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众多英美影视作品涌入国内市场,传统翻译已无法满足电影字幕的特殊要求。由德国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字幕翻译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探讨如何在目的论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功夫熊猫2》;翻译策略
近年影视文化传播频繁,大量英文电影涌入中国市场,如《冰河世纪》《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掀起了中国市场的外语片热潮。受众以年轻人群为主,有限的语言水平使其难以欣赏完整剧情,因此,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各英语爱好者自发组成网络字幕组,在翻译中加入方言、流行语,诙谐幽默,体现社会热点,迎合年轻观众而备受追捧。这种接地气的翻译方式,也逐渐渗透到电影字幕翻译中。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为例,探究目的论指导下字幕翻译的有效策略。
一、字幕翻译
字幕指以文字形式显示影视剧作品中的对话等非影像内容,也泛指影视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字幕分为两种:语内字幕(intralingual subtitles)和语际字幕(interlingual subtitles)。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指语际字幕的翻译,即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但除具有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独特性。以剧情为主的电影字幕主要由人物对白构成,多为日常口语,同时包含了诸多文化元素,如俚语、双关语等。字幕翻译应遵循简洁易懂的原则,力求口语化。电影字幕变换速度快,一般停留2~3秒,具有瞬时性;随着网络流行语的盛行,电影中常提到热门话题,体现时尚性;字幕翻译须在有限的时间与屏幕宽度内将说话者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还应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
二、翻译目的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核心理论是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这一理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汉斯·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翻译目的不同,应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根据这一理论,字幕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应灵活取舍、调整或修改内容,让观众既能轻松理解原作,又能欣赏自然优美的翻译作品。
三、《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
2008年美国动画喜剧电影《功夫熊猫》大获成功,2011年推出续集《功夫熊猫2》,该片囊括了诸多中国元素,如大熊猫、青城山、皮影戏、太极拳等,字幕翻译诙谐幽默,中国内地总票房破6亿元。影片的巨大成功与其独特经典的翻译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选取《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结合目的论对字幕翻译策略进行探究。
1.归化策略本土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一般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易接受的表达目的语文化,使译文通俗易懂,更适合目的语读者;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尽力再现源语色彩,保持原汁原味。目的论强调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为了缩短文化差异,吸引中国观众,《功夫熊猫2》的字幕采用归化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如:
(1)The Dragon Warrior神龙大侠
(2)The Furious Five盖世五侠
(3)Lord Shen沈王爷
(4)Gongmen City宫门城
(5)The Musicians Village乐师村
前三例为电影主角名,“大侠”顺应中国传统武侠剧对英雄的称谓,符合中国观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概念;“神龙”“盖世”传达出人物的神秘、传奇色彩以及高超的武林技艺;“lord”意为“君主、主人”,译者顺应中国文化,译为“王爷”,彰显人物社会地位的同时又暗示其权力欲望,既契合故事情节又将角色定位准确得传达给观众;例(4)和(5)为地点名称翻译,“Gongmen”音译为“宫门”,“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皇宫、宫殿,达官权贵之居所,与Lord Shen的地位相符,是权力的象征;“musicians”意为“音乐家”,按照中国古代称谓译为“乐师”,极具中国古代文化特色,让观众完全没有违和感。
2.俗语与功夫术语专业化
(1)Whatever it is,I will take them down.‘Cause I am in a mood.不管是谁我都能摆平他们,我正来劲呢。
(2)Enough talk. Let’s fight.废话少说,出招吧。
(3)Uncool! Very uncool!太不厚道了!
为了使电影对白通俗易懂,译者选用了大量俗语进行翻译,如“摆平”“来劲”“厚道”等都是生活常用词,贴近观众。例1中“in a mood”有版本译作“跃跃欲试”,四字词虽在汉语中使用广泛,易为观众接受,但该词较书面化。电影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应力求口语化,且该片作为喜剧电影,“正来劲呢”显然比“跃跃欲试”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阿宝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译文既遵循了目的论原则,对观众来讲也自然亲切。
除俗语外,电影中还出现了功夫术语,如:Feet of fury无影脚,Sparrow kick回旋踢,Fist of destruction飞帽神功。
对于从小接触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中国观众来说,功夫词汇的专业化翻译尤为重要。“无影脚”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黄飞鸿的武功绝技,“回旋踢”是几乎所有格斗术都有的腿法之一,如此熟悉的字眼既满足了观众对功夫术语的专业性要求,又使其体会到刀光剑影的畅快。有版本将Fist of destruction译作“毁灭之拳”,上译厂译作“飞帽神功”。单从字眼来看,“毁灭之拳”完全正确地表达了词意,但结合影片来看,阿宝重伤复原后重出江湖,站立在高楼塔尖,对Lord Shen隔空喊话遂使出Fist of destruction一招,画面中帽子随之一甩,因而译为“飞帽神功”遵循了目的论原则,使翻译达到动作画面、故事情景与声效一致,符合受众期待,更为观众认可。 3.流行语策略潮流化
(1)Your friend there is very persuasive.你的朋友还挺会忽悠的。
(2)So all I need to do is just get this thing going.这招太好学了,只要把神马都当成浮云。
(3)Oh…it’s cute.唔,好萌啊。
(4)Keep it cool.淡定。
(5)Impressive.给力。
按照目的论,电影字幕翻译是为了实现交流价值和商业利益,为了观众而生产的语篇。译文要符合目标受众的表达习惯,而表达习惯是动态的,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中国古人多用“之乎者也”,近代倡导白话文,近年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译者不仅要全面了解目的语文化,还要与时俱进,走在潮流前沿。且看上译厂的翻译:“忽悠”“神马”“浮云”“萌”“淡定”“给力”等皆为近年流行词汇,成为字幕亮点。若按传统翻译译为“你的朋友很有说服力,那么我只需要做的,就是发挥它的作用……”语句明显黯然失色,不如上译厂来得接地气。流行语的使用,增加了观众对电影的好感,也对票房作出了极大贡献。在遵循目的原则的同时,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也不容忽视,流行语用得好可以给力,但若违背了语言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违背了原文,就会变得不伦不类。
总之,字幕翻译的好坏,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也影响电影票房。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字幕译者应以最大的努力争取观众的认可,把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做到最大的融合,呈现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以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从特定的语言环境出发,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追求受众最有效的理解和接受,方可实现英文电影交流价值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2](德)Christiane Nor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7).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功夫熊猫2》;翻译策略
近年影视文化传播频繁,大量英文电影涌入中国市场,如《冰河世纪》《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掀起了中国市场的外语片热潮。受众以年轻人群为主,有限的语言水平使其难以欣赏完整剧情,因此,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各英语爱好者自发组成网络字幕组,在翻译中加入方言、流行语,诙谐幽默,体现社会热点,迎合年轻观众而备受追捧。这种接地气的翻译方式,也逐渐渗透到电影字幕翻译中。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为例,探究目的论指导下字幕翻译的有效策略。
一、字幕翻译
字幕指以文字形式显示影视剧作品中的对话等非影像内容,也泛指影视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字幕分为两种:语内字幕(intralingual subtitles)和语际字幕(interlingual subtitles)。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指语际字幕的翻译,即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但除具有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独特性。以剧情为主的电影字幕主要由人物对白构成,多为日常口语,同时包含了诸多文化元素,如俚语、双关语等。字幕翻译应遵循简洁易懂的原则,力求口语化。电影字幕变换速度快,一般停留2~3秒,具有瞬时性;随着网络流行语的盛行,电影中常提到热门话题,体现时尚性;字幕翻译须在有限的时间与屏幕宽度内将说话者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还应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
二、翻译目的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核心理论是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这一理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汉斯·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翻译目的不同,应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根据这一理论,字幕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应灵活取舍、调整或修改内容,让观众既能轻松理解原作,又能欣赏自然优美的翻译作品。
三、《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
2008年美国动画喜剧电影《功夫熊猫》大获成功,2011年推出续集《功夫熊猫2》,该片囊括了诸多中国元素,如大熊猫、青城山、皮影戏、太极拳等,字幕翻译诙谐幽默,中国内地总票房破6亿元。影片的巨大成功与其独特经典的翻译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选取《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结合目的论对字幕翻译策略进行探究。
1.归化策略本土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一般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易接受的表达目的语文化,使译文通俗易懂,更适合目的语读者;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尽力再现源语色彩,保持原汁原味。目的论强调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为了缩短文化差异,吸引中国观众,《功夫熊猫2》的字幕采用归化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如:
(1)The Dragon Warrior神龙大侠
(2)The Furious Five盖世五侠
(3)Lord Shen沈王爷
(4)Gongmen City宫门城
(5)The Musicians Village乐师村
前三例为电影主角名,“大侠”顺应中国传统武侠剧对英雄的称谓,符合中国观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概念;“神龙”“盖世”传达出人物的神秘、传奇色彩以及高超的武林技艺;“lord”意为“君主、主人”,译者顺应中国文化,译为“王爷”,彰显人物社会地位的同时又暗示其权力欲望,既契合故事情节又将角色定位准确得传达给观众;例(4)和(5)为地点名称翻译,“Gongmen”音译为“宫门”,“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皇宫、宫殿,达官权贵之居所,与Lord Shen的地位相符,是权力的象征;“musicians”意为“音乐家”,按照中国古代称谓译为“乐师”,极具中国古代文化特色,让观众完全没有违和感。
2.俗语与功夫术语专业化
(1)Whatever it is,I will take them down.‘Cause I am in a mood.不管是谁我都能摆平他们,我正来劲呢。
(2)Enough talk. Let’s fight.废话少说,出招吧。
(3)Uncool! Very uncool!太不厚道了!
为了使电影对白通俗易懂,译者选用了大量俗语进行翻译,如“摆平”“来劲”“厚道”等都是生活常用词,贴近观众。例1中“in a mood”有版本译作“跃跃欲试”,四字词虽在汉语中使用广泛,易为观众接受,但该词较书面化。电影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应力求口语化,且该片作为喜剧电影,“正来劲呢”显然比“跃跃欲试”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阿宝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译文既遵循了目的论原则,对观众来讲也自然亲切。
除俗语外,电影中还出现了功夫术语,如:Feet of fury无影脚,Sparrow kick回旋踢,Fist of destruction飞帽神功。
对于从小接触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中国观众来说,功夫词汇的专业化翻译尤为重要。“无影脚”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黄飞鸿的武功绝技,“回旋踢”是几乎所有格斗术都有的腿法之一,如此熟悉的字眼既满足了观众对功夫术语的专业性要求,又使其体会到刀光剑影的畅快。有版本将Fist of destruction译作“毁灭之拳”,上译厂译作“飞帽神功”。单从字眼来看,“毁灭之拳”完全正确地表达了词意,但结合影片来看,阿宝重伤复原后重出江湖,站立在高楼塔尖,对Lord Shen隔空喊话遂使出Fist of destruction一招,画面中帽子随之一甩,因而译为“飞帽神功”遵循了目的论原则,使翻译达到动作画面、故事情景与声效一致,符合受众期待,更为观众认可。 3.流行语策略潮流化
(1)Your friend there is very persuasive.你的朋友还挺会忽悠的。
(2)So all I need to do is just get this thing going.这招太好学了,只要把神马都当成浮云。
(3)Oh…it’s cute.唔,好萌啊。
(4)Keep it cool.淡定。
(5)Impressive.给力。
按照目的论,电影字幕翻译是为了实现交流价值和商业利益,为了观众而生产的语篇。译文要符合目标受众的表达习惯,而表达习惯是动态的,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中国古人多用“之乎者也”,近代倡导白话文,近年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译者不仅要全面了解目的语文化,还要与时俱进,走在潮流前沿。且看上译厂的翻译:“忽悠”“神马”“浮云”“萌”“淡定”“给力”等皆为近年流行词汇,成为字幕亮点。若按传统翻译译为“你的朋友很有说服力,那么我只需要做的,就是发挥它的作用……”语句明显黯然失色,不如上译厂来得接地气。流行语的使用,增加了观众对电影的好感,也对票房作出了极大贡献。在遵循目的原则的同时,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也不容忽视,流行语用得好可以给力,但若违背了语言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违背了原文,就会变得不伦不类。
总之,字幕翻译的好坏,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也影响电影票房。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字幕译者应以最大的努力争取观众的认可,把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做到最大的融合,呈现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以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从特定的语言环境出发,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追求受众最有效的理解和接受,方可实现英文电影交流价值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2](德)Christiane Nor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