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事实上,在教育学中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教育越是与生活相结合,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越能加深教育的深度,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就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引言:
数学教学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学生学着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教着毫无激情。致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感。因此数学成绩下降,年级越高成绩越低。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经历比较少。他们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地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索,将学生的学习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
二、提高小数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运用数学思维的好习惯。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办法,它将生活与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一)教师要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只有教师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课桌、学校花坛等设施的长度、宽度,并让学生估计花坛的实际面积。教师转变教学意识,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有着畏惧心理,所以当教师的情绪、态度不一样的时候,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舒展绷紧的神经,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积极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零食,价格是多少。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提出问题:每个面包5元钱,花生米一袋2元钱,什锦糖果一袋3元钱,每个东西都买一份总共需要多少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数学算式生命力。然后,教师可以变换题目:如果你有100元,你可以怎么购买东西?还有剩余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整个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心理压力。
(三)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无处不在,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数学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安排家长周末带领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然后给学生一部分零花钱,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花掉手里的零花钱,并且分开结账,留下收费的单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到学生返回课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收费单,并且由每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收费单据,提出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生活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让数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扩展,既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数学探究生活化
小学数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比如,教师在教授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让学生知道体积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通过对体积的认识,推导出物体的体积公式。教师利用教学模具,取出四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模具的同时,进行板书,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做关于体积的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出对于体积的疑问,并且通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思維,让学生加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结语: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72.
[2]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2014被引量: 16刘秀明 - 《课程教育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引言:
数学教学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学生学着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教着毫无激情。致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感。因此数学成绩下降,年级越高成绩越低。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经历比较少。他们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地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索,将学生的学习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
二、提高小数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运用数学思维的好习惯。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办法,它将生活与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一)教师要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只有教师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课桌、学校花坛等设施的长度、宽度,并让学生估计花坛的实际面积。教师转变教学意识,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有着畏惧心理,所以当教师的情绪、态度不一样的时候,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舒展绷紧的神经,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积极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零食,价格是多少。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提出问题:每个面包5元钱,花生米一袋2元钱,什锦糖果一袋3元钱,每个东西都买一份总共需要多少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数学算式生命力。然后,教师可以变换题目:如果你有100元,你可以怎么购买东西?还有剩余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整个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心理压力。
(三)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无处不在,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数学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安排家长周末带领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然后给学生一部分零花钱,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花掉手里的零花钱,并且分开结账,留下收费的单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到学生返回课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收费单,并且由每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收费单据,提出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生活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让数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扩展,既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数学探究生活化
小学数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比如,教师在教授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让学生知道体积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通过对体积的认识,推导出物体的体积公式。教师利用教学模具,取出四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模具的同时,进行板书,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做关于体积的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出对于体积的疑问,并且通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思維,让学生加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结语: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72.
[2]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2014被引量: 16刘秀明 - 《课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