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夯实基础知识,并勤练不辍,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固然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若辅之以图式理论,学生的阅读能力则会如虎添翼,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图式理论的内涵及分类
所谓“图式”,是指一个人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输入、理解和吸收信息时,在头脑中已存在的信息会影响其对于新信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这与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所左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控能力;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亦称结构图式,指读者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谋篇布局的了解程度。读者的图式理论构建愈完善,其阅读效率愈高,反之则亦然。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则需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所需图式。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未雨绸缪,厉兵秣马,积极构建语言图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词汇是构成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单位,拥有充足的词汇积累是阅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词汇的学习与巩固,积极构建语言图式。如果学生已建立了阅读所需的语言图式,阅读时便会得心应手;倘若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了对词汇的掌握,自己的词汇量则会捉襟见肘,阅读文章时就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便是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构建语言图式。
如何有效地积累词汇从而构建语言图式呢?
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识记词汇时机械记忆固然不可或缺,但学以致用则更加有效。学生应将词汇的学习融入到听说读写等活动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巩固、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倘若学生孜孜不倦,假以时日,必然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但词汇记忆根深蒂固,词汇量自然“水涨船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记单词时枯燥乏味在所难免,教师可采取做游戏、举行单词拼读比赛等方式激发、保持学生识记单词的兴趣。学贵有恒,天道酬勤。学生在识记词汇时应避免一曝十寒,而应坚持不懈,愈挫愈奋,厚积薄发。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构建内容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既是对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也是对原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加工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地理、社会习俗、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如果学生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遇有自己熟知的话题,阅读起来自感浅易流畅。一个谈起NBA球星如数家珍的学生遇有相关题材的文章读起来自然兴趣浓厚,轻松自如;一位对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的学生读到有关题材的文章犹如身临其境。如果话题生僻,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可见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于阅读理解之重要。
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讲授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时,教师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主要节日的名称、内涵和庆祝方式;在学习The United Kingdom一文时,教师可给学生补充英国的人文地理、政治体制、主要旅游景点及标志性建筑等知识。
若想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仅凭教师一己之力难免力不从心,书籍和网络等媒介都是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很好的平台。这些媒体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风情,欣赏美丽多姿的他乡景致。唯有广泛涉猎,不断开阔视野,并融会贯通,构建新的内容图式,激活、强化已有图式,学生在阅读内容各异的文章时,方能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若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长流水。教师应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3.抽丝剥茧,按图索骥,积极构建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的构建,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主旨大意考查、语篇结构推测、预测想象推理等题型大有裨益。文章纵然晦涩难懂,若建立了阅读所需的形式图式,学生仍可把握整体语篇脉络,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归纳,做出正确的推理和研判。
相同体裁的文章其形式图式大同小异。议论文常常开明宗义,观点往往在文章首段便一览无余;新闻体裁的文章则采用“演绎”的写作手法,读者阅毕首段便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能大致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下文则详细叙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则常以时间顺序为叙事主轴,将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和建树贡献徐徐展开,娓娓道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篇层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进行剖析和总结,并反复练习,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篇结构布局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和强化新的形式图式。
三、构建图式应注意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上三种图式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既需要教师的运筹帷幄,指点迷津,更离不开学生本人的发愤图强,身体力行。虽任重而道远,但学生若建立此三种图式,其获益则不可估量。
一、图式理论的内涵及分类
所谓“图式”,是指一个人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输入、理解和吸收信息时,在头脑中已存在的信息会影响其对于新信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这与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所左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控能力;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亦称结构图式,指读者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谋篇布局的了解程度。读者的图式理论构建愈完善,其阅读效率愈高,反之则亦然。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则需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所需图式。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未雨绸缪,厉兵秣马,积极构建语言图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词汇是构成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单位,拥有充足的词汇积累是阅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词汇的学习与巩固,积极构建语言图式。如果学生已建立了阅读所需的语言图式,阅读时便会得心应手;倘若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了对词汇的掌握,自己的词汇量则会捉襟见肘,阅读文章时就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便是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构建语言图式。
如何有效地积累词汇从而构建语言图式呢?
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识记词汇时机械记忆固然不可或缺,但学以致用则更加有效。学生应将词汇的学习融入到听说读写等活动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巩固、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倘若学生孜孜不倦,假以时日,必然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但词汇记忆根深蒂固,词汇量自然“水涨船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记单词时枯燥乏味在所难免,教师可采取做游戏、举行单词拼读比赛等方式激发、保持学生识记单词的兴趣。学贵有恒,天道酬勤。学生在识记词汇时应避免一曝十寒,而应坚持不懈,愈挫愈奋,厚积薄发。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构建内容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既是对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也是对原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加工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地理、社会习俗、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如果学生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遇有自己熟知的话题,阅读起来自感浅易流畅。一个谈起NBA球星如数家珍的学生遇有相关题材的文章读起来自然兴趣浓厚,轻松自如;一位对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的学生读到有关题材的文章犹如身临其境。如果话题生僻,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可见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于阅读理解之重要。
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讲授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时,教师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主要节日的名称、内涵和庆祝方式;在学习The United Kingdom一文时,教师可给学生补充英国的人文地理、政治体制、主要旅游景点及标志性建筑等知识。
若想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仅凭教师一己之力难免力不从心,书籍和网络等媒介都是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很好的平台。这些媒体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风情,欣赏美丽多姿的他乡景致。唯有广泛涉猎,不断开阔视野,并融会贯通,构建新的内容图式,激活、强化已有图式,学生在阅读内容各异的文章时,方能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若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长流水。教师应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3.抽丝剥茧,按图索骥,积极构建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的构建,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主旨大意考查、语篇结构推测、预测想象推理等题型大有裨益。文章纵然晦涩难懂,若建立了阅读所需的形式图式,学生仍可把握整体语篇脉络,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归纳,做出正确的推理和研判。
相同体裁的文章其形式图式大同小异。议论文常常开明宗义,观点往往在文章首段便一览无余;新闻体裁的文章则采用“演绎”的写作手法,读者阅毕首段便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能大致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下文则详细叙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则常以时间顺序为叙事主轴,将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和建树贡献徐徐展开,娓娓道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篇层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进行剖析和总结,并反复练习,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篇结构布局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和强化新的形式图式。
三、构建图式应注意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上三种图式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既需要教师的运筹帷幄,指点迷津,更离不开学生本人的发愤图强,身体力行。虽任重而道远,但学生若建立此三种图式,其获益则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