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来自于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21实际研讨会”提出的,该项会议主要提出了三点,第一是学术性相关的,第二是职业相关,第三个与事业心与拓展能力相关。这三点就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很早之前,创业教育的探索已经在发发国家先行一步,始于哈佛大学1947年开设了创业课程。并且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中,大学生们的想法是很多的,受到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好的自己实践,所以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起来,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07-01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创业教育内涵。
目前,我国很过高校都有开设创业教育这门专业课程。创业教育从表面意思来理解,主要指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重视创业教育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一旦走出大学,只是刚入社会的求职者,他们面临的是工作中创新,所以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
(二)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创新教育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门课程,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相继出台了多个红头文件。并且明确规定了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众多大学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的形势来分析创业教育的现状,并且指出了几个问题。通过调查湖北省武汉市这个高校云集的所在地,⑴,62%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虽然这些高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相关的重要性,主要还是看重其他专业的发展;⑵,34%的高校由于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主要存在很多专业课程都是请的非专业老师来授课,这样缺乏了专业性,就更加别谈创新性了;⑶,82%的大学没有把专业课程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主要存在问题是专业课程学生都了解,但是实践却没有,学生自己有想法,但是没有好的设备来实施;⑷,76%的高校没有完全有创新教育的课程系统,他们所谓的创新教育知识在专业课程上由老师提出,学生说出想法。这类学校大多是高校,没有正真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⑸,90%以上的大学缺乏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评判标注,只有在重点大学,比如武大、华科等这类重点学校会出现创新课程考评机制。总体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部门主管的问题,他们没有一套好的专业的评测体系,也没有说引入其他省份的优良体系,所以对于大学生全方面的评估缺乏,无法判断其好坏。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主义,要对我国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 转变传统观念,夯实思想基础。传统观念中,专业教育地位优越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是重中之重,而创新创业教育可有可无。也有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是政府为解决就业压力提出的“缓兵之计”,是在变相推卸责任。综合种种思想来看,它都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的国情有直接关系。发达国家由于起步早、发展历史时间久,所以思想理论深厚,也深入人心。如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远远超出中国的大学生。并且,他们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惊人成绩,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生的创业故事令我们瞠目结舌。我国高校的师生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打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歧视,以此夯实思想基础。
(二) 促进课程体系的融合,构筑融合桥梁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这就造成学生的理论水平普遍较强,而实际操作能力和潜力不能得到发挥。促进课程体系融合,必将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 一是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高校应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并且依据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式上打破常规,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陈出新。二是有效衔接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学。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衔接方案,如在高校中,经济、管理、金融类专业要设置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训,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创办小微企业; 而对于艺术、工程类专业,则突出表现为培育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三) 创业指导教师要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对创意策划、阶段性目标、问题解析和市场风险评估等各种操作难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优势在于,有利于加强企业与校方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利用国际交流机会,加强国际领域关于创新创业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文化氛围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氛围、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最佳方式。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态度和创业精神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可见,广大师生都具有浓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欲望。高校必须注重文化氛围的影响力,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体积极宣傳相关政策,宣传典型大学毕业生创业经历故事。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创业社团,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实现信息沟通,通过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结合,深入研究,创建更多创新可行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设计大赛等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创业中去,由指导教师跟踪指导,通过比赛筛选合适的创业项目,学校在资金启动方面要给与支持,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梦。这样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实际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刘玉威,毛江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分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17,(02):64-67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07-01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创业教育内涵。
目前,我国很过高校都有开设创业教育这门专业课程。创业教育从表面意思来理解,主要指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重视创业教育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一旦走出大学,只是刚入社会的求职者,他们面临的是工作中创新,所以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
(二)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创新教育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门课程,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相继出台了多个红头文件。并且明确规定了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众多大学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的形势来分析创业教育的现状,并且指出了几个问题。通过调查湖北省武汉市这个高校云集的所在地,⑴,62%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虽然这些高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相关的重要性,主要还是看重其他专业的发展;⑵,34%的高校由于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主要存在很多专业课程都是请的非专业老师来授课,这样缺乏了专业性,就更加别谈创新性了;⑶,82%的大学没有把专业课程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主要存在问题是专业课程学生都了解,但是实践却没有,学生自己有想法,但是没有好的设备来实施;⑷,76%的高校没有完全有创新教育的课程系统,他们所谓的创新教育知识在专业课程上由老师提出,学生说出想法。这类学校大多是高校,没有正真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⑸,90%以上的大学缺乏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评判标注,只有在重点大学,比如武大、华科等这类重点学校会出现创新课程考评机制。总体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部门主管的问题,他们没有一套好的专业的评测体系,也没有说引入其他省份的优良体系,所以对于大学生全方面的评估缺乏,无法判断其好坏。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主义,要对我国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 转变传统观念,夯实思想基础。传统观念中,专业教育地位优越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是重中之重,而创新创业教育可有可无。也有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是政府为解决就业压力提出的“缓兵之计”,是在变相推卸责任。综合种种思想来看,它都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的国情有直接关系。发达国家由于起步早、发展历史时间久,所以思想理论深厚,也深入人心。如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远远超出中国的大学生。并且,他们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惊人成绩,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生的创业故事令我们瞠目结舌。我国高校的师生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打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歧视,以此夯实思想基础。
(二) 促进课程体系的融合,构筑融合桥梁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这就造成学生的理论水平普遍较强,而实际操作能力和潜力不能得到发挥。促进课程体系融合,必将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 一是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高校应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并且依据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式上打破常规,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陈出新。二是有效衔接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学。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衔接方案,如在高校中,经济、管理、金融类专业要设置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训,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创办小微企业; 而对于艺术、工程类专业,则突出表现为培育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三) 创业指导教师要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对创意策划、阶段性目标、问题解析和市场风险评估等各种操作难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优势在于,有利于加强企业与校方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利用国际交流机会,加强国际领域关于创新创业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文化氛围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氛围、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最佳方式。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态度和创业精神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可见,广大师生都具有浓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欲望。高校必须注重文化氛围的影响力,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体积极宣傳相关政策,宣传典型大学毕业生创业经历故事。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创业社团,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实现信息沟通,通过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结合,深入研究,创建更多创新可行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设计大赛等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创业中去,由指导教师跟踪指导,通过比赛筛选合适的创业项目,学校在资金启动方面要给与支持,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梦。这样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实际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刘玉威,毛江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分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17,(0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