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能力,问题教学法能有效满足以上需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问题教学法相对烦琐,需要教师花费更多心思,但教学效果更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在备课上,合理设计问题,确保问题的有效性。
一、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一)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让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问题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高度依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有限,往往全班只有几个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明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课文《猫》时,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宠物?是什么宠物呢?”学生的答案大多数是猫狗这些较为常见的宠物。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注意过自己的宠物是什么性格、有什么习性吗?”最后将话题引到课文上来。
(二)问题的目的性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问题的内容更需要仔细斟酌,确保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提出的才是有意义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调动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课文《孔乙己》时,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提到古时的读书人,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形象?”学生回答:“穿着长衫”“留着辫子”“一张口就是之乎者也”等。然后教师向学生描述文中孔乙己的形象,继续提问:“孔乙己与你们印象中的读书人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猜测一下,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不同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家里穷”,有的说“好多年都没考上秀才”。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
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在正式开始讲解课文之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促进学生思考。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材,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将问题的难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三)问题的启发性
在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得出一个结论:教学不是生硬的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采取的往往就是“灌输式”教学,这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让学生能够从问题中获得启发,从而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一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寥寥数笔,描写出杨志性格的两面性,个人能力优秀,精明能干,但对待下属粗暴野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为后续护送生辰纲任务失败埋下伏笔。基于文章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问:“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杨志性格的两面性,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注意过别自己和他人性格的优缺点吗?”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如上文所述,问题教学法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因此问题的质量就极为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一)问题对课堂教学是否有助益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其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是否紧密,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课堂真正的教学内容。
(二)问题的难度是否恰当
问题的难度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就会对问题失去兴趣,无法达到促进思考的目的;问题过难,学生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把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获得成就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参与度低、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等问题,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思考,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云.探究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程光燕.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討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在备课上,合理设计问题,确保问题的有效性。
一、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一)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让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问题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高度依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有限,往往全班只有几个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明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课文《猫》时,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宠物?是什么宠物呢?”学生的答案大多数是猫狗这些较为常见的宠物。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注意过自己的宠物是什么性格、有什么习性吗?”最后将话题引到课文上来。
(二)问题的目的性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问题的内容更需要仔细斟酌,确保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提出的才是有意义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调动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课文《孔乙己》时,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提到古时的读书人,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形象?”学生回答:“穿着长衫”“留着辫子”“一张口就是之乎者也”等。然后教师向学生描述文中孔乙己的形象,继续提问:“孔乙己与你们印象中的读书人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猜测一下,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不同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家里穷”,有的说“好多年都没考上秀才”。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
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在正式开始讲解课文之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促进学生思考。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材,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将问题的难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三)问题的启发性
在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得出一个结论:教学不是生硬的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采取的往往就是“灌输式”教学,这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让学生能够从问题中获得启发,从而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一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寥寥数笔,描写出杨志性格的两面性,个人能力优秀,精明能干,但对待下属粗暴野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为后续护送生辰纲任务失败埋下伏笔。基于文章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问:“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杨志性格的两面性,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注意过别自己和他人性格的优缺点吗?”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如上文所述,问题教学法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因此问题的质量就极为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一)问题对课堂教学是否有助益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其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是否紧密,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课堂真正的教学内容。
(二)问题的难度是否恰当
问题的难度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就会对问题失去兴趣,无法达到促进思考的目的;问题过难,学生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把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获得成就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参与度低、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等问题,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思考,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云.探究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程光燕.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討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