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学生应该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汲取养料。鉴于此,本文简要探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关键字: 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
一、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的弊端,保证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是指教师要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二、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希望老师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语文生活化教学要使语文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
三、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
1. 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一切的文学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在现阶段学习中发现,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欲望,首先就要激发我们对生活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其思想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体会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从而达到眼中出素材胸中有文章的效果。
2. 把课堂外的经历变为课堂内的素材
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掘无限的课堂外的课程资源,使他们懂得“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使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 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1. 识字教学“ 生活化”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课堂经常听写生词,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很难掌握。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样才能改变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抄写词语量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的局面。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虛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把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得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生活学习的经验,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汉字。
2. 阅读教学“ 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思考为什么有些课文学生很难读懂,学生阅读能力偏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仔细想想,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探究创新、走进生活的过程。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学生只有在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以后在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找学生的情感契合点,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灵活的的教学技巧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3. 作业教学“生活化”
语文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生活化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赏识教育,心灵对话,师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碰撞融合。在快乐的作业中,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策划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不同程度的提高。长期地坚持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蕾 语文教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洪梦璐(1993.05-),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关键字: 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
一、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的弊端,保证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是指教师要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二、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希望老师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语文生活化教学要使语文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
三、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
1. 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一切的文学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在现阶段学习中发现,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欲望,首先就要激发我们对生活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其思想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体会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从而达到眼中出素材胸中有文章的效果。
2. 把课堂外的经历变为课堂内的素材
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掘无限的课堂外的课程资源,使他们懂得“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使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 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1. 识字教学“ 生活化”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课堂经常听写生词,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很难掌握。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样才能改变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抄写词语量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的局面。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虛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把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得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生活学习的经验,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汉字。
2. 阅读教学“ 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思考为什么有些课文学生很难读懂,学生阅读能力偏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仔细想想,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探究创新、走进生活的过程。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学生只有在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以后在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找学生的情感契合点,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灵活的的教学技巧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3. 作业教学“生活化”
语文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生活化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赏识教育,心灵对话,师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碰撞融合。在快乐的作业中,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策划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不同程度的提高。长期地坚持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蕾 语文教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洪梦璐(1993.05-),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