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小学音乐教材融合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进入一个关注生命的新世纪,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更应多关爱学生的生命,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音乐走进心灵。
一、小学音乐教育倾注人文教育的意义
小学音乐新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环境基础,作为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有以下两种现象:
1、教师独霸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大致可分串讲式、问答式、训练式等几种。在串讲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满堂滔滔不绝的讲述,学生被动的听,成为了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在训练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训练的对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得到了一定的练习,但往往因训练点的选择由教师而定,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理解,无法进行自我表现,这种训练显得较为单调和枯燥。
2、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目标缺乏梯度。
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急于求成,希望学生个个会识谱,会唱曲,会演奏乐器,教学中全然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盲目按大纲、教材规定的、统一的教学目标来教给学生知识,而未根据各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去制定一个梯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统一的目标,简单、生硬地进行教授,从而导致那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怕学音乐,厌恶上音乐课。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这些现象,集中體现在教育的另一半——人文教育的失落。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就应当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内涵
小学音乐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倾注,具体包涵在以下几点:
1、全方面关注人。
全方面不等于德、智、体、美、劳这几类,它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的对人的关怀、爱护、理解、宽容以及相互尊重等,只有具备乐观、健康的情绪,才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疾病、痛苦、挫折、失败、甚至各种灾难等等。
2、关注全体人。
由于学校里每个学生因智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公正、无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只有胸襟广博、关注社会、心中有爱的师者,才能打开学生精神领域的大门,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为学生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3、关注人的全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体现在教授知识中,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也体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1、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应做到:(1)进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养。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具有道德感染的歌曲。如《祖国祖国多美丽》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金孔雀轻轻跳》表达了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友爱之情;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小学音乐教材里的每首歌、乐曲都经过了编者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充溢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有的刻画了美的人物形象,如《老师最理解我》;有的描绘了美的自然景色,如《我的小花园》;有的表达了美的心愿,如《摘星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美与丑,分辨善与恶,是与非,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2、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
教师要勇于打破“满堂灌”“抱着不敢放手”的陈旧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设置问题,自己动手给予解决。(1)放手独立完成。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理解歌词内涵,用乐器吹奏曲谱等。(2)让学生合作学习。因各种原因,学生在音乐中各方面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吹奏能力较强,有的歌唱能力不错。将学生按各种特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思考和学习新知,合作中既促进了学生情感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协调性,团结友爱精神。(3)活动学习。在学习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推进学习的进度。如:小歌星赛、绘画比赛、小小演奏家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培养表演欲望,激发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
3、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
首先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念,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能做的事,不说学生能说的话。音乐课大致可分为唱歌课、唱游课、欣赏课、综合训练课几大类。教学的一般过程分为“预习——新知识传授——巩固练习”。(1)预习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前奏,许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独立解决。如教授《摇篮曲》时,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何为摇篮曲,了解舒柏特的生平,了解中外一些优秀的摇篮曲。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这些远比教师的讲解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预习还包括教师的课前备课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训练点,针对课堂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疑难点。(2)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课前的认真预习参与了多种思维活动,它为课堂中师生的共同学习奠定了基础。
没有创造性就缺乏生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生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小学音乐教育倾注人文教育的意义
小学音乐新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环境基础,作为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有以下两种现象:
1、教师独霸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大致可分串讲式、问答式、训练式等几种。在串讲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满堂滔滔不绝的讲述,学生被动的听,成为了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在训练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训练的对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得到了一定的练习,但往往因训练点的选择由教师而定,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理解,无法进行自我表现,这种训练显得较为单调和枯燥。
2、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目标缺乏梯度。
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急于求成,希望学生个个会识谱,会唱曲,会演奏乐器,教学中全然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盲目按大纲、教材规定的、统一的教学目标来教给学生知识,而未根据各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去制定一个梯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统一的目标,简单、生硬地进行教授,从而导致那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怕学音乐,厌恶上音乐课。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这些现象,集中體现在教育的另一半——人文教育的失落。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就应当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内涵
小学音乐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倾注,具体包涵在以下几点:
1、全方面关注人。
全方面不等于德、智、体、美、劳这几类,它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的对人的关怀、爱护、理解、宽容以及相互尊重等,只有具备乐观、健康的情绪,才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疾病、痛苦、挫折、失败、甚至各种灾难等等。
2、关注全体人。
由于学校里每个学生因智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公正、无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只有胸襟广博、关注社会、心中有爱的师者,才能打开学生精神领域的大门,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为学生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3、关注人的全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体现在教授知识中,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也体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1、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应做到:(1)进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养。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具有道德感染的歌曲。如《祖国祖国多美丽》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金孔雀轻轻跳》表达了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友爱之情;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小学音乐教材里的每首歌、乐曲都经过了编者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充溢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有的刻画了美的人物形象,如《老师最理解我》;有的描绘了美的自然景色,如《我的小花园》;有的表达了美的心愿,如《摘星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美与丑,分辨善与恶,是与非,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2、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
教师要勇于打破“满堂灌”“抱着不敢放手”的陈旧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设置问题,自己动手给予解决。(1)放手独立完成。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理解歌词内涵,用乐器吹奏曲谱等。(2)让学生合作学习。因各种原因,学生在音乐中各方面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吹奏能力较强,有的歌唱能力不错。将学生按各种特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思考和学习新知,合作中既促进了学生情感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协调性,团结友爱精神。(3)活动学习。在学习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推进学习的进度。如:小歌星赛、绘画比赛、小小演奏家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培养表演欲望,激发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
3、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
首先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念,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能做的事,不说学生能说的话。音乐课大致可分为唱歌课、唱游课、欣赏课、综合训练课几大类。教学的一般过程分为“预习——新知识传授——巩固练习”。(1)预习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前奏,许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独立解决。如教授《摇篮曲》时,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何为摇篮曲,了解舒柏特的生平,了解中外一些优秀的摇篮曲。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这些远比教师的讲解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预习还包括教师的课前备课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训练点,针对课堂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疑难点。(2)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课前的认真预习参与了多种思维活动,它为课堂中师生的共同学习奠定了基础。
没有创造性就缺乏生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生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