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特征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特征;旋律节奏;复调结构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旋律是以民族调式旋律为主,通过选用民间曲调与少数民族旋律,加上现代技法的旋律进行创作。一般来说,民间曲调旋律的作品通常是五、六、七声调式,或者以原调式为基础,加上装饰音或者偏音,以及包括相同宫系的离调或转调。将现代技法和传统五声性音乐无缝隙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具有现代技法特征的中国钢琴作品。
  对于多声性乐器,钢琴作品的创作一定要兼顾到和声特征,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要考虑到中国五声体系和西方大小调和声之间的不和谐,通过添加附加音和省略音,使和声应用变得灵活不古板,产生的二度、四度、七度和声让整个作品的听觉效果达到充裕的状态。创作者往往将多种和声综合利用达到作品的效果。
  节奏作为音乐历史中最先出现的表现形式,由于它直接来源于生活,因而是音乐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节奏的认识逐步深化。节奏的形式给人以最直观的印象。节奏可以将音乐中的各种材料逻辑而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性格鲜明的主题。节奏的运用可以决定音乐的基本性格。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有很多突出的特点就是从特殊的节奏特点中所表现出来。例如,黑人的音乐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布鲁斯的爵士音乐,而爵士音乐的典型特征就是通过节奏所表现出来的,还有像中国的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就是以符点的节奏为主要特征的。节奏对于中国钢琴曲来说就是骨骼,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如果说中国钢琴曲的旋律是血肉,和声是血液,那么节奏就是骨骼,是靈魂。节奏是本民族音乐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
  旋律是主要表现手段,传统的中国艺术对线条有特殊的偏爱,无论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建筑等均注重线条的美。如建筑中亭台楼阁细腻的花纹线条,舞蹈、戏剧中的身段与甩袖及中国画中纯线状的兰花枝节,甚至汉字也发展成专门表现线条美得艺术一书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则是通过旋律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音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情感。旋律是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基本存在与陈述方式,是传统音乐得以传承繁衍与发展出新的主要依据。与注重和弦重叠之美和对应呼应之美的西洋音乐相比,这种单音音乐更着重与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讲究线条的流动和结构的连贯,所以体现出了一种多样流动的自由美,在朴实、简洁、率真中表现出种种意趣和气势。
  复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不常见的,但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被使用。中国钢琴作品的复调是直接借鉴西方复调技法进行创作。通过一系列发展,中国传统乐曲的复调慢慢融入西方复调技法,逐渐形成了支声复调、对比复调以及模仿复调三种类型。大多创作者为了达到创作的效果,往往使用所有声部展现同一音乐内容,同时弹奏同一旋律下的不同变体。
  中国传统乐曲由旋律线条发展决定的,曲式结构并非是从整体布局出发。中西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的理性思维要求结构严谨、排列有序、调式布局统一等,相反中国传统思想的感性思维要求既“一分为二”又“相辅相成”,这就形成了我国散体结构的传统音乐,并且段落呈现出自由、灵活、多变的形态。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民族文化韵味,这一特征就决定了中国钢琴创作作品的文化韵味是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也就是说一首合格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一定要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韵味。无论是钢琴音区不同的音色上,还是装饰音、下滑音、上滑音、泼音、轮指音等方法上,都在不断的探索模仿中国民族乐器,使中国钢琴作品具有传统的音乐文化韵味。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以汉族为主的大国,也是因为如此,许多作曲家从汉族民间音乐提取音乐素材并运用他们自己擅长的音乐技艺进行创作。即便他们运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创作出来的音乐,仍带着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从这些音乐中我们仍能听出属于汉族的独特韵味。例如,民间歌舞、地方民歌、各类戏曲及说唱等音乐痕迹。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种类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和象征性。这类音乐有着别样的异域风格。各民族的音乐各具特色,一代一代传承着属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也对音乐进行了创造。作曲家们在创作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时,往往侧重清晰透明的旋律线与简洁的曲式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带有民族特色的元素,以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
  在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同样也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就注重情境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一美学理念,即形象的鲜明性、标题性特点。中国钢琴家多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符合大众人民审核的钢琴音乐。基于上述分析梳理,可以说,以人民现实生活为创作之本、不断创新写作技法、追求民族风格的多样性、谱写出形象鲜明、艺术情趣高雅的作品,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
其他文献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  一、立德树人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所谓的立德,指的是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树人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职业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的核
期刊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
期刊
从教二十多年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义务教育阶段讲授政治课,可以说做的是完完全全的造人工作。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心得与体会完完全全是喜忧参半,苦乐年华,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希望得到大家认可。  一、对道德与法治课叫法的思考  看到道德与法治,你肯定很陌生,这是什么?其实它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高校课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课程。它是近三年初中政治老师讲授的课程,作为政治老师,近几年的称谓很别
期刊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间活动课的层面,列入校本化课程,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对调节
期刊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但是对于朗读却比较忽视。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技能,也是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朗读法进行总结与完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语文水平。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节目《朗读者》深受人们喜爱,也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朗读的魅
期刊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地名是因地命名或为地命名的专有名称。它所指的地域位置、范围和命名意义。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区别于其他客观存在的名称,它的产生、发展和变迁与人民对周围环境的不断认识深化的过程密切相关。地名演变是地名产生之后自身继续发展的过程,语言、文字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对此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名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河南县地名文化变迁内容为切入
期刊
关键词:学习;培养;语文;兴趣;激发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在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别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实现了“声光色动评”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信息与数据具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平板电脑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更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与学习效率,从而引起了教学的质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板电脑;激发兴趣;高效教学  近两年迅速推行与应用的“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
期刊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问题一般都是抽象难懂的,因此很多的学生恐惧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刚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化成具体可见的图形,使得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数学现象,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解决问题。并且“数形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  (一)化
期刊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小学生,对于作文作业的教学和学习都有着抵触心理,因此,为学生创造更加享受和自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一、观察生活,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