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课程改革正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主导教学。但是,在农村中学,新理念受到了很多阻碍,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本文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两大不适应”
  (一)观念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彻底的调整与改革,逐步更新和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要想让新课程标准得到较好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相应的语文教育观念。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有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能完全理解语文的性质。以往的教学大纲,主要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但是,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人文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可是,当前不少农村中学教师始终将语文的工具性放在了首位,总是片面地认为语文学科就是对语言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就可以了。特别是到了九年级之后,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更是将教学过程变为了实施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忽略了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
  但是,另一个方面,却有些教师总是片面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部分教师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进行较好的理解,或者总是忽略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比如,在对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就让学生在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主题,但是在谈主题的时候,又强制性地将文章的主题归纳到“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上……”,这样就夸大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性。
  第二、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完全适应。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得知,“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对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江村小景》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感悟,去领悟课文中体现的这一家人从“团聚”到“离别”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方式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对苏州园林的美景进行欣赏,只是简单地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比较枯燥,最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标”的“两大困惑”
  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总是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就是“新课标”的要求同当今农村教育的现实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无法理解真正的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先谈谈社会因素,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课程的实施。当地的经济状况会给学校的教师培训、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学设备的更新等带来制约。在有些偏僻的乡村,有时连教师的工资都没有保障。如果学校得不到社会经济的保障,那新课程标准就是一句口号了。同样,家庭氛围也是比较重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幸福。
  (二)无法准确理解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来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即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不少教师无法完全进入到这种状态中。没有电脑设备,即使有了这样的设备,乡村中学的不少教师年纪较大,没有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对《马说》这课进行教学的时候,涉及不少多义词,这些词语的拼音也是有区别的。其中的“食”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读音,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用多媒体进行朗读示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相关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困惑,笔者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要想让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渠道是比较多的。但是,从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来讲,校本培训是比较实在的。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导,让教师学到较多的符合教学实际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多进行观摩和演练。比如,教师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时,可以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较好地展示出来。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天天同学生呆在一起,可以让情感得到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农村这样一个独特的教学环境中,有着不少独特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农村的谚语、农民的土语、独特的乡村习俗以及那些优秀的民间故事传说等。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发挥。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学生本应在写作中找到创造的兴奋,体会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可是现在的作文教学却不断遭遇尴尬:“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我们孩子看书太少,不会写作文。”“孩子从小就愁作文。”“他看了不少书,就是不会写作文。”……这样的话语经常从孩子和家长的口中脱口而出。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不得不深思:从小学到初中的作文教学究竟教了些什么,为什么学生越学越不会写作文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自己
期刊
曾经问一个学生:你怎么看作文?学生回答:作文就是三分真、七分假。进而问:何谓三分真、七分假?学生的回答更有趣:三分真就是真实生活的呈现,七分假就是编和吹呗。又问:怎么编和吹?回答:想象和联想。且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期中的想象更是道出了写作的方法。  文学创作是离不开丰富的想象的。有一位名家在谈创作经验时说:生活是创作之母,想象为创作之父。初中生写作文也是在创作,那就绝不能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是很值得推崇的教学途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内心会经历很多情感的变化,无论是合作学习时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肯定后信心的增加,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障碍时对自己产生的怀疑,这些过程都伴随着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教师如果善于捕捉学生内心情绪的起伏,并能恰当地运用情感策略,这会让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的运用展开研究。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感染、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通过语言再现文章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要想使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我认为要抓好“五读”。  一、预习读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将文字信息转变为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思维活动
伴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初中英语中,语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情景真实,表达地道规范,词汇再现率高,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语法讲解形式新颖活泼,浅显易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习得必要的语法知识。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这套教材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一支粉
文本阅读学习素材的优化,是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文本阅读素材的运用来探寻相关阅读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语篇整体学习的意识和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文本阅读资源的优化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载体,利于拓宽学生认知视野,深化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学生阅读学习认知规律探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建立在优化阅读资源基础上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有较强的笔头能力,却欠缺口头表达能力。然而,《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整合听说读写的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也是重要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能力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