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改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
  人格感染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而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磨损了学生的个性。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对策。
  课前,教师要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听完后,请你们自己提出问题,好吗?"简短的几句话,赢合了学生爱学故事的心理特点,激荡了学生活跃的思维,纷纷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课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尽量使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描述、灵活的方法、生动活泼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片面或偏激的问题应多引导,少指责,不能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要有笑声,要有争议,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笑声迭起,堂上还要有争论和创造的机会。
  课后,教师要将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向课外延伸。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例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许多学生被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的遭遇所感动。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死,有一天,她来到我们中国,来到我们中间,我们该怎样关心她呢?又准备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伸出了温暖的手,有的说,我给她漂亮的衣服穿;有的说,我让她住在我家里,与我一起学习。
  二、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因素,寻找凭借点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名家的名篇,课文里蕴含着兴趣、爱
  好、意志、情感等各种心理信息。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凭借点。具体做法如下:
  1、直取。有些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显,可以直接利用。如《一定要争气》一课,童第周成功后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这里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激起他们自信心。
  2、挖掘。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的因素比较隐蔽,不能直接从文章的词语、句子中作为凭借点,须深入分析,细心推敲,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比如复杂的人物性格,典型的细节描写,令人深思、回味无穷的结尾,巧妙的省略所留出的艺术空白。这些又恰是作者传情达志方面的重要表现手段。例如《小珊迪》中的小珊迪的诚实、善良,《难忘的一课》中,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心,《丰碑》里,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拓展。有些教材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太明显,既不能直取,也不能挖掘。此时,必须拓展一下,找出言"此"与"彼"指之间的结合点。如《落花生》一课,字面上写的是花生,实际折射的是那种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生信念。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鲁迅说:"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教师只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就能体会鲁迅先生不怕挫折、迫害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注重自身体验与实践
  1、体验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勇气,自然就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地鼓励学生发言、读书:"你真聪明。""你知道的真多。""你学得真好。"恰当地进行这些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实践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身的能力强弱有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的学生心理情绪往往不稳定,而回答问题吞吞吐吐、犹豫不决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定期举行优秀作业展评,书法比赛,朗诵会,故事会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由他们做"小老师"解答问题,给予充分表现自我的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精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选准渗透点,研究渗透术,增强渗透效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Gravity anomalies on a 2.5×2.5 arc-minute grid in a non-tidal system were derived over the South China and Philippine Seas from multi-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接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收集鲜活的素材,化作笔下精彩的文段,让生活走进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起学生表达欲望,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当今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这一教学策略的不断改进,以下就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期刊
内容摘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善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用自己敏锐的大脑去思考,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探索,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自主参与的过程,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激发 兴趣 课堂教学 艺术    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阶梯,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如果一位教师能把学生的学
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倾听、阅读、思考、发问、表达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求知》中曾说:"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论阔时,知识可供装饰";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是的,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那么,在倡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此仅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采取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
期刊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辽宁省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大量“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引发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很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观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用新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在他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注重的是启发式思维的培养。"对于多数初中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从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中,我得到了一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价
期刊
摘要:作文课堂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其授课的实效性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作文素材"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授课形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精心准备作文素材,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小学 作文课堂 实效性 制约因素  一、当前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语文作文分数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作文写作的好坏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