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所研究的浅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辅助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方法等。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浅智力因素的挖掘与培养,其中动机、兴趣较之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当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因为浅智力因素相当于一枚发射太空的火箭的“能源库”。
1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
一般来讲,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越端正,学习要求越强烈,其学习质量就越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有兴趣的学生不仅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原因大致有5种情况:1)学习成功,取得良好的成绩;2)经常受到师生或家长的表扬;3)教师的教法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4)学生自学且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独立完成作业;5)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应用问题。然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呢?
1)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端正学习数学的动机,强化内驱动力。教育学生,数学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将来进行高端科研的重要有力工具。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大量的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较高数学素养人才队伍。
2)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把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发生在人们周围的与数学相关的事件和背景,能用数学语言加以描绘,以致用数学相关知识来建构数学模型并进行运算,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要指导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以描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保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开展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途径之一。如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参加有意义的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引导学生培养和保持正确的、有助于学习的情绪、情感
情感是人的心理需要,也是人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情绪是较强的情感。情绪、情感既能影响学习,也能促进学习。学习本来是一件充满艰辛、挫折的苦差事,况且数学对学生来讲又很抽象,所以要学好数学,就必须满怀热情,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2.1 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克服过度焦虑,经受得起挫折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有畏惧心理,恐怕出现错误和难堪的局面,以致畏缩不前。此时教师应创设一种和谐而又浓厚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训练,鼓足他们的勇气和斗志,使之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势。
2.2 教学方法活泼,课堂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情境教学是达到这一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建真实的数学语言情境,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反响与共鸣,让学生总感觉到现实当中有很多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并且亲自参与。
2.3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以热爱学生的情感来影响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避免嘲笑、惩罚和责备,防止被动、消极的情绪产生,让学生体会到被教师喜爱和关心的幸福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信心,积极向上,以高昂、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3 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1 坚持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的综合观察及认真思考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坚持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教师务必对课前预习予以指导。比如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等。
3.2 培养学生阅读辅助资料的能力广泛阅读课外辅助资料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温故知新。因此,教师应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适合学生年龄需要的、内容丰富有趣且通俗易懂的辅导资料,并且指导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
3.3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不断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学习作风。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
1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
一般来讲,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越端正,学习要求越强烈,其学习质量就越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有兴趣的学生不仅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原因大致有5种情况:1)学习成功,取得良好的成绩;2)经常受到师生或家长的表扬;3)教师的教法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4)学生自学且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独立完成作业;5)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应用问题。然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呢?
1)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端正学习数学的动机,强化内驱动力。教育学生,数学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将来进行高端科研的重要有力工具。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大量的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较高数学素养人才队伍。
2)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把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发生在人们周围的与数学相关的事件和背景,能用数学语言加以描绘,以致用数学相关知识来建构数学模型并进行运算,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要指导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以描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保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开展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途径之一。如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参加有意义的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引导学生培养和保持正确的、有助于学习的情绪、情感
情感是人的心理需要,也是人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情绪是较强的情感。情绪、情感既能影响学习,也能促进学习。学习本来是一件充满艰辛、挫折的苦差事,况且数学对学生来讲又很抽象,所以要学好数学,就必须满怀热情,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2.1 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克服过度焦虑,经受得起挫折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有畏惧心理,恐怕出现错误和难堪的局面,以致畏缩不前。此时教师应创设一种和谐而又浓厚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训练,鼓足他们的勇气和斗志,使之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势。
2.2 教学方法活泼,课堂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情境教学是达到这一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建真实的数学语言情境,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反响与共鸣,让学生总感觉到现实当中有很多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并且亲自参与。
2.3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以热爱学生的情感来影响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避免嘲笑、惩罚和责备,防止被动、消极的情绪产生,让学生体会到被教师喜爱和关心的幸福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信心,积极向上,以高昂、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3 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1 坚持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的综合观察及认真思考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坚持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教师务必对课前预习予以指导。比如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等。
3.2 培养学生阅读辅助资料的能力广泛阅读课外辅助资料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温故知新。因此,教师应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适合学生年龄需要的、内容丰富有趣且通俗易懂的辅导资料,并且指导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
3.3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不断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学习作风。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