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故事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型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在教师管理和指导下,采用一系列理解的方法、途径、措施,进行创造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班级成员间平等沟通、真诚交往、合作共享的相处态度和集体的做事方式,是具有集体知识经验、集体制度规范和集体价值取向的班级共同体的集体文化。理解型的班级生活,以真诚的沟通、和谐的默契,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浸润在班级文化的氛围中,团结在班级文化周围,产生了认同感,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潜能。故而,建构理解型班级文化,创建理解型班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理想追求。
  班级故事,是理解型班级文化的一种载体。班级故事应该是:记录班集体生活中体现“理解”理念的点滴琐事,反映新的班级管理理念与策略,是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真诚对话、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一种方式。即真人真事,不编造,不杜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记录故事时,应力求新颖、及时、可读、感人。
  一、 记录班级故事的“人”
  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如果单靠班主任就会孤掌难鸣,需要借助校内外多方面的合力。只有将各种教育、教学力量协调成为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德育合力,才能形成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场”,这也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亲历体验”的班集体生活方式是让学生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使生成意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得以改造和重塑,展开集体体验活动,将优化的人物、事件、环境组成教育场,在具体的活动中重现“平等中的引领”,给集体成员指导性的关怀与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因此,班级故事不仅仅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随笔、工作案例,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策略选择,更应该是巩固学生对亲历活动的认识和情感,优化学生对该活动、该事件的体验与理解,为师生互相理解、真诚交往构建一个平台,真正使班集体成为“儿童之家”。
  另外,班级故事又可以是家校联系的纽带,让家长通过班级故事了解班级中的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家长也能及时把自己的想法、意见记录在班级故事中,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因此,班级故事又可以是亲子交流的乐园。
  综上所述,记录班级故事的人应该是:教师、学生、家长。班级故事是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共同记录的班级活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有意义的故事。班级故事呈现了多元真诚对话,即:师生、生生、亲子、家校。
  二、 班级故事的素材来源
  1.内容与构成
  班级故事讲述的应该是班集体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鲜活的教育故事,也是教师、学生、家长真挚情感的流露。通过记录、阅读班级故事,不露痕迹地给予孩子物质上、精神上的教育影响。文本形式可以是事件、活动的过程叙述;可以是夹叙夹议;可以是日记体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故事中还可以穿插活动图片,图文并茂。如:雏鹰争章活动、表扬学生等,运用书面语言,辅以表格、图片等,表扬、激励学生。这种无声的语言,却持久地“说”着学生的成绩,因此,能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被表扬的学生,始终处于享受成功的愉悦中,从而有了一种再创造、不断上进的愿望;而其他孩子,也有了急起直追、超越自我的渴求,进行自主教育。
  表扬与批评共存。表扬,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肯定、支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产生愉悦感,从而转变为动力,使其更加奋发努力,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批评,使学生能正视自身的不足,自我反思,教师、同学和家长适时写上激励的话语,理解、包容,鞭策其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向上。当然,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我们在面对表扬和批评这对矛盾时,还是以表扬为主。公正有效的批评,作为补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素材的产生
  (1)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可以是一次班会、一次整合实践活动、一次运动会、一次捐赠、一次文艺汇演……这些活动始终贯穿在学生的班级生活中,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在班级中,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本班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精心地进行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交往、实践的机会,得到更多独特的体验。再把这种个性化的体验,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反馈到班级故事上,通过师生、生生、亲子的多元而活跃的对话,丰富、分享体验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获得老师、同学、家长“我们在一起”的心理慰藉。
  这些体验活动,把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了起来。班级故事,以记录班级中发生的班级成员亲历的事件为线索,以抒发彼此的真实情感为契机,成为见证理解型班集体成长的文字相册,成为联系师生、生生、家校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班级故事,配合班级体验活动,通过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使得理解型的班级文化得以拓展和升华。
  (2)偶发事件
  所有的偶然事件都往往隐藏着某些必然的因素。一旦出现,班主任就要防微杜渐,尽量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争取最快地找到最佳的处理方式,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有时,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先采取“降温处理”的方式,稳定矛盾双方的情绪,也为自己赢得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时间;然后,让矛盾双方进行一次真诚的心理剖白,再请双方交换阅读,最后可以请当事人、其他学生或者老师、家长等都来发表意见,因势利导,通过自我反思、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等方式,让学生调适好自我。
  (3)师生交流
  在班级生活中,教师与学生总会有许多崭新的话题不断酿造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话题,及时与学生交流,选择教育策略,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关心孩子的成长。把这些交流,倾之于笔端,让师生一起细细品读、体味,构建一个师生真诚对话的平台,让爱与信任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和谐沟通的氛围中成长,班级故事会成为学生的终生财富。
  (4)课堂生活
  课堂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作为教师,始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来到课堂上,你会发现:学生饱满的精神、精彩的发言、活跃的思维……都会让你感动。把课堂生活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每一滴细小的进步,记录到班级故事中,真诚的话语,一字一字走进学生的心灵,快乐、向上,茁壮成长。
  三、 班级故事的理解功能及教育意义
  1.班级故事的理解功能
  理解型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理解型精神文化。它是班级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理解型班集体风貌与个性特点的集中表现。班级故事的写作过程,为学生表达自我情感、进行相互沟通理解留出空间,搭建平台,提供方便,使学生拥有了真正的对话权,乐于表达、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并在交流、沟通中,不断进行反思、探索,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升华对彼此的理解。
  (1)凝聚功能
  班级成员共同记录班级中发生的故事,就能使个人与班级的目标和行为一致,把个人利益与班级荣誉紧密相连。这种共同创作班级故事的过程,寄托了班级成员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体现了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班集体的一种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形成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2)激励功能
  美国学者波尔强调: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它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班级故事,为班级每一个成员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热点讨论等,畅谈自己的想法,人人可以参与,互相激励,奋发进取,从而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快乐、和谐的班级生活和学习中去,积极发展自我。
  (3)规范功能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班级故事,成为了班集体积极舆论的导向。在这里,学生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班级的行为准则,每个成员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通过这种集体的教育力量来约束自我,让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合乎班级的规范,从而得到个体的归属需要。
  (4)赏识功能
  班级故事,记录了学生自己、他人的点滴进步,分享了彼此走出困难的“金点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体验到取得成功欢乐的人,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那些在班级故事中“反刍”了成功喜悦的学生,赏识了自我,从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使得他们期待自己成为更好;而那些通过班级故事,分享了他人成功的学生,以激励的“回帖”文字或内心的阅读体验,赏识了对方,从而也朝着目标迈进。
  2.班级故事的教育意义
  班级故事,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有荆棘;有欢笑,有泪水;有喜悦,有烦恼。但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记忆。在这里,学生做错时,失败了,没有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有的只是师生的耐心引导、真诚勉励;学生苦恼时,有矛盾了,没有视而不见、说教指责,有的只是大家的消除隔阂、真心劝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在这种教育中,既让学生的自尊得到呵护,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同时也让他们切实体验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教师的拳拳爱心。使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心与心的碰撞中,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另外,故事中记录的每一个活动、每一次对话,都是班级中的师生共同亲历的。班级故事记录的是成长过程、心路历程、真实的生活。记录、阅读、交流故事,让学生敞开心扉、学会倾听、真诚交往,说真话、诉真情,把每一个珍贵的记忆留住,不仅是对班级生活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
  班级故事,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叶澜教授主张“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班级故事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过程。“文以载道”,实践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班级故事这个平台,无痕地悉心帮助、引领学生去认识周围世界,做生活的有心人,与他人沟通,浸润于理解的班集体文化氛围中,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班级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在“儿童之家”中健康成长;也使班级在理解的情感土壤里,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班级保持一种内在的活力。
  (责任编辑杨 子)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丰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偏离语文目标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科本位认识不到位。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抓牢学科的本位目标,装上“读写”这对语文学习的翅膀,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写作活动,促进学习效能,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网络;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科本位;读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法国作家雨果辛劳几十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定稿后他把书稿寄给了出版社。屈指数月,毫无音讯,他便提笔给出版社写了这样一封信:“?——雨果”,出版社的编辑拆阅后当即给雨果回信:“!——编辑室”。不久,这部不朽之作便与读者见面了。雨果这封信可谓独具匠心,一个“?”,就把询问编辑为何还不出版《悲惨世界》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编辑的回信同样别出心裁,一个“!”,就把所要回复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好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呢?这已成为广大教师探究的方向。我就自己这七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结合外出观摩学习所得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除具备必要的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付出。  【关键词】?班主任;爱;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教师引導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一过程呢?以“主问题”构建支架可以让学生在支架的引领和教师的引导下去解读文本,教者可以根据“设计问题、构建支架,补充内容、完善支架,效果评价、检验支架”这三个步骤来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和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 教学支架 主问题 文本解读  支架即起支撑作用的
在航空和航海事业高度发展的今天,空中与海上航线日益繁忙。不过,一旦飞机或船舶失事,寻找起来却很困难。  30多年前,苏联先后发射两颗救援卫星,建立了“失事船舶、飞机的空间搜索系统”,其缩写音译为“科斯帕斯”。美国也先后发射两颗救援卫星,与加拿大、法国共同建立了“搜索与救援卫星追踪系统”,其缩写音译为“萨尔萨特”。这两个系统可以独立工作,并且由于技术参数完全一致,也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科斯帕斯-萨尔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了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1]。  高考改革方案指出: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考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考试的灵活性、自主性、适应性进一步加强。高考考试社
【摘要】本研究主要讨论了笔者在盘锦市“三段六步”模式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从创设情景,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主探究、拓展延伸,自主测评等方面展开该教学模式,集中讨论了收到的效果和体会。最后,针对该模式,笔者提出了若干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堂;流程;“三段六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之同行的盘锦市“三段六步”模式也实施了几年
摘 要再好的历史教材也难免会有失误,从知识的角度看,教材失误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不把教材当做“圣经”,教材失误在方法、认识与素养等方面对实现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就会有独特的价值。教材失误内容的教学实施,既要考虑其与课堂教学主题的关系,更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  历史教材 教材失误 教学探讨 两极世界  历史教材是编者理解课标和历史的产物,但百密一疏,难免会存在一些失误(偏见乃至错误)
近日,笔者看到一些信息,一些人认为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发表论文的标准助长了论文抄袭之风。他们觉得中小学教师不是高校教师,不承担科研任务。评职称时应该取消论文要求;中小学教师只要书教得好,就是好教师,他们不需要承担科研任务,也不用搞什么课题,有的课上得好的老师未必能写出好论文,而写得出好论文的未必课上得好。因此,没有必要把发表论文当作教师评职称的一种硬指标。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一、评职称标准是否助
龙泉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指示精神,我校正在积极进行校本课程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探索,用责任成就质量,做看得见的德育文化,用文化铸就品质。  作为基础阶段课程系统中三类课程之一,校本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的,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是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