相连的巨大的螺旋形铜线圈一起转动,线圈位于磁铁的两极之间,而磁铁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就是发电机。    3 产生电流  当线圈在磁铁中转动时,磁铁能使电线中的电子移动,从而产生
由高文、袁愈高编辑的《四川历代铜币图录》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2开本,按实物原拓收录了四川铸行的铜币、压胜币约150种版式,并注明其重量、特征、评极等。定价每
新课程数学突出从解决问题出发,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讨论和交流,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开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一、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
来到这个栏目,异想天开就是你得出所有答案的秘方!要求:1.发挥你的无穷想象力;2.可以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等作为辅助想象的现实手段;3.截止日期为当月月底。你的收获:1.越来越
生命中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你遇上一些特别的人和事,然后成长就豁然开朗了。睁大眼睛,不要让这个时刻被你毫无察觉地放走哦! There is always such a moment in life, you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