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向城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的破解策略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呈现出大范围、向城性等特点,农村学校在教师职业发展、教研文化提升、教师待遇,还有历史等方面具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向城性流失问题的破解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值得相关部门重要看待。所以,国家要不断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外部条件,提供工资补偿,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忠诚度,吸引农村籍贯大学生成为农村教师主力军,使得农村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向城性;教师流失
  【作者简介】冯绪欢(1994.1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吉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范士龙(1981-),男,汉族,吉林吉林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壁炉现象’的治理策略研究”(2019 B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及向城性的内涵
  参考英格索尔的理论,教师流失turnover主要包含两种情况,分别是(attrition)教师且离开原来的教职岗位并且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另一种情况是(migration)教师转校进入其他学校工作。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即向城性流失。此外,下文中讨论的工作单位中的轮岗和政策性流动不包含在本文所讨论的教师流动性问题范围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然而,农村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磕绊,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帮助农村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提高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角色,然而,农村教师通过大规模而非趋利性的向外进城就业流动,无论是对教师队伍稳定,还是对初等教育均衡发展,都会造成重大的破坏性和不良影响。正因为农村工资待遇低和农民生活品质差,多年来一直存在“优秀名师向东南流动,农村教师往城市聚集”的现象,导致主干教师多年来大批流失。
  二、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原因分析
  农村教师流失现象的产生不是突发和单独的,其中的原因是繁琐和多变的。落后的还是农村地区,经济停滞不前,农村学校由于地理分布散乱、规模小,教师的职业发展得失找不到不到有效的资源保障。教师的流失不仅表现在垂直式的结构,也表现在水平线的结构。垂直来看,优秀教师一般都往上一级调;而水平来看,主要趋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一人群的流失,使得城乡教育脱离了一体化的初衷,教育质量的分化愈来愈严重。
  1.农村教研文化不足导致教师向城性。教研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从外部他律转向内部自律的动力,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文化基石。农村教育条件参差不齐,需要农村学校灵活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农村学校教研文化不仅能规约、指引、改善教师的教研方法和效果,帮助学生探究问题,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教师团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农村教研活动中有一定程度的封闭,保守的特点。教师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导向往往开拓原创性不足;此外,教学任务经常只停留于对外的教学管理工作等表面工作上;在学校的选择上,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让农村学校沦为选择中的“孤岛”。这不仅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阻碍了学生的进步,还影响到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更倾向于进入城市化的学校。
  2. 教育投入、教师收益等物质条件导致向城性。教育投入的不足在农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大班化课堂教学,一师多用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也很常见。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育条件差,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上课休息设施差,教学设备简单落后,使得教师日常工作的教学环境达不到预期。
  教师工资体现在教师平均劳动力工资价格的合理高低水平上,而价格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吸引并长期保留优秀的教师。现阶段,如何确定教师工资水平是各国政府与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研究调查表明,一方面,教师的流失意愿和该教师的薪资待遇趋势相反。也就是说教师的工资待遇越好,教师的流失意愿就越低。另一方面,针对农村教师最低生活津贴和补贴额度等也与教师的流失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较低的补贴无法有效地起到保留教师的作用,从而加快了教师的流失,制约着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稳定。
  3.职业压力导致向城性。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满足老百姓有质量的教育需求。这样教学点和村小教师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老百姓的信任危机,经常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尊重。
  在此情况下,他们就会用脚投票,哪怕对他们而言还要投入很高的教育成本也要把学生送到既能接受基本知识教育,又有一定文化氛围的学校环境中。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些年没有一个准确的考核标准,重点仍是看成绩,上面压老师,老师压学生,然后教育上的制度越来越细化,所有细化方面的落脚点就是教师、教学上,总体感觉比较累。
  4.历史原因。在传统的观念中,乡村读书人主要是指乡村教师。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乡村读书人离村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废除科举制时期就已经出现。新时代农村教师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强调以村为家,都想借助学校的周边环境,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农村的空间仍有较大的局限,尤其是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时代,农村基本满足不了的社会需求,慢慢地脱离了之前的单向社会结构,城乡地区之间原有的互动循环被彻底打破,高教育素质的人不愿待在农村,导致多数的优秀分子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地区难以留住人才。
  三、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破解策略分析
  教師是一个学校想要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和风向标。当前经济形势下为了促进当地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枢纽,农村学校应灵活调整教育发展战略,加强各级教育领导和管理者关于农村教育战略地位的认知,科学指导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行业的良性交流,减少本地教师的逐渐流失。这些是农村发展教育的有效措施。   1.城乡一体化教师交流学习成为日常。在一定程度上想要改变教师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情况,就得按照不同地区的特征及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城乡教师提供流动机会,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地区教师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平衡。
  教师教育资源是本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资源,利用和发挥好它的作用才是应该教育部门关注的首要方面。一方面,采取对口的双向的交流互动方式,城乡教师可以自由流动,双向交流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合理调整教师选派政策,尽量发挥教师选派优惠制度管理激励功能,增加城乡地区之间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2.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忠诚度。职业忠诚度有广泛的定义,既有对个人的忠诚、对团体的忠诚,还有对教育事业和行业的忠诚。教师的职业忠诚主要表现在教师强烈认同和热爱教育事业,并愿意持续性地从事教育行业。
  作为学校的一员,学校与个人相辅相成。一方面,个人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自觉地以校为家,把自己投身于家的建设中。另一方面,个人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大量的学习培训机会。这就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严格管控教师入口关卡,提高师德水平;在教学管理中注重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了解和重视教师的高层次需求,充分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
  3.优化外部环境,提供工资补偿。吸引和留住农村教师的一个重要政策是工资激励机制。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资待遇长期且大幅度低于城镇教师和其他城镇单位平均薪资,同行业竞争力严重不足。工资激励仍是吸引和留住农村教师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在工资待遇上,要明确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加大对教学一线的岗位激励,提高他们的经济基础,注入其投身教育事业的物质动力。从外在环境上,建设或者改造教学楼、完善配套设施、提高食堂住宿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还能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
  4.农村籍大学生成为主力军。农村大学生是农村教师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对农村文化不认同,所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任教农村的热情。只有真正热爱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对一个农村人有真正的亲近感,才有可能将农村教师作为自己的事业。农村出来的孩子对于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更加容易寻求归属感和为之奉献。
  在实际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淡化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强者优先试用(高学历者任教不一定持久;综合素质高的低学历者有终身任教的抱负);继续加大对贫困农村群眾和家庭的宣传,和农村学生的家长当面沟通,切实落实好“政策下乡”,继承和发展优秀农村文化。
  总之,当前农村教育质量持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大量流失。着力均衡解决省城乡高等教育资源差距,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相关部门应在大规模范围内对国家农村高等学校在职教师的数量流动及教师流失主要原因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深入分析了解其流动原因发生变化。只要不断平衡各教育资源,才能让多数教师不再面临“是否向城”的困惑。“留”住农村教育希望的源头就是“留”住乡村教师。
  参考文献:
  [1]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1):60-67.
  [2]杨登伟,刘义兵.农村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19(05):111-116.
  [3]杜屏,谢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与流失意愿关系探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103-115,169.
  [4]李琼,曾莉.何以坚守:乡村小学教师韧性特征研究[J].教育学报, 2017(01):72-81.
  [5]马红梅,钟宇平.农村教师对“贫困”的经济价值评估及其公共财政学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19(Z2):45-51,62.
  [6]柯文进,邓飞,姜金秋,陈祥梅.农村籍师范生农村任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部师范院校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8 (04):73-79.
  [7]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2):162-165.
其他文献
从生命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了一个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旅程,但人们还是在问,为什么我们要死?我们为什么会衰老?能设计一种抗衰老的有效治疗方法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25岁:人类最长寿的年龄?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法国妇女让·路易丝·卡门,她死于1997年,当时她保持的纪录为122岁164天,当然这个纪录会不断被人刷新。不过生物学家却认为,在目前水平
6600万年薪,不仅刷新了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纪录,也把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制度设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天价薪酬风波    “虽然之前有所预料,但反响仍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得多。”中国平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如是说。  2008年3月20日,中国平安与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2007年报在同一天公
【摘要】互动教学注重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互动中,可以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互动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面,我从“设置精彩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角色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就互动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目前比较火热的慕课教学模式,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课程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慕课课程优缺点,提出“慕课 SPOC 直播”的大学英语课程授课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慕課;SPOC;直播教学  【作者简介】赵牟丹(1983.4-),女,汉族,辽宁本溪人,硕士,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课题:网
等待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尤其是久别之后的等待。多多少少带有百转千回的焦灼,多多少少带有浮想联翩的憧憬。你会想,他或者她离开的时间,记忆不会轻易地饶恕我们的粗心,它总是让我们在苦思中摸不到头绪。索性不去想吧,翘首期盼,巴不得穿行的火车会飞,减少任何行程,安全地把你的他或者她带到这个等待的氛围里,让等着的人知道你心里的幸福,犹如两个小孩子掰出一块大大的甜蜜蛋糕,分享着,徜徉着,幸福着。   等待是件多
【摘要】语法是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作用,有意识地把语法学习的目的引导到训练和交际上来,创设符合生活的活泼的教学情境,使语法形象化、实践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语法学习和提高交际能力相辅相成的目的。本文就情境交际和学用结合两方面展开对有效英语语法复习课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复习 情境交际 学用结合 活动
不破不立。在经过资金制、承包制、扩权等尝试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企改革的重心终于转到兼并破产这条道路上来。由于法律的缺位,十多年来,国企的兼并破产是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才得以大规模开展起来,因此,从1994年至今,一直是政策性破产时期。而这一系列文件的发端,便是国发(1994)第59号文件。    1993年7月,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找来曹思源先生和我,说要正式推进国企破产了,
20余年前的一部《血疑》,成就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愛情童话,这对金童玉女已经牵手度过20多个春秋。三浦友和在接受采访时,宣称“下辈子还娶山口百惠”,把一段“童话”升华到了爱情“神话”。    爱情神话发端于《血疑》    从电影《绝唱》、《风雪黄昏》,再到最为中国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电视剧《血疑》,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合作7年,共同主演了12部影视作品。据说,山口百惠开始对三浦友和有特别感觉的萌动,也
【摘要】词汇属于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将无法顺利进行后续的英语学习,因此需要关注学生词汇的积累,使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的词汇量。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提倡学生合作、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当中,以期获得更好的词汇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张翼,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初级中学。  
1984年5月,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临时工朱俊芳在《中国妇女》杂志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朱俊芳也被称为“中国征婚第一人”。如今,重新审视这桩婚姻,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组长热心,促成征婚启事诞生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9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