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观察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晋文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曾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古不可及,在城市发展迅速的今天,聪慧的人们只有付出努力,在保护珍贵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去创造现实的美丽家园。
城市之间,水岸花田。在北京西南,便有一个让人流连的水乡小镇——长沟。山顶松柏盖帽,山间果木缠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园环绕。绿水环绕,鱼游期间……这里的景色虽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异,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长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发源于西北山脚下的长沟母亲河——北泉水河贯穿长沟全境。甘池泉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恒温16度,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自古无断流、无溺水,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泉”。泉湖、橡胶坝、水车、石桥,水乡特色初步显现,在镇域内形成了一道约6公里长的水景观旅游线。
在明媚的4月,我们顺着京港澳高速驶向这座小镇,沿途景色越来越赏心悦目,路边尽是淡紫色的二月兰,微风一送,满鼻清香,加上错落有致的各色绿植,让人身心愉悦。下了高速后,在房山区市政市容委杨春柳同志的引领下,我们终于进入长沟地界。没有市区的喧嚣,只有小镇的静美。李中华书记对此颇为骄傲,他介绍说长沟镇山清水秀,拥有北京地区唯一一处不需调用外来水源的泉水湿地公园,素有“京南水乡”的美誉。近年来,长沟镇先后被确定为旅游集散特色镇、全国重点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及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等称号。
“以水为神,以绿为魂”的生态环境
记者:多年来,长沟镇“以水为神,以绿为魂”,始终坚持“宁可缓发展,也不乱发展”的原则,拒绝污染、涵养水源、保护生态,优美环境已成为最大的优势、资本和品牌。请问在环境建设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李中华书记(以下简称李书记):长沟镇地处房山区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50公里,平原、丘陵和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3万人。近年来,我们坚持打造绿色经济特色,塑造生态环境品牌,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全镇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生态立镇原则,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我们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的生态立镇总体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采取关矿-垂直绿化、填坑-土地整理、建湖-涵养水源、修堤-防洪泄洪等措施,大力打造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成了贡米、奶牛、优种核桃、磨盘柿四大市级标准化基地,推出了“御塘”、“甘池泉”、“圣泉珠”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先后关闭非煤矿山116个,实施爆破造林3550亩,种植花木、经济林500余万株。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5平方米,营造了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宜居宜憩初露端倪。
二是发挥水资源优势,打造优美水域环境。我们依托镇域内丰富的泉水资源,以生态、泉水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建设工程,大力改善水域环境。累计投资1.56亿元,开泉种柳、清淤修堤、筑桥铺路,建设形成总面积249公顷(3735亩)的“一泽、两带、三湖、十景”(“一泽”即:在公园西侧新开挖浅滩沼泽,形成湿地鸟类的栖息和繁育中心;“两带”即:水文化休闲带和景观防护带;“三湖”即:龙泉湖、万泉湖、圣泉湖;“十景”即:柳碧莺艳、田园相恋、影畔荡舟、荷塘月色、绿岛掇英、清幽小筑、芦花飞雪、鸟岛晨曦、林间折径、幽泉映月)的北京市唯一泉水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游览区和管理服务区,形成了一道水景观生态绿色长廊。目前,这个公园已经成为“涵养水源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宣教基地,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同时,为提升镇域内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的景观效果,在长走沿线及云居寺路两侧种植了万寿菊、二月兰等8个景观花卉品种近25公里,播种越冬油菜500亩、芍药400亩、金银花300亩,使环境整体提升。通过整治,形成了一幅“山顶松柏盖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园环绕”的生态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记者: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工作的制度化和人员的专业化来保障,那么,长沟镇在制度建设上又是如何做的呢?
李书记:可以说,环境建设与管理标志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水平,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一张名片。为了实现环境整治的常态化,我们积极探索环境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管并重,全力打造优美环境。
一是健全机构,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我们本着职权明确、服务基层的理念,专门成立了市政环境管理办公室,落实队伍网格化管理机制,划分为房易路、房云路、湿地公园及河道、绿化美化四个片区,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及时清理整治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脏乱点,消灭卫生死角,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同时,购置了环境巡查车,坚持每天对镇、村两级环境进行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处置环境问题。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专业作业机制。在队伍建设上,我们成立了专业的保洁作业队伍,要求统一穿背面印有“长沟市政”字样的浅绿色马褂上岗,负责全镇主要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工作。在队伍管理上,由镇市政环境办负责管理,合理安排保洁人员上岗时间,做到全天清扫保洁。明确人员职责,每条道路、每户垃圾筒、垃圾大箱都明确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理整治脏乱点。在考核上,保洁员的录用采取“自愿报名,一年一聘”的方式,选聘人员必须符合思想素质过硬、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的标准要求。被录用的保洁员,由镇市政环境办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即实行“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评”的考核方式,凡经考核合格的保洁员可以继续聘用;半年考核不合格的,下月一律解聘;年终评选出的优秀保洁员给予表彰奖励。目前,这支专业保洁员队伍已由原来的80名增加到180名。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34万元购置环卫三轮车143辆、割草机20台、道路清扫车3台,及时更换破损、有碍观瞻的垃圾箱(桶),同时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和作业频次。
通过机制的建立和设施的逐步完善,确保镇、村两级道路真正做到了“六无三落实”(“六无”:无乱倒垃圾、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建、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溢流、无乱写乱画。“三落实”:落实队伍、落实管理责任、落实监督责任)、镇中心区及主要大街两侧环境做到了“三规范、三清理”(“三规范”:广告牌匾设置规范、车辆停放秩序规范、临街商铺经营规范。“三清理”:清理非法小广告、清理非法运营、清理露天烧烤)、村庄及周边环境实现了“干净、整洁、村绿、路畅、建制”的目标,助推了全镇整体环境上水平、上挡次。
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
记者:我们在来长沟镇的路上,看到“中国文创第一镇”的宣传标语。请问这是长沟镇的发展目标吗?如何实现?
李书记:是的。根据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依据房山“一区一城”的新定位,结合长沟镇的发展实际,长沟镇党委政府开创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的战略新构想与发展新定位,努力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打造经济与文化发达、生态与产业和谐的“中国文创第一镇”,将是长沟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长沟镇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把“城市之间,水岸花田”作为区域品牌,贯穿在了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一方面,通过重大活动推动环境建设。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以天然泉水湿地公园为依托,发展景观农业,种植二月兰、荷花、向日葵、油菜花、野菊花、金银花、芍药等景观农作物,全力打造“水岸花田”景观。从2010年开始,分别以“假日狂欢、音动花田”、“花田里的民谣力量”、“幸福田野”等为主题举办了四届花田音乐节,以“金秋葵海”、“油菜花季”、“芍药花季”为主题举办了三届湿地花田节,并借助房山区旅游文化节之际连续举办了5届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大力宣传推介了长沟。
另一方面,以北京文化硅谷、“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长沟已经羽翼渐丰,为长沟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投资一百多亿元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复合体——北京文化硅谷项目落户长沟,给长沟的产业格局与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拉动作用;占地十八平方公里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园也已经策划完毕。按照“大文化、大园区、大产业”的战略,北京丝绸之路必将成为国际级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示范园区。不仅如此,总规划面积达1900亩的圣哲纳红酒庄园主题公园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首屈一指的以葡萄种植、酿造、观光、会展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新景观。这一系列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在长沟的落户和开工建设,必将为长沟的产业格局和未来的城镇化之路带来深远影响。
记者:谢谢李书记。
专家视点
今日长沟有三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辛向阳
一谈到长沟镇,我就自然地想起南宋词人陈与义的《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上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多么美好的画面。良辰佳景、高朋挚友、赏心乐事,宛然出现在词人心目中。今天的长沟镇虽然不是陈与义笔下的“午桥”,但杏花疏影、绿岛花田之美胜似“午桥”。
今日长沟之美胜在环境之美。长沟镇把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作为立镇之基,紧紧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时发展的生态立镇总体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采取关矿-垂直绿化、填坑-土地整理、建湖-涵养水源、修堤-防洪泄洪等一系列科学措施,整体打造生态环境,使生态经济成为发展的基本方向。
今日长沟之美胜在活力之美。长沟镇注重环境建设的活力性,使优美环境成为释放人们活力的条件。长沟镇从2010年开始,分别以“假日狂欢、音动花田”、“花田里的民谣力量”、“幸福田野”等为主题举办了四届花田音乐节,以“金秋葵海”、“油菜花季”、“芍药花季”为主题举办了三届湿地花田节,并借助房山区旅游文化节之际连续举办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使优美环境成为惠及大众的公共产品,而不仅仅“坐中多是豪英”。
今日长沟之美胜在创新之美。长沟镇大力实施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体验经济,建设“中国文创第一镇”。“文创第一镇”提升了长沟镇的发展品质,为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圣哲纳红酒庄园、长海御墅、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极大促进了长沟地区的环境建设。
小城镇绿色发展模式的创新典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郭万超
前不久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强调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多年来,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对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行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小城镇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先进理念,确立生态立镇战略。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是许多地方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长沟镇党委书记李中华认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是不可持续的。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长沟镇今天之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首先归功于生态立镇战略的牢固确立。有了好的思路,关键还看执行力和决心。长沟镇先后关闭非煤矿山116个,爆破造林3550亩,种植花木、经济林500余株。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5平方米,为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奠定了环境基础。
二是立足资源优势,精心培育绿色经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保持经济发展活力?长沟镇从自身优势出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经济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镇党委提出了争创“中国文创第一镇”的发展愿景,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正在实施北京文化硅谷、北京泉水湿地公园、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红酒庄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此外,依托资源优势,长沟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后建成了贡米、奶牛、优种核桃、磨盘柿四大市级标准化基地,推出了“御塘”、“甘池泉”、“圣泉珠”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
三是借助重大活动,整体提升环境水平。长沟镇十分重视运用活动经济拉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并且借助举办活动的时机,大大提高环境整体水平。在每年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花田节、音乐节等重大活动期间,镇政府都投入资金专门用于环境建设,对镇域内的环境脏乱点进行彻底整治。2013年就投资1500余万元对镇域内6条主次干道进行环境综合治理。
超前的发展眼光,科学的发展定位,使长沟镇积聚了新的发展优势和后劲。今天的长沟镇,可以说蓄势待发,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责任编辑:赵静)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晋文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曾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古不可及,在城市发展迅速的今天,聪慧的人们只有付出努力,在保护珍贵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去创造现实的美丽家园。
城市之间,水岸花田。在北京西南,便有一个让人流连的水乡小镇——长沟。山顶松柏盖帽,山间果木缠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园环绕。绿水环绕,鱼游期间……这里的景色虽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异,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长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发源于西北山脚下的长沟母亲河——北泉水河贯穿长沟全境。甘池泉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恒温16度,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自古无断流、无溺水,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泉”。泉湖、橡胶坝、水车、石桥,水乡特色初步显现,在镇域内形成了一道约6公里长的水景观旅游线。
在明媚的4月,我们顺着京港澳高速驶向这座小镇,沿途景色越来越赏心悦目,路边尽是淡紫色的二月兰,微风一送,满鼻清香,加上错落有致的各色绿植,让人身心愉悦。下了高速后,在房山区市政市容委杨春柳同志的引领下,我们终于进入长沟地界。没有市区的喧嚣,只有小镇的静美。李中华书记对此颇为骄傲,他介绍说长沟镇山清水秀,拥有北京地区唯一一处不需调用外来水源的泉水湿地公园,素有“京南水乡”的美誉。近年来,长沟镇先后被确定为旅游集散特色镇、全国重点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及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等称号。
“以水为神,以绿为魂”的生态环境
记者:多年来,长沟镇“以水为神,以绿为魂”,始终坚持“宁可缓发展,也不乱发展”的原则,拒绝污染、涵养水源、保护生态,优美环境已成为最大的优势、资本和品牌。请问在环境建设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李中华书记(以下简称李书记):长沟镇地处房山区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50公里,平原、丘陵和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3万人。近年来,我们坚持打造绿色经济特色,塑造生态环境品牌,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全镇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生态立镇原则,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我们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的生态立镇总体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采取关矿-垂直绿化、填坑-土地整理、建湖-涵养水源、修堤-防洪泄洪等措施,大力打造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成了贡米、奶牛、优种核桃、磨盘柿四大市级标准化基地,推出了“御塘”、“甘池泉”、“圣泉珠”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先后关闭非煤矿山116个,实施爆破造林3550亩,种植花木、经济林500余万株。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5平方米,营造了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宜居宜憩初露端倪。
二是发挥水资源优势,打造优美水域环境。我们依托镇域内丰富的泉水资源,以生态、泉水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建设工程,大力改善水域环境。累计投资1.56亿元,开泉种柳、清淤修堤、筑桥铺路,建设形成总面积249公顷(3735亩)的“一泽、两带、三湖、十景”(“一泽”即:在公园西侧新开挖浅滩沼泽,形成湿地鸟类的栖息和繁育中心;“两带”即:水文化休闲带和景观防护带;“三湖”即:龙泉湖、万泉湖、圣泉湖;“十景”即:柳碧莺艳、田园相恋、影畔荡舟、荷塘月色、绿岛掇英、清幽小筑、芦花飞雪、鸟岛晨曦、林间折径、幽泉映月)的北京市唯一泉水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游览区和管理服务区,形成了一道水景观生态绿色长廊。目前,这个公园已经成为“涵养水源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宣教基地,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同时,为提升镇域内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的景观效果,在长走沿线及云居寺路两侧种植了万寿菊、二月兰等8个景观花卉品种近25公里,播种越冬油菜500亩、芍药400亩、金银花300亩,使环境整体提升。通过整治,形成了一幅“山顶松柏盖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园环绕”的生态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记者: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工作的制度化和人员的专业化来保障,那么,长沟镇在制度建设上又是如何做的呢?
李书记:可以说,环境建设与管理标志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水平,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一张名片。为了实现环境整治的常态化,我们积极探索环境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管并重,全力打造优美环境。
一是健全机构,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我们本着职权明确、服务基层的理念,专门成立了市政环境管理办公室,落实队伍网格化管理机制,划分为房易路、房云路、湿地公园及河道、绿化美化四个片区,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及时清理整治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脏乱点,消灭卫生死角,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同时,购置了环境巡查车,坚持每天对镇、村两级环境进行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处置环境问题。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专业作业机制。在队伍建设上,我们成立了专业的保洁作业队伍,要求统一穿背面印有“长沟市政”字样的浅绿色马褂上岗,负责全镇主要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工作。在队伍管理上,由镇市政环境办负责管理,合理安排保洁人员上岗时间,做到全天清扫保洁。明确人员职责,每条道路、每户垃圾筒、垃圾大箱都明确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理整治脏乱点。在考核上,保洁员的录用采取“自愿报名,一年一聘”的方式,选聘人员必须符合思想素质过硬、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的标准要求。被录用的保洁员,由镇市政环境办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即实行“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评”的考核方式,凡经考核合格的保洁员可以继续聘用;半年考核不合格的,下月一律解聘;年终评选出的优秀保洁员给予表彰奖励。目前,这支专业保洁员队伍已由原来的80名增加到180名。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34万元购置环卫三轮车143辆、割草机20台、道路清扫车3台,及时更换破损、有碍观瞻的垃圾箱(桶),同时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和作业频次。
通过机制的建立和设施的逐步完善,确保镇、村两级道路真正做到了“六无三落实”(“六无”:无乱倒垃圾、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建、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溢流、无乱写乱画。“三落实”:落实队伍、落实管理责任、落实监督责任)、镇中心区及主要大街两侧环境做到了“三规范、三清理”(“三规范”:广告牌匾设置规范、车辆停放秩序规范、临街商铺经营规范。“三清理”:清理非法小广告、清理非法运营、清理露天烧烤)、村庄及周边环境实现了“干净、整洁、村绿、路畅、建制”的目标,助推了全镇整体环境上水平、上挡次。
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
记者:我们在来长沟镇的路上,看到“中国文创第一镇”的宣传标语。请问这是长沟镇的发展目标吗?如何实现?
李书记:是的。根据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依据房山“一区一城”的新定位,结合长沟镇的发展实际,长沟镇党委政府开创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的战略新构想与发展新定位,努力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打造经济与文化发达、生态与产业和谐的“中国文创第一镇”,将是长沟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长沟镇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把“城市之间,水岸花田”作为区域品牌,贯穿在了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一方面,通过重大活动推动环境建设。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以天然泉水湿地公园为依托,发展景观农业,种植二月兰、荷花、向日葵、油菜花、野菊花、金银花、芍药等景观农作物,全力打造“水岸花田”景观。从2010年开始,分别以“假日狂欢、音动花田”、“花田里的民谣力量”、“幸福田野”等为主题举办了四届花田音乐节,以“金秋葵海”、“油菜花季”、“芍药花季”为主题举办了三届湿地花田节,并借助房山区旅游文化节之际连续举办了5届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大力宣传推介了长沟。
另一方面,以北京文化硅谷、“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长沟已经羽翼渐丰,为长沟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投资一百多亿元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复合体——北京文化硅谷项目落户长沟,给长沟的产业格局与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拉动作用;占地十八平方公里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园也已经策划完毕。按照“大文化、大园区、大产业”的战略,北京丝绸之路必将成为国际级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示范园区。不仅如此,总规划面积达1900亩的圣哲纳红酒庄园主题公园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首屈一指的以葡萄种植、酿造、观光、会展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新景观。这一系列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在长沟的落户和开工建设,必将为长沟的产业格局和未来的城镇化之路带来深远影响。
记者:谢谢李书记。
专家视点
今日长沟有三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辛向阳
一谈到长沟镇,我就自然地想起南宋词人陈与义的《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上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多么美好的画面。良辰佳景、高朋挚友、赏心乐事,宛然出现在词人心目中。今天的长沟镇虽然不是陈与义笔下的“午桥”,但杏花疏影、绿岛花田之美胜似“午桥”。
今日长沟之美胜在环境之美。长沟镇把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作为立镇之基,紧紧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时发展的生态立镇总体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采取关矿-垂直绿化、填坑-土地整理、建湖-涵养水源、修堤-防洪泄洪等一系列科学措施,整体打造生态环境,使生态经济成为发展的基本方向。
今日长沟之美胜在活力之美。长沟镇注重环境建设的活力性,使优美环境成为释放人们活力的条件。长沟镇从2010年开始,分别以“假日狂欢、音动花田”、“花田里的民谣力量”、“幸福田野”等为主题举办了四届花田音乐节,以“金秋葵海”、“油菜花季”、“芍药花季”为主题举办了三届湿地花田节,并借助房山区旅游文化节之际连续举办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使优美环境成为惠及大众的公共产品,而不仅仅“坐中多是豪英”。
今日长沟之美胜在创新之美。长沟镇大力实施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体验经济,建设“中国文创第一镇”。“文创第一镇”提升了长沟镇的发展品质,为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圣哲纳红酒庄园、长海御墅、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极大促进了长沟地区的环境建设。
小城镇绿色发展模式的创新典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郭万超
前不久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强调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多年来,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对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行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小城镇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先进理念,确立生态立镇战略。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是许多地方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长沟镇党委书记李中华认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是不可持续的。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长沟镇今天之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首先归功于生态立镇战略的牢固确立。有了好的思路,关键还看执行力和决心。长沟镇先后关闭非煤矿山116个,爆破造林3550亩,种植花木、经济林500余株。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5平方米,为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奠定了环境基础。
二是立足资源优势,精心培育绿色经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保持经济发展活力?长沟镇从自身优势出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经济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镇党委提出了争创“中国文创第一镇”的发展愿景,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正在实施北京文化硅谷、北京泉水湿地公园、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红酒庄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此外,依托资源优势,长沟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后建成了贡米、奶牛、优种核桃、磨盘柿四大市级标准化基地,推出了“御塘”、“甘池泉”、“圣泉珠”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
三是借助重大活动,整体提升环境水平。长沟镇十分重视运用活动经济拉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并且借助举办活动的时机,大大提高环境整体水平。在每年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花田节、音乐节等重大活动期间,镇政府都投入资金专门用于环境建设,对镇域内的环境脏乱点进行彻底整治。2013年就投资1500余万元对镇域内6条主次干道进行环境综合治理。
超前的发展眼光,科学的发展定位,使长沟镇积聚了新的发展优势和后劲。今天的长沟镇,可以说蓄势待发,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