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且辨且深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重在“说理”,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会“讲理”。学生写作议论文“理屈词穷”、“言不成理”或“强词夺理”的根源在于认识模糊,思想肤浅,思维混乱。因此深化认识,提升思辨能力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广义上讲,这是一种思维的模式和方法;狭义上讲,“思辨”就是面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或话题所展开的一个不断深入的小型逻辑思维程序。那么,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思辨训练呢?
  一、逻辑思维程式训练
  面对作文命题,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进行思考,从而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准的作文,这就需要学生能围绕命题迅速展开一个逻辑思维的程式。这个逻辑思维的程式一般可以分为: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纵向深入思考、横向类比思考、选择立论层次、进行严密论证等几个步骤。
  阅读和分析材料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展开逻辑思维程式的基础。以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为例,命题是“三句话看青春”,材料则是中外三位名人的三句话:“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将失去孩提王国,一般失去这一伟大的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命题要求:“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面对这一命题,考生首先要做的无疑是吃透材料。从丰子恺、赫胥黎和菲尔丁的这三句话来看,丰子恺的话是客观地描述孩子的思维方式,而赫胥黎和菲尔丁的话则带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性,赫胥黎话的核心在于“少男少女的心灵”的“提前硬化”,菲尔丁的核心则是失去童心这一“伟大王国”,意味着“真正的沉沦”。如果在初步阅读、分析材料后能抓住材料的核心意思,就能为下一步展开逻辑思维程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是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深入思考和横向类比思考。这一步是在归纳命题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展开的。还是以“三句话看青春”为例,提炼出“少男少女的心灵”的“提前硬化”的核心意思之后,就需要展开纵向思考:青春的心灵为何会“硬化”?“硬化”会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拒绝青春心灵的硬化?在纵向维度上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我们还需要在横向上进行发散性思维:青春心灵硬化的表现形式分为哪几种?“硬化”的案例有哪些?如何才能拒绝硬化?
  进行完纵向深入思考和横向类比思考之后,就可以开始第三步:选择立论层次,进行严密论证。这是作文落于纸笔的操作层面,也是前两步阅读材料和深入思考的成果落实阶段,因此更马虎不得。慎重起见,建议考生在动笔之前先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对命题材料的纵向思考和横向比较,然后划分出作文的立论层次,并列出写作中需要用到的材料。这一过程看起来会花费一点儿时间,其实对写作意义重大,这是为作文先建立一个逻辑框架,并准备好一些论证材料,它就像盖房子所用的图纸和材料,有了图纸,材料就能按部就班运用到框架结构中去。同时,因为准备充分,写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大大减少写作过程中的涂改痕迹,对保持卷面清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其中,立论的高低显然决定了作文“境界”的高低,以“三句话看青春”为例,如果考生能把“青春心灵的硬化”放到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分析当中,将“硬化”置于具有深刻社会动因和人性动因的维度上进行分析,其立论深度就能超越普通学生。
  二、模拟化实践性思辨能力训练
  以上所说,是在拿到命题之后的短时间逻辑思维程式,这个思维的特点是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在拿到命题后必须围绕命题迅速让自己的大脑兴奋起来,按部就班地对各个环节进行快速思考。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生面对命题茫然、慌乱,既抓不住材料重点,也难以进行纵向深入思考和横向类比思考,从而无法确立立论层次并进行严密论证,导致最后写出来的作文立意肤浅、逻辑混乱。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日积月累的思辨性思维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获得,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平时的刻苦训练。
  首先,让学生确立不惧怕思辨的心理习惯,应该努力让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获得一种思考的乐趣。学生一旦获得了这种乐趣,就不会那么害怕写作文。这种喜欢思辨的心理习惯的获得,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主动追求。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训练,需要日常上课时“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如,在学到某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课文时,教师应该适当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为课文提炼出一个核心意思,并对这一核心意思进行纵向深入思考和横向类比思考。对思考得最深刻、最全面的学生进行鼓励。在这种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对思辨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其次,模拟化实践性专题思辨训练,也是平时可以进行的一种训练。就是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对思辨性话题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思辨性写作的逻辑思维程式。就像在欧美的中学教育中,如果涉及律法方面的话题,教师就会以模拟法庭的形式来上课,把课本的知识点融化到实践性很强的模拟法庭中,学生充当了法官、辩护律师等各个不同的角色,就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知识点。
  三、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思辨性训练
  思辨习惯的养成,不仅在于专题性的训练,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习惯。多读书能启发思维、开阔视野,多和社会接触,能把书上的很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相促进,思维才能灵活,见解才能深刻。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整天在学校里的生活容易让视野变得相对狭窄,而思辨性作文的核心无疑是思想的深度,因此,突破学校这一象牙塔的视野限制,多了解社会热点,多对社会热点进行思考和辨析,无疑能促进学生养成思辨习惯,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而事实上,现在不少高考作文的话题,也都和社会的热点紧密相关。在这方面,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可以选择国内重要的报纸和杂志关注的社会话题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辨的兴趣。如今,发达的媒体已经为教师和学生的思辨训练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素材。
  比如,《南方周末》、《南都人物周刊》、《经济观察报》、《 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报纸和杂志,经常会对社会热点进行全方位深入思考,还会请国内一些顶级专家来发表意见。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媒体报道来引导学生关注,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媒体的社会资源变成教师的教学资源,无疑将获得更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狄德罗曾说过“感情淡薄使人平庸”。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则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和水的关系,认为池塘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同样提出了“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如果没有探求知识的欲望,没有积极主动的热情,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即没有良好的情感态度,要想学好语文是绝对不可能的。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
期刊
迟子建的小说《日落碗窑》充满理想和爱的温情,十岁的关小明的梦想是要把冰溜儿(狗名)驯成会演马戏、能顶碗的狗,自己成为让人羡慕的马戏演员;关老爷子的理想是寻回年轻时的旧梦,在砖的往事后烧出自证的碗来;王张罗“借”这些梦想的好运,也终于盼来了难得的儿子。  一、人生舞台上的小小梦想  1童年时的如幻梦想  小说以关小明观看完马戏团的演出之后,突发奇想地训练自家的狗,励志要当一名出色的马戏演员开始,这也
期刊
接受美学提倡将读者放在主体的地位,宣扬的是一种读者中心论的思想,文学作品是为读者而写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思想、情感跟读者的思维过程是相关的,而不是将一种文学作品固有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接受美学应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之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在欣赏的过程中去领悟诗词所带来的魅力,古诗词中通常用到的留白是与接受美学的宗旨相一致的,古诗词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因此,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
期刊
《断魂枪》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老舍写得很精彩的短篇小说,小说讲的是三个拳师的故事:一个是沙子龙,保守愚顽,会六十四路断魂枪,威震西北,没遇见过敌手;一个是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鲁莽气盛,一身武艺,只能去摆场子、混日子;一个是孙长者,武林名家深藏不露,刚直锐进。三个人物性格各异,反差极强,练武之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外形和动作,所以,作者在小说中没有多少人物心理的描写,连对话也很少,很简
期刊
世界文学长廊里,文学大师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风格,写文章的技巧却是共通的。欧·亨利以擅长小说结尾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的文章结尾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魅力,其中一个重要技巧是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令人拍案称奇。这主要得力于伏笔的运用。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而当代高中生普遍对古文缺少兴趣。笔者尝试将《赤壁赋》作为剧本的来源,将之变成有声、有色、可看、可感的电影,给经典古文穿上时髦的外套。  一、活动准备  学生一听“拍电影”,马上就来劲了,但要把传统篇目上成时髦的活动体验课,课前的功夫可不能少下。在提出认真预习课文,熟悉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之外,笔者把学生分成了几个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作文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这是一种理想,理想的作文教学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而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要通过写作让人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在写作中学习人与人的交流,让写作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  然而现实却是,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面临升学的压力,不得不功利地努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分
期刊
单从题目上看,这篇小说就够新颖别致的了。在已经习惯于男高女矮结合的现实社会中,特别是以团结大楼几十户住家的世俗眼光看来,这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实属“另类”,因为这一对夫妇的身材、相貌都很不成比例:女高男矮、女瘦男胖。不过,题目只是小说魅力的一个窗口,读完掩卷,不仅为习惯性偏见的冷似利刃与文革动乱期间的打击摧残感到吃惊,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在双重压力叠加下的执着坚守深深震撼,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作家洞察
期刊
鲁迅先生的经典杂文《拿来主义》被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录。而苏教版教材将其定位为高中必修教材的文章,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思路结构上。课前单元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从文章结构入手,以作者的思路为切入点,论述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理清作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拿来主义”的含义。可见,理顺文本是教学《拿来主义》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从语言视角切入,浅析如何激活个性化阅读。 
期刊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高中语文中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方法也理应做出相应的探索与调整。教学时,我们应当尊重写景散文文体固有的“形散而神不散”之基本特点,坚决打破传统的提纲挈领式、日趋程式化的应试教学模式。因为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这样的写景散文是灵动的、精美的、极富生命韵律等美学特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作者将自己的美好情感付诸文学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