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极大推动了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的快速进步。然而在医疗工作水平发展进步的同时,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社会工作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为提高医疗工作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我院在院内推广风险管理医护工作模式,并取得不错效果。对此,为探讨风险管理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及效果,文章结合实例展开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2013年入院)以及B组(2014年入院),每组各100例。A组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31.5±20.4)岁。而B组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2.7±1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类型、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同时,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以及A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根据统计调查资料,自2014年1月起各科室内采用风险管理工作模式。持续1年后,调查活动期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并统计B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1.2.2评价指标在活动开展前后调查我院各科室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我院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平均数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接受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采用风险管理前后我院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经分析发现,采用风险管理后,我院未出现一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00%;而采用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3.00%。活动前发生率明显大于活动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比较B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大于A组(92.00%>70.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分析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在医疗工作领域的延伸,是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实: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医务人员预防风险的主动性,通过完善机制、确立制度等方式将风险事件扼杀在萌芽中,从而有效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护工作安全性。
本组研究发现:乡镇卫生院采用风险管理工作模式后,医院全年未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这一数据远低于采用前的3.00%。同时,于采用风险管理时收治的B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为92.00%,而采用前收治的A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只有70.00%。以上研究数据表明:风险管理能够大幅度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
3.2风险管理措施
3.2.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工作制度,使工作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提高工作人员防范风险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为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2.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参照现有的医院管理规章条例,成立医疗风险管控小組,由小组对科室每月出现的风险医疗事件进行分析,并根据造成风险事件的诱因,及时找出各科室现有管理规章制度的不足,并督促改进,从而消除工作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3.2.3强化各科室医护人员素质的培养医院要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或医生以及医疗专家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培训,着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患者服务意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事件。
3.2.4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部分医疗纠纷事件或医疗风险事件完全是由于患者或其家属存在负面情绪所致。因此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医院需做到:及时向患者及家属通报病情进展,消除其心中疑虑;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健康知识宣讲,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在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加强医患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2013年入院)以及B组(2014年入院),每组各100例。A组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31.5±20.4)岁。而B组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2.7±1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类型、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同时,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以及A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根据统计调查资料,自2014年1月起各科室内采用风险管理工作模式。持续1年后,调查活动期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并统计B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1.2.2评价指标在活动开展前后调查我院各科室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我院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平均数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接受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采用风险管理前后我院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经分析发现,采用风险管理后,我院未出现一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00%;而采用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3.00%。活动前发生率明显大于活动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比较B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大于A组(92.00%>70.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分析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在医疗工作领域的延伸,是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实: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医务人员预防风险的主动性,通过完善机制、确立制度等方式将风险事件扼杀在萌芽中,从而有效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护工作安全性。
本组研究发现:乡镇卫生院采用风险管理工作模式后,医院全年未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这一数据远低于采用前的3.00%。同时,于采用风险管理时收治的B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为92.00%,而采用前收治的A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只有70.00%。以上研究数据表明:风险管理能够大幅度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
3.2风险管理措施
3.2.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工作制度,使工作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提高工作人员防范风险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为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2.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参照现有的医院管理规章条例,成立医疗风险管控小組,由小组对科室每月出现的风险医疗事件进行分析,并根据造成风险事件的诱因,及时找出各科室现有管理规章制度的不足,并督促改进,从而消除工作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3.2.3强化各科室医护人员素质的培养医院要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或医生以及医疗专家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培训,着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患者服务意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事件。
3.2.4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部分医疗纠纷事件或医疗风险事件完全是由于患者或其家属存在负面情绪所致。因此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医院需做到:及时向患者及家属通报病情进展,消除其心中疑虑;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健康知识宣讲,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在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加强医患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