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探究活动教学初探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w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探究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授一年级《水和空气》单元时,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探究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玩中学
  在低年级选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科学课注重“玩中学”,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玩”中思考。这里的“玩”是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目的性、有指导性的“玩”。
  1.玩什么
  一、二年级的孩子,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课堂上“玩”的内容应该有层次性、逻辑性,同时也要具备很强的趣味性,让一年级的学生乐玩、乐做。低年级以“玩”为特点的探究活动,其实质是“做中学”,强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作铺垫。
  《水和空气》单元有四课,分别为《清清的水》《往水中加点东西》《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还藏在哪儿》,各课在安排上都是有层次性的。先了解水的特点,再进一步探究食盐、白糖、食用油等物质加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同样,在了解了空气的特点后,再指导学生探究哪些物体里藏着空气。通过递进式的探究,逐步丰富学生对“水”与“空气”的认识。本单元探究活动的逻辑表现在:沿用观察水的方法来观察空气,通过对比水和空气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水和空气特点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主要的探究活动都非常有趣味性,如用充满气的气球去吹胀塑料袋,把海绵放入袋里挤一挤,从而理解空气的流动性。这些活动对低年级的学生很有吸引力,促使他们以乐学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
  由于低年级学生容易注意到事物外部明显的特征,所以要避免选择不容易观察、特征不明显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应该是简单的、容易收集的、常见的材料,要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探究并不神秘,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更容易把科学探究延续到课后,方便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探究活动。如《水和空气》单元用到的主要材料——塑料袋、海绵、食盐、白糖、食用油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
  2.怎样玩
  在学生“玩”之前,教师要提出“玩”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玩”,这样学生就不会随意玩、胡乱玩,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例如,在进行“把白糖、沙、食用油加入水中”的活动前,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观察白糖、沙、食用油加入水中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和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一样吗?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它们放入水中后出现的现象。
  虽然低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他们的动作还不够协调,操作还不熟练,所以低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先给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再次演示或者复述活动操作要领。例如,用塑料袋装空气的活动操作,看似很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在用袋子装了空气后却不懂如何把袋口扎起来,有些学生扎好袋子后又发现大部分的空气流走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前要对如何扎袋口进行细致指导,教师要到小组里进行巡视,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活动,对能力较强的、较快完成活动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进行新的挑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发现,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并让学生更专注于观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画图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还可以让学生使用教材配套的活动手册来记录发现。例如,在“往水中加盐”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出盐刚加入水中时的现象,再画出搅拌三下后的现象,最后画出搅拌多次后的现象,这样学生就很清楚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为交流奠定基础。
  在学生“玩”之后,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年级学生爱发表意见,但在表达时由于思维能力和已有词汇量的限制,还不够清晰、流畅,语言的组织也常常无序,缺乏逻辑性。所以,在交流时教师要耐心听他们表达,可以用追问、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想法,清晰表达。在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倾听,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再通过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开始时和现在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
  来看看“观察空气”活动后学生的交流:
  生:空气是透明的。
  生:空气没有颜色。
  生:空气应该是白色的。
  师:(出示一张白纸)这张纸是什么颜色?
  生:白色的。
  師:空气和白纸的颜色一样吗?
  生:不一样,空气不是白色的。
  师:当把袋子扎个小孔,挤一挤袋子,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听到了风的声音。
  生:那是因为空气流出来了。
  生:我感觉到空气是凉凉的。
  生:空气把我的头发都吹动了。
  关于空气的颜色,在交流时学生暴露出不同想法,“没有颜色”和“白色”是一年级学生经常混淆的特征。了解学生的想法后,教师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空气可以流动”这一特点,则是在学生交流时通过相互激发,找到了更多的证据。
  二、设置悬念,善用评价
  设置悬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巧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并引发他们提出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猜谜语,用谜语设置悬念适合低年级的教学。例如,在“观察空气”前,教师可以用谜语来引入:“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在学生猜出谜底是“空气”后,教师就追问:“空气看不见,那空气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把空气装起来吗?”学生都很好奇,跃跃欲试,教师顺势就提出了探究任务:用塑料袋把空气装起来,观察空气有什么特点。
  解暗箱也是设置悬念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挑战性比猜谜语高一些,也更能吸引学生,促使他们进行观察。例如,“观察一杯水”解暗箱活动可以这样进行:把清水和茶水倒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里,让学生先用鼻子闻、舌头尝、耳朵听与手摸的方法去观察两瓶液体,再分辨哪瓶是清水。低年级的学生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趣,为了能分辨出哪瓶是清水,学生都用上了各种感觉器官认真观察。在活动最后学生把两瓶液体倒出来并发现自己猜对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体会到了探究的喜悦。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要让学生在“玩”中集中注意力,在“玩”中有发现,除了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外,还要借助评价来调控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小组表现评价和个人表现评价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用“比比哪棵树上苹果结得多”“哪条小鱼游得快”等有趣、直观的方式对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发现、收拾材料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用盖印章、贴红花等方式对倾听、发言、记录活动手册等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510620)
其他文献
对于刚接触《足球经理Online》的玩家来说,和以往大家熟悉的CM 之类的单机版足球经理游戏有很大差别,有很多方面需要先适应一下。好在网上有很多国际版玩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少玩家还是走入了一些很常见的误区,这对于一款新游戏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也算是一个磨合期吧!下面我来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块游戏里的两大元素:教练与球员,以及两者如何进行训练。
期刊
2004年12 月25日、26日,17173 游戏动漫嘉年华,经过两天的狂欢,终于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据统计,第一天到场观众人流量就高达五千以上。精彩的Cosplay 大比拼,全国电子竞技精英赛,网络游戏生存,1 7 1 7 3 首届网游作者与社区之星金牌评选,圣诞采摘抽奖,层出不穷的活动给白雪皑皑的北京带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2 6 日下午,在北京中关村鼎好国际会议中心十五层进行了Cosplay
期刊
《天骄Ⅱ》内测已经有一个月啦!难不成你还在拿着短刀欺负兔子、小鹿呢?别一个人瞎打了,跟着老鹤我走向光明大路吧!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在科学素养中,科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中结合科学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養,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教授《电磁铁》一课时,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笔者着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兴趣激发,调动学生思维  《电磁铁》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电磁铁的结构与性质,初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
期刊
小学生喜欢动手,也喜欢阅读,常常借助阅读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孩子们喜欢阅读,我们应当顺势而为,给他们提供更多科学阅读的资料,创设更多更好的科学阅读的机会。  一、明辨“阅读”概念,理清实践思路  我们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对全市四十多位科学骨干教师做了一次“关于科学阅读与教学”的现场调查。其中有一道调查题是“你认为我们提出的‘科学拓展阅读’与语文阅读有怎样的异同”,老师们纷纷从目标、内容、教学方式上
期刊
1981年,彭香正式踏上教学岗位。学生时代一直成绩优异、表现出众的她,立志要做一名语文教师,而当她满心憧憬来到芳草地学校时,却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名小学自然教师。从此,她便踏上了小学科学教育之路,寓教于学,以学治教,是教者,亦是学者。她这一下,就走了二十一年,从陌生到迷恋。  教者之学:教育无涯,学无止境  一开始,彭香还没有走进小学自然课堂,心里就很忐忑。因为她对这个领域没有特别的了解,怎么教?能不
期刊
“备课”就是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需要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然后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对于开放性的科学课,“备课”是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科学课到底应该怎样“备”?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课程目标是“备”的核心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
期刊
2017年6月28-29日,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暨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50名一线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聚 焦  简短的开幕式后,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郁波,课程标准修订小组成员、教科版《科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喻伯军,分别以《教材修订说明及教学建议》《2017版的几个特点》为题将参会教师的注意力聚焦
期刊
科学课堂应该追求“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下面,笔者以“物质的变化”内容为例,谈谈小学科学“简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简约不等于简单——科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1.简约教材,敢于取舍  课程改革的深化对科学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地“教教材”,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2016年新媒体时代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国际论坛”,聆听了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L.Bryan教授执教的小学科学课——《科学中的模型》,感慨良多。比较这堂课和国内的大部分科学课,发现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之下,过程和结构相近的科学课堂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变革课堂教学形态具有一定的启发。  一、节奏慢VS节奏快  美国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