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校园内奇山秀水,宁静优雅。徜徉书海的学子们在图书馆安静求知,时而眉头微蹙,时而展露笑颜;神采奕奕的学子们在养心亭凭栏而坐,时而争辩得面红耳赤,时而对他人的高见赞许不已;青春洋溢的少年们在棒球场挥洒汗水,时而纵情挥舞棒球棍,时而精彩上演防守美技……
东外就是在这样一片素养教育的热土上孕育和成长,肆意的青春、飞扬的激情,都在这一片承载着梦想的校园中洋溢着、飞翔着。
在十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激活着这一办学愿景,并提炼出“素养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学校从“素”出发,以“养”为道,追求“山——挺拔沉稳,水——秀丽灵动;东外学子,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学子培养目标,通过“尊重——引领——协助——解放”这一基本教养路径,构建立体的“生态教育场”,唤醒孩子们的主动成长欲求、向上发展本能,帮助他们达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化“养”心:学生可以尽情地有氧呼吸
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必须坚持文化至上,丰润文化底蕴。学校将素养教育作为文化基因和源头,融合东外“守正出奇”的校训、“同心同德,尽心尽责,自尊自强,共存共荣”的员工精神与“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优良校风,在创业过程中,烈火淬金,披沙拣金,铸就东外人的核心价值追求,美好的学校发展愿景成为全校师生行动的航标。在此基础上炼就东外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等,实现以文化人,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走进东外,你就能感受到这样一种“学校气象”。校园里弥漫着积极向上、自由舒展的气息,环境宁静优雅,学生彬彬有礼,师生和谐融洽。漫步其间,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都是“养”文化的舞台。以“养”命名的每栋楼宇、52盏路灯上的素养教育细节、石刻上的素养教育箴言、体现东外“鹰雁文化”的校徽和路灯。学校的养真园、养趣廊、养心亭等,时时处处养护学生心灵。
最令人惊叹的是桂花树景观: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品种的桂花树随处可见。金秋十月,校园变成了香气四溢的桂花园,师生们浸润其间学习、生活,也是种享受。桂花是东外的校花,学校所有道路都以桂花命名,每一棵桂花树都有班级护养,学校还成立了桂文化研究团队,开发桂文化校本课程,在人与树的生命关照中共生互养。学校每次表彰学生,还以丹桂、金桂、银桂等冠名奖项,并给获奖者佩戴桂冠,激励广大学子“外塑形象 内化素养”,成为“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四高学子。东外真正做到了“创建一所有香味的校园,做有香气的教育,育有香气的灵魂。”
课程“养”人:锻造学生卓尔不凡的能力
构建素养课程体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就没有兴趣爱好的满足。让所有学生都屈从于某一项“特色”活动,甚至是单调的应试教育替代多样选择,试问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因此,一所学校当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
学校不断完善课程的顶层设计,在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放式、立体化的素养课程体系。学校开设了近百种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和一般学校自主活动随机性大不同的是,东外素养课程活动的系列化、特色化。大课间活动期间,操场上闪耀着学子们出神入化的“快乐跳绳”身影;专业歌剧院级别的“青春剧场”内,随时看到“管乐团”“合唱团”学子们吹拉弹唱的排练场景;国际职业训练级别的棒球场上活跃着魅力无限的东外棒球小子们……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爱心义卖、方山远足、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家长开放日、达人秀、大师进校园、境外修学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优化素养课堂模式
学校扎实推进素养课堂建设,通过课堂结构、关键元素、学习力三个途径来打造具有“六个特征”(情感交融、情境创设指向合理、教师引导作用明显、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碰撞与飞扬、隐性目标得到落实)的东外素养课堂,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东外的素养课堂倡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量,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自信、明晰地表达观点,外显东外学子的高素养。
在素养课堂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学校还积极推动多元创新,激发、协助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位老师探索、构建适宜自身施展才华的最佳坚实平台。体现在每个教研组在分析学科特色、组内优势、课堂类型、本校学情等基础上自由地、平等地进行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探索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學校已经有超半数的学科组在省级以上舞台上展示了本组的课堂教学模式,鲜明的东外特色、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范式得到了观摩者的高度赞许。
深化整体课程特色
东外自建校之初,利用“六年一贯制”的优势,实行中学阶段六年课程一贯整体设置。学校高中部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初中部,这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素养教育理念的延续影响下,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例如,语文学科提倡语文大阅读,六年一体化设计菜单式阅读。数学学科利用数学活动课拓展《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的内容。英语学科打破新概念英语教材初高中分离的原有体系,将学习内容和能级要求分配到六个年段实施。
东外六个年段既采取分段分目标管理,又根据不同年段的管理特点,整合成三个阶段,即初一、初二抓实基础;初三、高一抓衔接;高二、高三抓冲刺。例如,在初三到高一的衔接阶段,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意识淡化重复低效的中考复习,按照课程设置的整体进度,初三第二学期,便提前接触高中课程。东外首届初高中衔接实验班,在高考中便显示出了超强的实力。
另外,学校建立了初高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还选择了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实行大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师围绕六年的教学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开阔的研究视野,建立学科大教学观。 在课堂这个主要的学习场所,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获取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美好的德行。
习惯“养”成:养成学生终身受用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东外人深以为然,特别注重“养”的过程和方式,精细的教养方式便是东外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的关键。
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促学习习惯的养成。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依据各班级特点,制定班级考核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到班级,分解到每一位教师,每次的考试成绩分析都围绕着目标进行,更好的发挥了目标在过程中的导向引领和激励鞭策作用。提优补差、帮扶结对、竞赛辅导成为教学常态,作业、晚练、周练中都有分层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升。
严抓考试,用好数据。从命题、监考、阅卷到成绩分析,认真组织每一次的质量检测。除市、区统考外,每次测试均采用交叉命题,实行教考分离,确保考试数据的客观、真实;坚持每次考试后进行质量分析,对不同规模和层级的考试,质量分析的形式也相应作出调整,通过质量分析,教师和学生得以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进而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抓实细节,自觉养成。要谈成绩,先抓习惯;先抓习惯,再谈成绩!在学生学习力培养方面,东外每位学生都有“我的文档”“双色笔”“大小补丁”,促学生养成自主破解错题的习惯。另外,还开展了“漂流黑板”“小纸条工程”,学生有任何疑问随时通过小纸条或在漂流黑板提问、留言,老师或者同学们会及时解答。此举激发了学生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敢于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
精细化的德育管理促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细节上雕琢好品质。东外自建校以来,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外特色的常规管理制度并常抓不懈,成绩斐然。从细微小事抓起,把“六好、四起”(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上好课、做好操、睡好觉;早读读起来、国歌唱起来、课堂动起来、课外礼起来)和“五大习惯”(孝敬父母、做事情有计划、微笑待人、认真写字、在错误中反思),融入日常,分段实施。时时处处浸润学生身心,引领学生成长,渐渐习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用一生。
在活动中提振信心。高三年级的学习紧张是无疑的。高三这一年,我们精心策划的系列活动,成为了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播种希望的催化剂。我们通过十八岁成人典礼、师生篮球比赛、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将高三装扮成梦的旅途。丰富的活动缓解了高三学子的压力,点燃心中的希望,提升了追梦的信心,书写了美丽的青春宣言。
书声琅琅的晨读、自信阳光的发言、聚精会神的聆听、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力四射的阳光锻炼、自主管理的午休、安静有计划的晚自习等各个时段都折射出东外学子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队伍“养”正:构建“朋友圈”里的师生关系
“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是东外一直秉承的校风,也是东外这个集体团结奋进的最好诠释。
东外教师通过两个渠道产生:一是创办初期在全区各学校中精心挑选的各学科优秀教师;二是在全国范围内高薪聘请名特优教师。学校219名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13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6人,硕士研究生33人,其中,95%以上的教师受过区级以上表彰和奖励。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师团队,让学生更好放松,更加自信,更具实力。
东外老师们都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的“父母”“兄长”和“朋友”。每次大考前一个月,所有班主任,早到晚走,为学生排忧解难、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没有晚自习的课任教师晚饭自愿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導。想尽办法让来到东外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有所进步,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三年。
“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从每一名学生抓起,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上名牌大学,但我们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静心求学、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是东外对家长的承诺。每年卓越的中高考成绩就是对他们最直接的回报。
当老师喉咙沙哑时,学生们会给老师送来一个苹果,贴心地说,老师你要注意身体;当老师生日时,他们会亲手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老师您辛苦了,生日快乐!”当老师竞赛获奖时,他们会全班起立,齐声说:“老师您真棒!”东外的学生就是这么可爱这么有心,面对这样一群知书达礼懂得感恩的学生,老师们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亲其师,信其道。东外的生源并不是全市范围内最出色的,但老师们用全部的热忱、真情和爱心,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真诚与信任的桥梁,让每个学子在东外都能够获得教育的温度。这是东外的优良传统,也是东外取得成功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东外就是在这样一片素养教育的热土上孕育和成长,肆意的青春、飞扬的激情,都在这一片承载着梦想的校园中洋溢着、飞翔着。
在十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激活着这一办学愿景,并提炼出“素养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学校从“素”出发,以“养”为道,追求“山——挺拔沉稳,水——秀丽灵动;东外学子,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学子培养目标,通过“尊重——引领——协助——解放”这一基本教养路径,构建立体的“生态教育场”,唤醒孩子们的主动成长欲求、向上发展本能,帮助他们达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化“养”心:学生可以尽情地有氧呼吸
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必须坚持文化至上,丰润文化底蕴。学校将素养教育作为文化基因和源头,融合东外“守正出奇”的校训、“同心同德,尽心尽责,自尊自强,共存共荣”的员工精神与“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优良校风,在创业过程中,烈火淬金,披沙拣金,铸就东外人的核心价值追求,美好的学校发展愿景成为全校师生行动的航标。在此基础上炼就东外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等,实现以文化人,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走进东外,你就能感受到这样一种“学校气象”。校园里弥漫着积极向上、自由舒展的气息,环境宁静优雅,学生彬彬有礼,师生和谐融洽。漫步其间,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都是“养”文化的舞台。以“养”命名的每栋楼宇、52盏路灯上的素养教育细节、石刻上的素养教育箴言、体现东外“鹰雁文化”的校徽和路灯。学校的养真园、养趣廊、养心亭等,时时处处养护学生心灵。
最令人惊叹的是桂花树景观: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品种的桂花树随处可见。金秋十月,校园变成了香气四溢的桂花园,师生们浸润其间学习、生活,也是种享受。桂花是东外的校花,学校所有道路都以桂花命名,每一棵桂花树都有班级护养,学校还成立了桂文化研究团队,开发桂文化校本课程,在人与树的生命关照中共生互养。学校每次表彰学生,还以丹桂、金桂、银桂等冠名奖项,并给获奖者佩戴桂冠,激励广大学子“外塑形象 内化素养”,成为“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四高学子。东外真正做到了“创建一所有香味的校园,做有香气的教育,育有香气的灵魂。”
课程“养”人:锻造学生卓尔不凡的能力
构建素养课程体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就没有兴趣爱好的满足。让所有学生都屈从于某一项“特色”活动,甚至是单调的应试教育替代多样选择,试问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因此,一所学校当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
学校不断完善课程的顶层设计,在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放式、立体化的素养课程体系。学校开设了近百种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和一般学校自主活动随机性大不同的是,东外素养课程活动的系列化、特色化。大课间活动期间,操场上闪耀着学子们出神入化的“快乐跳绳”身影;专业歌剧院级别的“青春剧场”内,随时看到“管乐团”“合唱团”学子们吹拉弹唱的排练场景;国际职业训练级别的棒球场上活跃着魅力无限的东外棒球小子们……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爱心义卖、方山远足、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家长开放日、达人秀、大师进校园、境外修学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优化素养课堂模式
学校扎实推进素养课堂建设,通过课堂结构、关键元素、学习力三个途径来打造具有“六个特征”(情感交融、情境创设指向合理、教师引导作用明显、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碰撞与飞扬、隐性目标得到落实)的东外素养课堂,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东外的素养课堂倡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量,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自信、明晰地表达观点,外显东外学子的高素养。
在素养课堂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学校还积极推动多元创新,激发、协助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位老师探索、构建适宜自身施展才华的最佳坚实平台。体现在每个教研组在分析学科特色、组内优势、课堂类型、本校学情等基础上自由地、平等地进行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探索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學校已经有超半数的学科组在省级以上舞台上展示了本组的课堂教学模式,鲜明的东外特色、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范式得到了观摩者的高度赞许。
深化整体课程特色
东外自建校之初,利用“六年一贯制”的优势,实行中学阶段六年课程一贯整体设置。学校高中部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初中部,这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素养教育理念的延续影响下,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例如,语文学科提倡语文大阅读,六年一体化设计菜单式阅读。数学学科利用数学活动课拓展《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的内容。英语学科打破新概念英语教材初高中分离的原有体系,将学习内容和能级要求分配到六个年段实施。
东外六个年段既采取分段分目标管理,又根据不同年段的管理特点,整合成三个阶段,即初一、初二抓实基础;初三、高一抓衔接;高二、高三抓冲刺。例如,在初三到高一的衔接阶段,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意识淡化重复低效的中考复习,按照课程设置的整体进度,初三第二学期,便提前接触高中课程。东外首届初高中衔接实验班,在高考中便显示出了超强的实力。
另外,学校建立了初高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还选择了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实行大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师围绕六年的教学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开阔的研究视野,建立学科大教学观。 在课堂这个主要的学习场所,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获取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美好的德行。
习惯“养”成:养成学生终身受用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东外人深以为然,特别注重“养”的过程和方式,精细的教养方式便是东外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的关键。
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促学习习惯的养成。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依据各班级特点,制定班级考核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到班级,分解到每一位教师,每次的考试成绩分析都围绕着目标进行,更好的发挥了目标在过程中的导向引领和激励鞭策作用。提优补差、帮扶结对、竞赛辅导成为教学常态,作业、晚练、周练中都有分层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升。
严抓考试,用好数据。从命题、监考、阅卷到成绩分析,认真组织每一次的质量检测。除市、区统考外,每次测试均采用交叉命题,实行教考分离,确保考试数据的客观、真实;坚持每次考试后进行质量分析,对不同规模和层级的考试,质量分析的形式也相应作出调整,通过质量分析,教师和学生得以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进而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抓实细节,自觉养成。要谈成绩,先抓习惯;先抓习惯,再谈成绩!在学生学习力培养方面,东外每位学生都有“我的文档”“双色笔”“大小补丁”,促学生养成自主破解错题的习惯。另外,还开展了“漂流黑板”“小纸条工程”,学生有任何疑问随时通过小纸条或在漂流黑板提问、留言,老师或者同学们会及时解答。此举激发了学生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敢于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
精细化的德育管理促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细节上雕琢好品质。东外自建校以来,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外特色的常规管理制度并常抓不懈,成绩斐然。从细微小事抓起,把“六好、四起”(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上好课、做好操、睡好觉;早读读起来、国歌唱起来、课堂动起来、课外礼起来)和“五大习惯”(孝敬父母、做事情有计划、微笑待人、认真写字、在错误中反思),融入日常,分段实施。时时处处浸润学生身心,引领学生成长,渐渐习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用一生。
在活动中提振信心。高三年级的学习紧张是无疑的。高三这一年,我们精心策划的系列活动,成为了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播种希望的催化剂。我们通过十八岁成人典礼、师生篮球比赛、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将高三装扮成梦的旅途。丰富的活动缓解了高三学子的压力,点燃心中的希望,提升了追梦的信心,书写了美丽的青春宣言。
书声琅琅的晨读、自信阳光的发言、聚精会神的聆听、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力四射的阳光锻炼、自主管理的午休、安静有计划的晚自习等各个时段都折射出东外学子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队伍“养”正:构建“朋友圈”里的师生关系
“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是东外一直秉承的校风,也是东外这个集体团结奋进的最好诠释。
东外教师通过两个渠道产生:一是创办初期在全区各学校中精心挑选的各学科优秀教师;二是在全国范围内高薪聘请名特优教师。学校219名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13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6人,硕士研究生33人,其中,95%以上的教师受过区级以上表彰和奖励。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师团队,让学生更好放松,更加自信,更具实力。
东外老师们都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的“父母”“兄长”和“朋友”。每次大考前一个月,所有班主任,早到晚走,为学生排忧解难、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没有晚自习的课任教师晚饭自愿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導。想尽办法让来到东外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有所进步,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三年。
“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从每一名学生抓起,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上名牌大学,但我们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静心求学、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是东外对家长的承诺。每年卓越的中高考成绩就是对他们最直接的回报。
当老师喉咙沙哑时,学生们会给老师送来一个苹果,贴心地说,老师你要注意身体;当老师生日时,他们会亲手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老师您辛苦了,生日快乐!”当老师竞赛获奖时,他们会全班起立,齐声说:“老师您真棒!”东外的学生就是这么可爱这么有心,面对这样一群知书达礼懂得感恩的学生,老师们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亲其师,信其道。东外的生源并不是全市范围内最出色的,但老师们用全部的热忱、真情和爱心,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真诚与信任的桥梁,让每个学子在东外都能够获得教育的温度。这是东外的优良传统,也是东外取得成功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