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四年那个美丽的七月,我误打误撞,走进了语文教师的行列,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这一走就是十多年。回首所走过的路程,在十九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尝到了摸索的艰辛和快乐,更对语文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确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有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心理上,不断接受素质教育的洗礼;现实中,又重复着应试的题海训练。怎样做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学理念,还要有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去从事的教育实践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台戏,那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主角,戏份是第一位的,教师以讲台为舞台,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引导学生同喜同乐,学生只是我们忠实的观众或者听众,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而教师自己却津津乐道。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进行正确的角色转变,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置真正的主角(学生)于不顾,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真正的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导演,应该是一个统筹全局,让部下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的统帅,而不是一个独裁者。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
  二、要培养自身良好的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个普通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外,还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完成“教书”又完成“育人”的教育教学任务。
  1.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常识。
  可以说,文学理论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到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阅读有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和文章。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在教学上才能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更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从而让学生无形中对你敬佩,对你的课堂充满浓浓的兴趣。
  2.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写作能力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如果教师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多练笔,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范文,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克服“畏文如虎”的恐惧心理,更有效地教会学生作文。同时,只有教师平时多动笔,才能对写作的甘苦有真切的体察,才能更准确的指导学生作文。我们时常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大费一番心思,但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才能更深的理解他们写作的艰难,这就需要我们也躬身去写一次。实际上,语文教师平时勤写作,也会让学生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讲解指导也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有人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我觉得,学生服其师亦信其道。可见,写作对提高语文教师的社会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试想一个才华横溢的教师哪个学生不喜欢?谁人不生钦佩之情呢?因此,语文教师要养成写范文的习惯,平时多动笔,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对教材中的习作练习,应当精心设计,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3.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感染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也熟读这些作品,在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喟人性和人生,然后产生创作冲动,更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然而,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毋庸置疑,这既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教学质量的改进。语文教师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要安排好个人的时间,经常到书店逛逛,购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藏书架;还要多关心文学作品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符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小就去关心和阅读文学作品。
  4.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语文教师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应仅仅是消遣性的,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一步,进而走上研究的过程。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事件是阅读,而阅读在许多时候是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如果语文教师仅仅只是依赖《教师用书》上的鉴赏文章来备课上课,那肯定是上不好的。因为这样的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的文学欣赏习惯、能力及感悟。这是一种综合素养,而这种素养是需要经常培养的。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个真正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老师,就应当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逐渐培养自己研究和鉴赏的意识,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理解文学作品,并根据自己的感想写出评论文章。长此以往,语文教师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就会走出人云亦云的窘境,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三、语文老师要保持课堂的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
  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语文教师要注意对语言润色
  教师若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自始至终用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地上完一节课,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上课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在讲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思考,应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语文教学的感召力也来自教师语言的风采。教师如能运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运用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的教学艺术是上好语文课的手段
  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學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也会是一名艺术大师。低眉品文韵,昂首话沧桑。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里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维。做一名快乐的语文老师吧!在语文教育这片热土上潜心耕耘,收获希望;做一名诗意的语文老师吧!在时光流转的青春岁月中迎来黎明,送走黄昏。做一名幸福的语文老师吧!笑颜如花,诲人不倦。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吧,桃李春风,遍满天下!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探索试行现代学徒制的阶段,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和简单移植,要紧紧结合国情、校情以及专业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探索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其实数学教学过程还可以这样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
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制约相权,而制约的机制就是明确御史大夫为“候补”丞相.这样一来,丞相就要小心谨慎,奉公守法,以免遭御史大夫的弹劾.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贴切、精炼、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创造条件,最终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应掌握并熟练运用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入方法  1、课堂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要求我们从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科技创新、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
摘 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中职学校也应与时俱进,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掌握服装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企业對服装人才的需求方向,以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走上社会。  关键词:中职服装实践教学改革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培养出当今社会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以生活化教学为指导,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育小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