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课,我们如何爱你?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主线,是学生学习很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本文从计算教学的着力点及注意点方面展开思考,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思维;策略;方法
  以学定教、教学生学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以生为本、思维对话是教学改革的本质。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计算器与计算机的普及,使计算教学课改革以“降低计算难度、重视口算、强化估算”为主要表现形式,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各种研究课、观摩课中,很少有教师选择上计算课,理由很简单:枯燥、乏味,不像其他课程能上得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计算教学该达成哪些目标,让学生学哪些东西?计算教学的重心如何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如何实现技术与理念完美结合?这是笔者与同事们经常讨论的话题。笔者对名家优秀计算教学案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计算教学实践,对计算教学的着力点和注意点提出一些思考。
  一、计算教学该带给学生什么?
  1.数感的培养
  “新课标”首次提出了“数感”一词,概括地说,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如简便计算时,对25、4、125、8这几个数的敏感等。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贯穿于认真扎实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知,附着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久而久之,以达到强化数感的目的。而计算教学则是强化学生数感意识,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
  【案例片段一】
  师:请你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生1:32岁。
  生2:33岁。
  生3:35岁。
  生4:39岁。
  师:刚才4位小朋友猜想了四种年龄,这4个数有什么特点?
  生1:都有3。(教师点点头。)
  生2:都很接近。(教师微笑。)
  生3:都是两位数。(老师表示认同。)
  师:猜的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相差几岁?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相差7岁,列式为39-32=7岁。
  师:老师准确年龄是37岁,猜哪个年龄数的同学最准?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生:最准的是39岁和35岁,因为39岁与35岁都与37岁相差2岁,可以列式为:39-37=2岁,37-35=2岁。
  师揭题:我们刚才用百以内的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百以内加减法练习”。
  教学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几个数字共同特点,对数的特点进行描述,进行整体感知,然后以37为标准数,寻找这几个数中“谁是猜得最准的数字”,这样有意识地引导、比较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感知,加强数感。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不仅顺利完成了课前准备的目标,还引导学生对“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强化学生数感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字灵敏而强烈的数感。
  2.分类思想的渗透
  分类思想是数学的一大基本思想方法,也是研究各门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新课改非常重视对分类思想的渗透与教学,小学第一册就专门设立“分类”这一课,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分类思想,掌握分类策略。计算教学,从体系内容编排上无不体现了分类思想,教师可以反复向学生渗透分类方法、分类策略等内容。
  如“百以内数的练习”就用到4次分类思想,先看其中的两段案例片段。
  【案例片段二】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好看的图形,你们能说出来是什么图形吗?
  生:有10个圆形,8个在外面,一个在中心,还有一圈大的。(主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区分内在外在的分类信号,区分明显与潜在的强弱信号。)
  师:数宝宝也跟着来了,你发现这些数宝宝有什么特点?
  生1:一个比一个大5。
  老师:请仔细说。
  生1:30、35、40一个比一个大5。(老师点点头。)
  生2:我还发现60、55、50一个比一个小5。
  生3:我发现(大圆)左边的数,从上到下越来越大,(大圆)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生4:中间花心里面的90最大。
  师:你们还发现了这些数与数之间有什么秘密联系?
  生1:30+60=90。
  生2:46+44=90。(师插问:十位上4+4=8,为什么是9?学生回答。)
  生3:40+50=90。
  生4:35+55=90。(师插问:十位上3+5=8,为什么是9?学生齐答。)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两类。
  师:分成哪两类?请先对同桌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与同桌说理由。)
  师(指名)说:你认为把哪几道归为一类?
  生:我认为把第一道和第三道放在一起,第二道和第四道放在一起。
  师:你认为第一道和第三道放在一起,同学们同意吗?同意的请举手。
  (该学生坐下,全班所有同学都举了手。)
  师:举手不能乱举的,你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纷纷举手请求回答。
  生1:我认为30+60=90,50+40=90是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整十数加整十数。
  生2:我还有补充,因为第一道和第三道都是不进位加法。
  第二道和第四道都是进位加法。   学生表示赞同。
  师:你能编出你认为与此同一类的百以内加减法吗?
  (学生踊跃。建构自己所认同的分类方法下的习题。)
  【案例片段三】
  师: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100以内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用6分钟,做6道题再分析。
  (出示题目)仔细做一做,再分析:
  34+42 37+17 79-25
  91-15 59+17 83-29
  (师巡视,发现有同学做好,布置要求):做完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3分20秒后全部完毕,指名说答案。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3道题得数都是76,另外3道题得数都是54。
  师:看样子大家都看出来了,如果要把这六道题分成两类,怎么分?
  生1:我分成两类,三道加,三道减,按照加减法分。
  (师板书):按加减计算分
  生2:我分成两类,三道答案是76,三道答案是54。
  (师板书记录):按得数相同分
  生3:我分成两类,不进位、不退位为1类,是34+42、79-25,进位、退位为1类,是91-15、37+17、59+17、83-29。
  师: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吗?请再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思考30秒左右。)
  生4:我把91-15、37+17、59+17、83-29、37+17归为1类,因为他们算式中的数都是单数,而34+42的加数都是双数。
  (其余学生连连点头。)
  师板书记录:单数双数
  师: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同学们能正确分类,依靠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思考: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要对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方法有比较充分的展示和引导。本堂课中用到4次分类。第一次在大圆小圆出现时,第二次在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法中,第三次在练习时,第四次在对六道题的多种标准分类时,教师有意识有层次的提高分类要求,把不同的分类标准并排列出,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策略,教给学生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分类和分析能力,带给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计算能力的掌握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但基本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这充分说明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在小学阶段,因此,培养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任何学科的公式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恒久的主题。
  课内必须给予学生独立计算的时间。如【案例片段三】中提出要求:100以内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用6分钟,做6道题再分析(出示题目),仔细做一做,再分析。
  34+42 37+17 79-25
  91-15 59+17 83-29
  教学思考: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作业,不能华而不实,教学生学习,必须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在错误碰撞中修正。在落实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提倡创造性学习,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4.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实际(包括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教材和教学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数与计算的概念后,应该将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介绍给学生,或让学生利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慢慢建立“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观念。
  【案例片段四】“百以内加减法练习”的拓展应用部分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
  (看课件,儿童乐园。)
  游乐园价目表
  [飞机:18元/人
  木马:15元/人
  碰碰车:16元/人] [小火车:26元/人
  太空船:35元/人]
  师:你能看懂这张表的意思吗?
  学生表述价目表的意思。
  师:有一个小朋友玩了两样东西,正好用了50元。你猜他玩了什么?
  生:玩了木马和太空船,15+35=50元。
  师:我们也去玩两样,不许超过40元,算出你用了多少元?
  学生纷纷开始心算、口算、笔算……
  师:想出第一种玩法,再算出第二种玩法所需要的钱。
  学生逐一汇报。
  生1:我玩飞机和木马,18+15=33元。
  生2:我玩飞机和碰碰车,18+16=34元。还可以玩木马和碰碰车15+16=31元。
  师:(指板书)不算你也知道不超过40元吗?
  学生犹豫几秒,最后有学生小声说:我估算是不到40的。
  师:对呀,估计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18、15都不到20元,两个20才有40元,18+15当然是不到40了。
  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对这种方法跃跃欲试。
  师:如果妈妈给小明50元,小明只想玩一样,可以怎样玩?还剩多少钱?……
  教学思考:游乐园的项目选择与花费案例,既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说明理由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用加法、连加,可以出现减法、退位减法、连减等,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
  二、计算教学,该如何“教学生学”?
  笔者反思在计算教学中的成败得失,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计算教学理念:“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在计算教学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呈上升态势,这也给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带来了不少问题。尽管高职院校在基层党员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面还缺乏规范性、制度化保障。本文以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调查,剖析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入党积极分子激励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构建高职
期刊
一、实验观察记录总结  1.从“魔力球”到“沙包”  一天早上,浩浩从家中带来了一个魔力球,顿时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扔、踢、抢等,成了班内的焦点。我发现“魔力球”软软的像我们平时玩的沙包,而且“魔力球”是塑料的也没有沙包环保,于是想到了要引导孩子们从寻找一种类似于“魔力球”的玩具开始,寻找一种比“魔力球”环保又省钱的玩具。  我问:“你们喜欢这个‘魔力球’吗?”“它像什么呀?”“像沙包!”“‘
期刊
摘 要:作为学生课余生活内容丰富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前形势下,社团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且素质为先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社团实践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搭建学生社团实践平台谈一下认识。  关键词:社团文化;品牌社团;中职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及社团文化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思路,其中生活化教学便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将从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入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进行探究,然后进一步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以开启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育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教育要紧贴生活,不能脱离生活。
期刊
我校创办于1961年,位于三明火车站附近。由于地域原因,生源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随着外来农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我校把关爱农民工子女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情暖校园一家亲了爱心搭建彩虹桥”——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德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发动教师献爱心  我校制定并开展了“学生成长导师”活动。目的是把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改为任课教师
期刊
摘 要:环境是儿童最自然的启蒙老师,可以潜在而自然地影响儿童的身心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设置一面幼儿喜欢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面在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主题环境创设;家庭资源;幼儿发展  “让环境说话”,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知识技能。教师需要根据季节、生活事实或幼儿发展等,不断更新
期刊
摘 要:“百善孝为先”,孝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上虞作为“孝德文化之乡”,有着深厚的孝德文化积淀。中职语文教学要利用地方文化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孝德文化的语文教育价值,具体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方面进行地方文化的有效渗透。地方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孝德文化的传播和落实。  关键词:孝德文化;阅读教学;文本鉴赏;写作教学 
期刊
摘 要:教育要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学生发展服务。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树立“生本”意识,包括学生需要意识、学生差异意识、学生多元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等。要把特色学校的建设寓于教育发展的一般过程之中,打造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在教育平常事中孕育特点、形成特征、彰显特色。  关键词:学校特色;学生意识;生本意识  一、特色学校建设意义  一所特色鲜明、教学优秀的学校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对促
期刊
曾经读过这样几句优美的话语:“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班主任/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片广博的天空/在这片广博的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论语》中有这样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从我成为一名班主任以后,在工作中,对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已经成了我工作、
期刊
摘 要:受传统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依然存在忽视学生自主阅读及阅读体验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进行了“先学后教”模式的探索,课前激趣导学初探小说,课中对话研讨感悟小说,课后拓展试笔重构小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先学后教;激趣导学;对话研讨;拓展试笔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
期刊